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通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20:36 1

摘要: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是穿梭于城市街巷的 “流动风景线”,更是连接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的 “毛细血管”。如何让这股新兴力量既获得坚实保障,又能融入治理大局,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是穿梭于城市街巷的 “流动风景线”,更是连接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的 “毛细血管”。如何让这股新兴力量既获得坚实保障,又能融入治理大局,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10月1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文章,该篇以从就医绿色通道的高效响应,到160余处惠民站点的暖心守护,再到600余名“民情速递员”激活基层治理活力,通川区织密健康、权益、共治“三张网”,其“服务暖心与治理增效双向奔赴”的模式成为民生服务新样板。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上次送餐摔倒,通过‘急诊绿色通道’30分钟就得到了处理,省心又踏实!”外卖骑手王强提到便捷就医,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暖心举措,源于四川达州市通川区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的共建合作,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此类人员在工作中受伤后可以不用挂号直接就医,并且医疗费用减半。

近年来,通川区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织密健康、权益、共治“三张网”,通过共建合作、平台搭建、协同治理等方式,让政策温度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

通川区以共享驿站为支点,构建起“基础保障+精准服务”的健康防护体系,每个驿站配备15类应急药品,同时积极探索服务新就业群体新路径,通过整合辖区内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小区物业等资源,构建起便民服务网,让户外劳动者能够享受到“饿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脚、困难能协调”的暖心服务。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各类惠民站点160余处,累计服务4.6万余人次。

“我们要将新就业群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基层治理的‘合伙人’,实现服务暖心与治理增效的双向奔赴。”通川区委书记李祝荣表示。通川区创新推出“民情速递员”机制,聘任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担任“民情速递员”,依托社区平台参与问题上报与文明宣传,形成“服务中治理、治理中服务”的良性循环。

如今,一支600余人的“民情速递员”队伍活跃在一线,他们穿梭街巷,成为政策的传播者与城市隐患的发现者,2024年7月至今已累计上报各类线索1800余条,处置率达98%,不少民生小事实现当日发现、当日解决。

来源:达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