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天的阳光下,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敬老院内暖意融融。90岁的龙才训夫妇正与老友在凉亭下闲话家常,提及院内生活,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在这儿住得舒心、吃得顺心,工作人员比亲人还贴心!”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院内57位老人的共同心声,也映照出这座敬老院打造优质养老
秋天的阳光下,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敬老院内暖意融融。90岁的龙才训夫妇正与老友在凉亭下闲话家常,提及院内生活,他脸上洋溢着幸福:“在这儿住得舒心、吃得顺心,工作人员比亲人还贴心!”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院内57位老人的共同心声,也映照出这座敬老院打造优质养老服务的初心与实践。
老人们在敬老院幸福地生活。
硬件升级,筑就安心家园
“以前院里设施旧,现在房间亮堂了、活动空间大了,住着更舒坦了。”院民梁勇军老人的感慨,源于一场全面的提质改造。2022年,大坪场镇敬老院被纳入省级城乡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获得285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实现了从房屋修缮、设施更新到功能分区全方位的优化升级。
老人们住进舒适干净的房间很高兴。
硬件焕新的同时,专业照护更是关键。敬老院严格按比例配置护理人员:对全自理供养人员按1:10配置,对半失能和全失能老人则分别按1:6和1:3的高标准配置。目前6名护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为老人提供专业保障。
规范管理同步夯实。通过制定《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值班守护制度》等10余项规章,建立各类应急预案和安全台账,并成立院务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敬老院真正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居住宾馆化、服务标准化”,为老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软实力赋能,守护幸福日常
养老服务质量,既看“硬件”更看“软件”。面对院民多为农村特困人员、生活习惯各异的情况,敬老院创新推出自助餐模式,制定营养均衡的周食谱,做到“一日三餐顿顿不重样”。
“每餐的菜谱不重样,比家里吃得还丰富!”刚吃完午饭的半失能老人田祝仙,一边擦嘴角一边竖起大拇指。这份贴心,在特殊老人照护中更显温暖。梁勇军因双腿残疾常年依赖轮椅,属于完全失能老人,护理人员每天准时帮他推轮椅、扶他吃饭、协助洗漱,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工作人员比亲人还细致,我心里总是暖暖的。”梁勇军红着眼眶说。田祝仙行动不便,护理人员不仅常搀扶她如厕,还定期帮她洗澡,“在这里,他们就像我的亲生子女”。
老人们领到物资后很满意。
除了生活照料,老人的精神需求同样被放在心上。该院每天组织老年操、健身舞等活动,下午安排扑克、象棋等休闲项目;特意配备投影仪,下载《长津湖》《太行山上》等红色影片定期播放,今年国庆期间还组织全体老人观看大阅兵。近两年来,这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已开展60余场次,已成为他们晚年生活中亮丽的色彩。
更值得一提的是,敬老院创新推行量化管理,从“爱院如家”“遵规守纪”等四个方面对院民进行月度考核。龙才训夫妇因表现优异,每月考核均为满分,并获得实物奖励。“现在大家都争当文明院民”,榜样带动下的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精细化管理,提升养老质感
“我们始终坚持‘亲情化、标准化、精细化’服务理念,让‘老有所养’更有质感。”院长田松江道出了服务升级的核心。
亲情化服务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度。每逢老人过生日,院里都会准备蛋糕、水果和长寿面,组织大家唱生日歌、演文艺节目;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不仅发放月饼、饮料等物资,还额外给老人发200元红包和生活用品。“以前过生日没人记得,现在能和大家一起庆祝,特别开心。”特困老人孙家喜在今年生日当天,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反复道谢。
每逢节目,大坪场镇工作人员都要编排节目为老人们表演文艺节目。
标准化服务为安全保驾护航。该院推行“五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统一膳食、统一着装、统一住宿、统一卫生,工作人员均穿工作服、戴工作证上岗,身份信息清晰可见,日常服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为提升专业能力,院里还选派年轻、高学历护理人员到医疗机构、职校学习。
老人们领到物资后很满意。
精细化服务藏在点滴细节里。敬老院为每位老人建立专属档案,与镇卫生院签定了医疗合作协议书并定期上门巡诊;老人身体不适时,工作人员会定精心制营养“病号饭”;心情低落时,主动谈心疏导心结。80岁的杨通培因年岁高、身体残疾常感不适,每次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上前:“您老哪里不舒服?有我们在别担心。”一句句暖心话、一份份定制餐,让关怀渗透日常。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大坪场镇敬老院以硬件改造夯实养老之基,以软实力提升守护幸福日常,更以精细化管理传递家园温情,交出了一份“老有善养”的温暖答卷,率先成为全县标准化敬老院,让“夕阳红”愈发绚烂多彩。
记者:彭际文 通讯员 徐安军 吴赟编辑:冉景红二审:邓兵三审:谭霜总值班:王能方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