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条买零食的短视频让不少80后很戳心,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听声音很像80后老姐姐的博主,对着镜头晃自己提的一大塑料袋的小当家干脆面,里面有好几十包吧,语气又无奈又好笑的说:跪求小当家涨价!
最近,一条买零食的短视频让不少80后很戳心,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听声音很像80后老姐姐的博主,对着镜头晃自己提的一大塑料袋的小当家干脆面,里面有好几十包吧,语气又无奈又好笑的说:跪求小当家涨价!
小当家这玩意可是众多80后、90后的童年时代经典零嘴啊!而且二十多年了味道几乎没变,定价一直是5毛钱一包,只不过体积连年缩水,如今也只剩小时候的三分之一左右了。
那位博主吐槽这一袋小当家都不够自己塞牙缝的,每次去超市都要买上几十袋才够解馋,想想自己如今也是一把年纪,却拎着半箱小当家在路上乱晃,感觉十分社死丢人。
末了还是一个劲儿地叹气:跪求小当家厂商你涨价吧,另外还想要小人书。
小编看这位博主的声音素材被很多网友拿来二创、对口型,看来不少80后老男孩、老姐姐们都有着同样的共鸣。
记得当年小当家也好、小浣熊也好,这些干脆面都是所有孩子放学后最廉价的享受,像小当家才5毛钱一袋,要是“咔嚓咔嚓”捏碎了能吃好久。
这些干脆面还会赠送水浒卡、三国卡及各种小人书等,小时候不知给大家带来多少欢乐。
然而如今无论是小当家还是魔法士都难免缩水,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一些曾经好吃的雪糕上,什么大雪人大白兔、带巧克力的中街五环,多年以来依然维持童年时代的价格,只是分量都抽减很多,真是时刻警醒你已经长大了的事实。
有些童年一路走来的零食饮料倒没走减量道路,价钱也没上涨,但却把配方给改了,可乐饮料应该首当其冲了。
前一阵儿雪碧改配方的事件重上热搜,这配方其实已经改了很多年了,大家都明白厂商是出于成本考量,只能添加更廉价的混合甜味剂。
但小编犹然记得,记忆深处最开始的可乐,甜度非常圆润丝滑,那会儿的配料表里是没有糖浆这么一说的。
如今在一些小县城里,一瓶500ml的可乐甚至依然保持2元出头的价格,只可惜因为配方调整的原因,总觉得童年时候养成的味蕾记忆早已离我们远去。
在这个什么都涨价,唯独工资不涨的年代,有些童年零食甚至连缩水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消失在了货架上。就比如小时候还有个非常可乐的国产货,曾一度跟可口、百事分庭抗礼,可如今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品牌倒还在,只不过很少在超市货架看到了。
小编小时候很爱的一款北京锅巴,有红色装与黄色装,小时候几乎铺满了小卖部的货架,酥脆咸香,味道碾压市面上所有锅巴类零食,如今这东西线下超市难觅其踪,只能在网上通过“怀旧零食”之类的关键词才能找到。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多么希望这些陪伴童年的零食能一直存在,甚至传给下一代啊!可现实十分残酷,国内几乎没有零食能逃过改配方、缩水、涨价、倒闭的命运循环。
前两年一代“屌丝饮料”之神、量大管饱的康师傅冰红茶宣布涨价,1L装的要从4元涨到5元,当时还在互联网上还引发不少风波。
冰红茶也是伴随一代80后成长的饮料之一了,记得那年代网吧零食,数冰红茶和泡面卖的最好,一宿一宿的包夜全靠这俩货吊命。
那时候康师傅和娃哈哈的冰红茶商战正酣,还有“再来一瓶”的活动,经常买着买着就又中奖一瓶。
然而这个童年饮料之神的涨价之路并不顺利,实际上在很多县市,1L冰红茶至今依然只卖4块,媒体报道康师傅因冰红茶涨价还反向亏损了。
毕竟隔壁就是4元雪王柠檬水,还有零食超市的内卷,饮料多涨5毛钱可能都没人买了。这年头的厂商破产都是一瞬间的事,到时候别说童年记忆了,可能连最后一点念想都留不下。
忽然想起某个主播以前的经典名言:“自己这么多年工资没涨,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许多零食也只好配合我们的钱包,一味的抽条再抽条,不知道我们这一代80后老男孩、老姐姐,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吃到一口咬下去还剩大半包的干脆面,还能不能喝到一瓶经典白砂糖配方的可乐与冰红茶呢?
有些味道,注定只能活在记忆里了。
来源:老男孩蕾玲(精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