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在深夜刷到虚拟人主播不知疲倦地讲解产品,或是收到AI客服秒回退换货申请时,可能并未察觉一场深刻的效率革命已在电商领域全面展开。这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当下真金白银的业绩增长引擎。
当你在深夜刷到虚拟人主播不知疲倦地讲解产品,或是收到AI客服秒回退换货申请时,可能并未察觉一场深刻的效率革命已在电商领域全面展开。这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当下真金白银的业绩增长引擎。
就在今年,AI应用突然变得“接地气”了。模型调用成本大幅下降,如国内通义千问的推理成本比两年前降低了80%,企业接入门槛显著降低。技术的平民化让AI从大厂的奢侈品变成了中小商家的日用品。全球最大电商SaaS平台Shopify上,AI应用已超2500个,覆盖从推荐商品到管理库存的全流程。
这波技术红利来得正是时候。随着流量成本攀升、竞争加剧,电商行业已从“铺渠道”转向“拼效率”的新阶段。而AI恰好成为破解效率难题的钥匙。
降本只是开始,增收才是重头戏
早期AI应用多集中在替代人工、降低成本上。比如美妆代运营企业丽人丽妆,通过虚拟人直播覆盖了40%的直播时长,单场GMV峰值达500万元,大幅节约了人力成本。但真正让资本市场兴奋的是,AI正在成为增收的利器。
在获客环节,AI能根据产品特性自动生成广告素材和文案,点击率显著提升;在交易环节,3D建模和虚拟试穿增强了购物体验;在售后环节,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响应速度和准确率远超人工。
更值得关注的是,AI正深入商业决策核心。一些领先企业开始利用AI预测消费需求、优化库存,推动向“轻资产运营”转型。数据显示,应用AI的业务单元普遍出现了“收入曲线抬头、成本曲线下降”的双向好趋势。
三类企业抢跑AI赛道
在这场效率革命中,三类企业表现尤为抢眼:
跨境电商企业凭借技术驱动实现外贸效率跃升。焦点科技推出的AI助手“麦可”能自动完成外贸全流程,会员数已超1.3万,A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2.4%。吉宏股份则自研了多款垂直模型,用于选品、设计等环节,跨境收入同比增长超50%。
电商代运营企业通过AI强化服务壁垒。宝尊电商的自研AI平台BaozunGPT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核心客户续约率高达95%。值得买的AI购物助手让订单转化率提升162.6%,展现了技术对消费决策的直接影响。
传统市场也在AI赋能下焕发新生。义乌小商品城的“数字老板娘”AI工具,帮助7.5万商户实现智能经营,使用AI工具的商户询盘量增长30%以上。线上平台Chinagoods的AI功能访问量突破10亿次,证明技术赋能传统商贸的巨大潜力。
数据成为新石油,算法决定竞争力
AI在电商领域的成功,源于行业特有的数据优势。电商平台每年产生PB级的消费行为数据,涵盖点击、停留、复购等12类信息,为AI训练提供了充足“燃料”。同时,国产大模型的成本优势让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国内模型API价格平均比国外低90%以上。
目前行业普遍采用“通用大模型+垂直精调”的模式,既利用通用模型的基础能力,又通过行业数据微调提升专业度。这种混合架构平衡了成本与效果,加速了AI在电商各环节的渗透。
投资逻辑:效率为王,技术驱动
对于投资者而言,AI+电商已从概念期进入业绩兑现期。关注点应从“谁在用AI”转向“谁用出了效果”。具备数据积累和技术落地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通过效率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跨境电商领域,技术驱动的外贸效率革命仍在深化;电商代运营行业,分化加剧下头部企业优势凸显;教育与人力资源服务等线上服务领域,AI正带来体验和效率的双重提升。
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AI商业化效果可能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影响企业技术投入,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可能波及跨境业务。但总体来看,AI赋能电商的效率革命才刚刚开始,那些率先将技术转化为业绩的企业,有望在新时代脱颖而出。
当技术成本持续下探,应用场景不断深化,AI正悄然重塑电商行业竞争格局。对于普通消费者,这意味着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对于从业者,这代表着效率提升的无限可能;对于投资者,这可能是未来几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故事。
来源:迪哥看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