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十一”假期期间,为激发当地汽车市场消费活力,天津、西安、苏州、深圳等全国多地举行车展及促销活动,汇集各大车企最新车型,让消费者在假期赏景散心的同时,赏车也成为一大消遣。
今年“十一”假期期间,为激发当地汽车市场消费活力,天津、西安、苏州、深圳等全国多地举行车展及促销活动,汇集各大车企最新车型,让消费者在假期赏景散心的同时,赏车也成为一大消遣。
尽管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这些车展中毋庸置疑的“主角”,但近期上市的一汽奥迪A5L、吉利星越L全新东方曜及星瑞全新东方曜、上汽大众凌渡L等众多燃油车的热度也不容小觑。细看这些燃油车新品均已悄悄披上智能化的“外衣”,试图凭借智能化再与新能源汽车一拼高下。
“智能”成燃油车卖点
“‘十一’假期8天假,我看了4天车。想看看油车,又觉得智能化功能不如新能源车。虽然我也不会经常用辅助驾驶功能,但有了总比没有强。”成都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徘徊已久,但最终还是因为燃油车不够智能而选择新能源车。
与刘先生抱有一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直以来,智能化多被看作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标签,燃油车似乎注定成为汽车智能化时代的淘汰对象。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广大燃油车用户的心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便表示:“燃油车的使用场景更加复杂,有用户希提出燃油车的智能化辅助驾驶,能不能像电动车那样聪明、可靠。”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达90.2万辆,同比增长13.5%,燃油车市场已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可见,燃油车依然存在不小的市场需求。如何满足仍具备相当规模的燃油车用户的智能化需求,成为各大燃油车企稳住燃油车基本盘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诸多燃油车企开始在智能化上发起猛烈反攻,推出多款以智能化为卖点的燃油新品。
9月23日,广汽丰田一次性迎来4款车型换代,2026款锋兰达、汉兰达、赛那、凯美瑞四大全球车型一同上市。与以往换代不同的是,此次改款着重强化智能化与舒适性,力图满足油车用户的智能化需求。此次改款通过全系标配高算力车机芯片、语音交互系统、OTA功能等智能化配置,且全级别配备丰田TSS智能驾驶辅助,覆盖高速路、城区、泊车三大场景。
以2026款凯美瑞为例,不仅升级了华为HiCar 5.0,还新增了Carlink智能互联,并提供多达26项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表示:“我们一次推出4款重磅车型,不仅带来最大规模的产品更新,而且重点强化入门版本配置,率先为油车用户实现真正的普惠平权,入门即超配。”
同期上市的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也把智能化当作了主要卖点之一。在智能座舱上,星越L全新东方曜及星瑞全新东方曜均搭载了基于高通8155车规级芯片打造而来的Flyme Auto智能车机系统。该系统搭载的星睿AI大模型深度融合了DeepSeek大模型,为用户提供流畅、精准的语音交互体验。在辅助驾驶方面,新车首次搭载了千里浩瀚H3智驾方案,采用“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的传感器组合,算力超128TOPS,可支持高速NOA等功能。
9月27日上市的奇瑞瑞虎9X同样将智能化作为“中国新燃油”战略的一大亮点。据悉,全新上市的瑞虎9X首次搭载了猎鹰50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20条定制路线城市领航、高速NOA及300余种场景智慧泊车等功能。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保时捷发布了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进入测试验证阶段,预计于2026年正式装车。届时,这一系统不仅会在保时捷新能源产品序列上上车应用,同样会惠及旗下燃油车型。
于今年3月率先喊出“燃油车也要智驾”口号的一汽-大众,推出了“燃油车三步走”智驾路线图。根据规划,一汽-大众在智驾1.0阶段将普及燃油车核心高阶智驾功能;今年第36周开启智驾2.0,实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2026年开启智驾3.0,智驾功能覆盖全国100%高速路段和城市路段。
能不能做好智能化?
