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华弥合两岸历史伤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23:02 2

摘要:戏剧模仿人生,还是人生模仿戏剧?中国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播映,如同一把温柔的钥匙,打开了两岸民众共同的历史残酷记忆之门。这部作品还原内战的血肉,再现隐蔽战线上没有硝烟的较量,让两岸民众在大半个世纪后回望,蓦然发现一个核心共识:国共两党从未放弃过“中国统一”的

文︱邱立本

戏剧模仿人生,还是人生模仿戏剧?中国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的播映,如同一把温柔的钥匙,打开了两岸民众共同的历史残酷记忆之门。这部作品还原内战的血肉,再现隐蔽战线上没有硝烟的较量,让两岸民众在大半个世纪后回望,蓦然发现一个核心共识:国共两党从未放弃过“中国统一”的理想。

这一共识,成为跨越海峡的精神纽带,也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埋下了和平的种子。

从国民党的视角审视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描绘的理想中国,早已在中国大陆成为生动现实。“北方大港”“东方大港”的宏图,如今已化为天津港、上海洋山港等智慧码头,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名列前茅的国际枢纽,也能建造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曾经构想的“铁路系统”,如今演变成总里程突破四万公里、纵横全国的高铁网络,让“一日千里”从梦想走进日常。中国大陆跃升为全球最大工业国,更在绿色发展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环保国家。

更具时代意义的是,中国大陆扬弃列宁主义阶级斗争的教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并驾齐驱、共生共荣。如今,民企贡献了中国五成以上的税收、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近十余年间,两岸在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上的逆转,成为最具戏剧性的变化。台湾绿营势力为推行“台独”主张,不惜全力推动“去中国化”——修改教科书,大幅削减文言文和唐诗宋词的比重,企图切断台湾年轻一代与中华文化的脐带;更有甚者,否认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的史实,美化日本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陆告别马列主义“阶级史观”的教条,重新将中华传统文化置于民族复兴的核心位置。从“中华经典诵读”走进校园,到唐诗宋词成为小学生课桌上的必读内容;从故宫博物院“文物活起来”的创新传播,到传统节日氛围的日益浓厚,中华文化的基因正重新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

如今,中国大陆的中小学生对唐诗宋词、经史子集的熟悉程度,远超台湾同龄人,让全球中国人更加认同北京在发扬中华文化的努力,也对绿营的“去中国化”充满忧虑。

《沉默的荣耀》为两岸民众提供了一个冷静反思的契机。正如鲁迅所言:“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中华文化已成为弥合两岸伤痕最强、最新的黏合剂。它跨越了政治分歧,超越了意识形态,将两岸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开拓中华民族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邱立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