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农业绘就射阳新“丰”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6:26 2

摘要:射阳大米集团的智能化车间里,“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成了守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兴桥镇新庄村的葡萄园里,“一串果”串联起村民的增收希望,用甜蜜滋味点亮乡村致富路;千秋镇的田野间与加工厂房内,“一头蒜”凭借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链条,化身撬动乡村经济的“金疙瘩”

金秋十月

大地铺金 硕果飘香

在射阳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特色农业的画卷

正以多彩业态徐徐展开

↓↓↓

射阳大米集团的智能化车间里,“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成了守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兴桥镇新庄村的葡萄园里,“一串果”串联起村民的增收希望,用甜蜜滋味点亮乡村致富路;千秋镇的田野间与加工厂房内,“一头蒜”凭借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链条,化身撬动乡村经济的“金疙瘩”,成了特色产业的“增收宝”。从稳根基的粮食产业,到富乡邻的林果种植,再到创价值的特色作物……射阳正以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姿态,书写乡村振兴的“多彩答卷”。

“米”筑根基

全链赋能,守护民生“粮袋子”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射阳大米集团早已将 “一粒米”的文章做到极致,成为射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走进集团生产车间,浓郁的稻香扑面而来,国内外顶尖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稻谷清理、碾米、抛光、色选、包装,全程实现智能化管控。

“我们全体员工正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加工订单,产品主要发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近期已累计发货近4.5万吨。同时,我们将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变化,灵活调整生产和发货计划。”集团副总经理洪涛向记者介绍,为迎合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集团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研发了近30个系列产品,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精细化管理。“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发货,我们建立了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消费者吃到的每一粒米都安全、优质。”洪涛说。

优质大米的背后,是产业上下游的深度整合。据了解,射阳大米集团先后在海河、新坍、四明等镇区流转土地超5.2万亩,建成优质种植基地,并与种粮大户、村集体合作组织签订种植合同,优质食味稻谷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同时,拥有80 万吨粮食储备库,构建起涵盖新品种研发、种植、仓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农业全产业链,从源头上确保了原粮质量的安全与可控。如今,这家拥有10家子公司的企业,总资产规模达29.82亿元,已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果”富乡村

小园大梦,串起振兴“甜蜜链”

近日,记者走进兴桥镇新庄村的一处葡萄园,只见整齐的大棚内绿意盎然,葡萄架上挂满着一串串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果实,果农正穿梭在葡萄架间,手起剪落,将成熟的果实小心剪下,随后快速分拣、装篮,指尖的忙碌里藏着收获的喜悦。“我们种的葡萄包括有夏黑、蓝宝石、阳光玫瑰、醉金香等品种,果粒紧实饱满,色泽碧绿透亮,果肉脆嫩多汁,甜度高且风味独特,很受市场欢迎。”葡萄园园主陆应松满是笑容地告诉记者。

陆应松在这片葡萄园里,已经坚守了13年,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土专家”,他始终把品质作为葡萄园的生命线。“为了保证葡萄的天然口感,我们从6月下旬开始给每串葡萄套袋,直到7月下旬结束,已经60多天没打过农药了。” 陆应松向记者介绍,套袋不仅能防鸟害、防病虫害,还能让葡萄着色更均匀,口感更细腻。除了精细化管理,他还通过线上学习最新种植技术、实地借鉴周边优秀果园经验,不断优化田间管理方法,让葡萄园的产量和品质逐年提升。“截至9月底,葡萄园已出售葡萄4万斤,预计11月份采摘期结束前还能收获3-4万斤。”陆应松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片葡萄园不仅结出了“甜蜜果实”,更成为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的“致富阵地”。每年到了疏果、套袋、采摘等忙碌时期,葡萄园都会吸纳本村村民前来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大家都愿意来。”50多岁的村民黄秀娟笑着说,“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啦!”

一串葡萄,串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铺就了乡村振兴的“甜蜜路”。为了让“甜蜜果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葡萄园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接下来,我们计划和大型商超、水果市场建立稳定合作,还想尝试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让更多人吃到我们新庄村的优质葡萄。”谈及未来,陆应松充满自信。

“蒜”创价值

全链延伸,打造产业“金名片”

我县素有“中国蒜薹之乡”的美誉,大蒜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 世纪80年代。得益于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射阳蒜薹具有长度超40cm、纤维少、大蒜素含量高等优良特性,品质显著优于普通品种。历经50余载的深耕细作,蒜薹已成为我县重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千秋镇作为射阳大蒜的主产区,全镇大蒜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约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20%。该镇的大蒜产业突破传统种植的局限,形成了“种植规模化、加工精细化、销售多元化” 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柱。

单纯卖鲜蒜利润有限,延伸加工链条才能提升附加值。近年来,千秋镇引入大蒜深加工企业,建成蒜米加工、大蒜切片、脱水蒜粉等多条生产线,将大蒜“吃干榨净”:鲜蒜经清洗、分拣后,一部分加工成保鲜蒜米、腌渍蒜片,供应餐饮企业与商超;一部分经脱水处理制成蒜粉、蒜片,用于食品加工与调味品行业;高端生产线还能提取大蒜素、大蒜精油,应用于保健品领域。目前,千秋镇正积极牵头申报“射阳白蒜”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以进一步提升射阳大蒜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如今,在千秋镇,随处可见连片的大蒜田,加工厂房里机器轰鸣,物流车辆往来穿梭,一幅“种植有规模、加工有深度、销售有渠道、农民有收益”的大蒜产业发展图景徐徐展开。“下一步,我们将精耕大蒜产业链,新上投资900万元的荣扬二期蒜苗精深加工项目和投资400万元的滨东大蒜仓储冷链项目,让‘小大蒜’撑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千秋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于广艾说。

从“米袋子”的稳扎稳打,到“果篮子”的甜蜜增收,再到“蒜产业”的全链增值,射阳农业正走向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无论是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引领,还是特色作物的集群突破,都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故事。未来,随着更多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落地,射阳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绘就更加美好的农业发展新图景。

来源:射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