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兴硕士论文惊现GitHub,宇树雏形那时候就有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9:12 1

摘要:2016年,《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几条极简设计规则、一次反主流押注,把四足机器人的驱动体系从液压轨道引向电机赛道。

电驱机器人翻盘!


十年前的硕士论文正在GitHub上默默发光——作者名叫王兴兴,此刻牵动着一家估值百亿的IPO进程。


2016年,《新型电驱式四足机器人研制与测试》,几条极简设计规则、一次反主流押注,把四足机器人的驱动体系从液压轨道引向电机赛道。


MIT Biomimetic Robotics Lab曾列出参考模板,但论文里,腿长与腿距被重新标定,连杆数被限制在二级或三级,髋关节采用外展式对称排布——这些细节后来在商业化产品里被完整保留。


实验室仿真数据显示,腿长增加10%,地形通过率提升逾30%,而能耗仅小幅上浮。模型在ODE与ADAMS/Simulink之间不停切换,步态频率被反复压缩至最优区间。


XDog就在这种沙盘推演下长成,12自由度,全电驱直连关节,碳纤+铝合金骨架,0。6米/秒巡航速度,续航可达一小时。整机成本被控制在两万元以内。


液压方案当时仍是主角,波士顿动力直到2023年才大规模转向电驱。路线押对,王兴兴赢得先手优势。


XDog亮相上海机器人设计大赛,拿下二等奖;又被IEEE《科技纵览》报道,短短几个月便换来200万元天使投资。


2016年,宇树科技注册成立,创始人职位一栏写着CEO兼CTO——因为当时公司只有他自己。


零部件外采太贵,他干脆连电机、激光雷达都自研。供应链被重排,成本曲线再次被按下。


2020年前后,宇树机器狗已遍布40余国,最便宜型号标价在万元级。同行仍在谈技术突破,这家公司率先把“能买得起”写进参数表。


价格策略的顶点出现在2023年——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G1发布,全球第一次把双足形态拉到十万以内。


G1发布那个周末,200台原型被秒空,网站流量暴涨五倍,供应链产能直接被拧到极限。


随后春晚彩排,G1排队扭秧歌,视频播放量破亿。热度反射到二级市场,宇树估值迅速突破百亿关口。


IPO时间表业已敲定,招股书预计在10月至12月之间递交,数据披露窗口令资本侧目。


外界盘点这段路径时,总喜欢提及王兴兴的“非典型”履历:浙江理工本科,上海大学硕士,英语六级连考三次才过,大疆试用期内离职。


那些标签并未成为枷锁,反而与“性价比工程师”这一角色相互成就。


王兴兴出生于1990年,今年35岁,仍在亲自写伺服算法、调电机曲线,凌晨两点依旧活跃在内部群,习惯用截图替代冗长邮件。


图书馆借阅记录被母校公开,共计120册,《游戏编程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七次,旁注里写着“状态机易上手”。


液压派曾嘲讽电驱“力矩幼稚”,现在却争相采购高功率密度电机;四足拥趸坚称形态先行,人形机器人却在宇树车间迅速复用成熟工艺。


这条路线依旧沿袭“先把成本打下来,再谈高端”,算法和硬件同步走,迭代周期被压缩到三个月。


宇树最新测试版本已在户外碎石坡完成 2 小时连续运行,跌倒后 0。4 秒自复位,关节保护阈值较首版下降 18%。


下一步,电驱方案将从中小型四足迁移至重载双足,目标是 30 公斤级有效负载、能耗不超 1。2 序列化单位。


招股书递交那天,GitHub上的那篇毕业论文仍在持续更新 Star 数,评论区多了一句——“电驱不再是备选,而是默认”。

来源:微笑青山G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