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跳出“只能挣死工资”这个坑,第一步就是得改变“钱是靠挣回来的”这个老想法。
赚钱的3个逻辑:上层靠抢抢、中层靠舍、底层靠换!
赚钱,如果你搞不懂其背后的底层逻辑,那你一辈子别想富。
要明白,赚钱说到底就以下这3种逻辑。
而普通人,往往只能用最低级的办法。
一:社会分3层,人分也3层
世界的真相,是三类人的游戏
说白了,这个世界的财富游戏,其实就是三类人在玩:
制定规则的人(手里攥着核心生产资料,比如平台创始人、公司老板);
利用规则的人(懂资产那套玩法,用技术、资源去对接生产资料的人);
遵守规则的人(靠卖时间、卖体力换钱,只能被动接受规则的人)。
想跳出“只能挣死工资”这个坑,第一步就是得改变“钱是靠挣回来的”这个老想法。
从今天起,把“换”当成你的核心逻辑:
先拼命积累自己能拿去“换”的资本(比如技术、经验、人脉),然后再一步步靠近“生产资料”,这才是咱们普通人打破财富僵局的唯一出路。
二:社会的3大底层逻辑
1、抢:强者的游戏,弱者的噩梦
“抢”的本质,就是掠夺,是那种“我强我有理”的丛林法则。
从大航海时代,殖民者到处抢金银财宝,到现在一些大资本家在市场上“割韭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要么抢公共的资源,要么直接抢别人的资源,来满足自己。
华尔街那些“金融大鳄”操纵股市,掠夺财富;某些科技大佬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把小公司挤得没活路,这些都是“抢”的现代玩法。
但是,“抢”的门槛非常高,你必须足够强才能去抢。
想当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大海上横着走,弱小的国家只能等着被宰。
当资本大鳄挥舞起镰刀时,我们这些散户就只能当“韭菜”。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没那么多钱、没那么多权,也没有什么特殊资源,想去“抢”根本就是白日做梦,搞不好自己就成了被抢的那个。
2、舍:先给后拿的精英玩法
把“抢”排除掉,剩下的就是“舍”和“换”。
咱们先聊聊“舍”——但“舍”这个玩法,同样有个前提,就是你得“足够强”:你得有东西可以“舍”,才能谈什么“先给后拿”。
比如美团、饿了么刚出来的时候,为了快速抢用户、占市场,直接就打起了“烧钱大战”:一分钱吃一顿饭、到处发大红包。
看起来是“舍”掉了利润,实际上是拿短期的钱,去换长期的市场份额。
你现在再看,当初砸出去的钱,早就十倍、百倍地赚回来了。
再比如很多知识博主:免费分享干货内容,看起来是“舍”掉了本可以收费赚钱的机会,但当内容足够好、粉丝认可你了之后,自然会有人愿意为你的深度服务买单——这就是“舍”的本质:用你手里的资源,去换未来的机会。
但你发现没?
“舍”的前提是“你得有东西可舍”:要么有钱可以烧,要么有优质的内容可以输出。
对那些没资源、没积累的普通人来说,这条路同样走不通。
3、换:普通人唯一的活路
对咱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换”才是唯一靠谱的路:用你有的,换你需要的。
对没钱的人来说,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你面临的不是“怎么才能赚钱”的问题,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啥”的问题。
有啥?咋换?
“换”也分三个层次,也是普通人攒钱的三个台阶。
①:用时间和体力换
这是最基础的活法。外卖小哥跑12个小时换一天工资,工厂工人用重复劳动换一个月薪水。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体力吃几碗饭就能补回来,所以这种交换最不值钱。一个月能挣一万基本就到头了,而且年纪越大,你的价值就越低。
②:用技能和经验换
如果你有一手好技术,在同样的工作里,你能干别人干不了的活,那你就能换到更多的钱。
如果你是个经验丰富的销售、会计或者医生,那你就能拿到更高的薪水。一个资深外科医生的价值,肯定不是刚毕业的医学生能比的;一个会好几国语言的同声传译,一小时的工资是普通翻译的十倍。
经验和技能能给你带来成倍的回报。想从月薪五千变成月薪五万,关键就在于构建你的不可替代性。
③:用生产资料换
想挣到百万以上,光靠技术和经验就不行了
如果你想突破“百万级”的收入,再往上走,那就跟你的技术、经验关系不大了——核心得看你手里有没有“生产资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资产逻辑”。
工厂老板为啥比工人挣得多?
因为工厂、设备是他的生产资料;平台为啥比主播挣得多?
因为平台、算法是它的生产资料。
这些“生产资料”的背后,是“资产逻辑”,而不是靠卖时间换钱的“流水逻辑”。
当你开始琢磨“生产资料”,开始用“资产逻辑”去想问题的时候,恭喜你——你的财富世界观,已经彻底变了。
来源:第一桶金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