摘要: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及周边区域,停车资源稀缺且缺乏规范管理,存在私装地钉、废弃车辆占位等停车乱象,既挤占公共空间,又影响居民出行。尽管社区与相关部门尝试介入解决问题,但乱象依然存在,这场停车困局该如何破解?
导读
北京市东城区菊儿胡同及周边区域,停车资源稀缺且缺乏规范管理,存在私装地钉、废弃车辆占位等停车乱象,既挤占公共空间,又影响居民出行。尽管社区与相关部门尝试介入解决问题,但乱象依然存在,这场停车困局该如何破解?
胡同停车占位乱象频发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周边多条胡同均没有固定车位,遵循“先到先停”的公共使用原则,允许居民车辆临时路侧停放。然而,有居民向“问北京”(北京新闻广播新闻热线65159063)反映,有人通过私装地钉、摆放废弃三轮车或自行车等方式,长期占用公共车位,导致其他居民及外来临时停车者“望位兴叹”。
菊儿胡同区位图/百度地图
居民王先生表示,“停车难”可以理解,但公共区域被个人“据为己有”明显不合理。高峰时段,胡同内车辆随意挤占通道,不仅通行效率低,还存在剐蹭风险,“希望能有系统性的治理方案,而不是临时应付”。
记者实地探访时发现,菊儿胡同里车辆停放杂乱,有废弃车辆停放占位,部分地面还残留着地钉拆除的痕迹。
居民质疑治理力度
面对持续的停车乱象,有居民对基层治理提出质疑。居民李先生称,此前已向街道、社区反映过占位问题,但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感觉相关部门存在视而不见的情况”。
李先生表示,他也希望避免治理 “一刀切”。他认为,治理需要循序渐进,比如先排查清理占位物品,再制定停车规则,“直接拉走车辆、拆除地钉可能引发矛盾,但至少要拿出明确的治理措施,不能一直拖延”。
私自安装的地钉/居民 供图
另有多位居民表示,他们的核心诉求是解决 “停车公平” 与 “停车安全”问题,希望社区能牵头协调资源,要么规范现有车位使用,要么增加车位供给,“哪怕是错时共享的车位,也能缓解不少压力”。
专家建议双管齐下
长期关注城市静态交通治理的专家路军港指出,胡同停车乱象的核心是“资源少+管理松”,仅靠居民自觉无法根治,需从管理手段和执法力度两方面突破。其一是对胡同内规划车位实行收费管理,通过价格杠杆减少非必要停车,同时用收费收入补贴停车设施维护。其二是明确属地管理责任,由街道办、社区联合城管部门,定期清理占位物品,对拒不配合者可按废弃物处理或依法处罚。
通过地钉固定后,占位车辆难以挪走/居民 供图
路军港同时强调,短期治理占位只是治标,长期需解决 “停车难” 根源。比如排查周边断头路改造潜力、协调写字楼等场所错峰共享车位、在条件允许区域建设立体停车库,“只有增加供给,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矛盾”。
社区:增加车位难度很大
针对居民的诉求,菊儿胡同社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此前已联合城管部门对胡同里的地钉、占位车辆进行清理,目前也安排了日常巡视,发现占位问题会及时处理。
这名工作人员透露,社区曾计划规范车位管理,但受限于资源,最终未能实施。“胡同内仅能规划45个车位,却有400辆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就算划了车位也不够用,而且划车位需要配套收费管理,暂时难以推进”。
夜间占位现象依旧明显/记者 摄
对于居民关心的 “增加车位” 问题,社区也面临实际困难。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两年前就开始寻找解决方案,曾联系周边地下停车场协商错峰停车,但该停车场属于仲裁院,需保障执法车辆随时进出,无法向居民开放;而胡同周边没有闲置场地,无法新建立体停车库或停车场。有社区工作人员还坦言,“我自己的车也没地方停,特别理解居民的难处”。
周边多为景区和胡同,缺少空地及楼宇,增加车位难度很大/百度地图
中心城区停车治理的努力
为了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近年来,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交通委也在积极推进停车设施新建和既有停车设施有偿共享工作。
今年截至5月底,东、西城新建1948个车位,新增1761个共享车位,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居住停车难的问题。此外,今年70条“不停车胡同”的治理完成,也标志着核心区背街小巷交通环境与生活品质的又一次提升。
菊儿胡同的停车乱象,既是老城区公共资源供需失衡的典型写照,也折射出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关于菊儿胡同及周边地区的停车难题,您有什么好办法,欢迎留言支招。后续进展,“问北京”将持续关注。
小 问 说
破解老城区停车难
不是社区单方面的 “独角戏”
唯有形成合力
居民理解+社区发力+上级统筹
老胡同的停车难题才有望解决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问疫情丨
问民生丨
问民生丨
来源:问北京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