根据佐思汽研的报告,今年1~5月,燃油车L2功能标配装车率在40%以上,L2.5功能标配装配率呈增长趋势,由去年的0.9%增至1.2%。据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透露,用户调研显示,“智能化”已成为用户选择上汽大众燃油车“PRO家族”产品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可见,智能化正在成为燃油车提升差异化竞争力的新筹码。
不过,燃油车究竟能否做好智能化?对此,早在2024年,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卢放便曾表示,基于传统燃油车做不了智能车。“智能化是建立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芯片和通讯技术加速升级、算法持续迭代的基础之上的。”卢放认为,燃油车做智能化要建立在电子技术发展之上,但燃油车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系统反应时间长、冗余不足等先天性短板,并非搭载智能化的最好载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胡坚耀告诉记者,燃油车智能化此前一直未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其技术架构受限,进行智能化改造有天然缺陷。“燃油车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与新能源汽车的域控或中央计算相比,数据传输速度与处理能力差距巨大。”胡坚耀称,由于技术架构本身的缺陷,燃油车智能化最终在动力响应、能耗、智能驾驶实时性、协同能力等方面均与新能源汽车存在差距。此外,由于缺乏大容量电池,燃油车智能驾驶系统的供电也成为一大难题。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也表示,传统燃油车是分布式、模块化系统,反应相对较慢。而智能化功能的实现对反应速度要求极高,这意味着燃油车要做好智能化,必须进行更多适应性调整。
一汽奥迪A5L便诞生于奥迪专为智能化打造的燃油平台PPC,其搭载了E³1.2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域集中式设计整合动力、智驾、座舱算力,支持千兆以太网传输,为华为乾崑智驾提供充足硬件冗余。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则采用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改变传统燃油车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可使整车信号传输速度提升200倍。
“这些适应性改造必然会带来燃油产品成本的增加,而且从经济成本考量,特别是市场回报率比较低。”纪雪洪称。胡坚耀也指出,长期来看,燃油车若想实现L3级以上智能驾驶功能,还需加装线控转向、域控制器等硬件,成本会显著上升。
不过,上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认为,“燃油车难以智能化”的说法如今已不成立,随着技术发展,油车也能提供智能座舱、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卓驭科技首席执行官沈劭劼也表示,尽管不比新能源车型拥有更充足的电力和液冷支持,但燃油车也能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并可实现高速路巡游功能。
奏响本土化合作主旋律
为了突破燃油车存在的天然局限性,为燃油车用户提供媲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用车体验,不少车企,尤其是合资车企,都选择了与本土供应商合作。胡坚耀认为,燃油车企与华为、卓驭科技等本土供应商的合作可以通过技术赋能、生态整合等方式提升燃油车智能化水平,在短期内提升局部体验。
以广汽丰田为例,其发布的4款2026款全球车型均搭载了华为Hi‐Car 5.0。华为终端云服务负责人胡小清表示,华为与广汽丰田从2021年确定合作,2022年启动开发,2023年开始交付8款车型,2024年和2025年进入量产高峰,合作新车大批量上线。
除广汽丰田外,上汽奥迪也选择与华为牵手,推动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步伐。据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产品营销部部长聂奕介绍,华为乾崑通过与上汽奥迪深度合作,共同破解了燃油车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挑战,即稳定的能耗管理、实时的数据闭环以及精准的运动响应。在双方合作下,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燃油车——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于8月正式上市。该车搭载了32个高性能传感器,包含12个高清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传感器,并搭载2颗配备恒温自清洁系统的激光雷达,可实现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复杂匝道汇入驶出、120米循迹倒车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此外,东风日产与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也展开深度合作。9月24日,东风日产宣布,东风日产天籁将成为全球首个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 Space 5的燃油车。与此同时,天籁还将搭载HUAWEI SOUND,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上汽大众则与卓驭科技合作,逐步推进其燃油车智能化。上汽大众最新的PRO家族燃油车型(帕萨特PRO、途观L PRO、途昂PRO)均搭载了卓驭科技提供的惯导双目辅助驾驶系统。陶海龙表示:“只要法规允许,我们随时能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L3产品。”
不久前上市的一汽-大众全新揽境首次发布了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率先在燃油车阵营中实现高速领航辅助落地。
保时捷全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同样基于中国本土团队主导研发,并与博泰车联(PATEO)等本土伙伴展开深度合作,在展现保时捷品牌基因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前沿科技、解决中国用户痛点,更贴近中国用户的数字化用车需求。据悉,该系统不仅采用了沉浸式人机交互设计(HMI),基于语言模型的AI语音助手还可实现精准、快速、无缝人机对话。此外,基于中国用户真实需求,系统完成对中国主流数字生态的全面整合,覆盖主流音乐、网络电台与视频等应用,并可兼容安卓、Apple CarPlay和HUAWEI HiCar。
油车为帆 助力智能化“出海”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介绍,今年1~7月,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累计销量已达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58%,5G和C-V2X装配量超300万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更接近70%。可见,我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转型上已步入快车道。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指出,在智能化上中国汽车产业已实现终端先行,产业生态越来越丰富,但若想巩固扩大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优势,还需推进智能化“出海”。如今,燃油车纷纷加码智能化,无疑为我国智能化“出海”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燃油车智能化在海外市场或许会有更大发展空间。”纪雪洪告诉记者,当前海外市场由于能源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电动化转型较缓慢。然而,在智能化发展上,一如智能手机发展,全球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有较高需求。因此,在燃油车占据较大海外市场份额,且海外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燃油车智能化在海外市场迎来较大发展空间。在纪雪洪看来,本土供应商要抢抓这一发展机遇,通过与整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借机进入海外市场汽车智能化配套体系之中,实现智能化零部件“出海”。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年慕尼黑车展上,卓驭科技完成欧洲首秀,其与大众汽车携手开发的IQ.Pilot增强辅助驾驶系统,不仅实现了燃油车型上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部署,还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将端到端大模型应用于燃油车高速领航辅助,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形成“类人脑思考”能力,高速自动变道、自主上下匝道等场景更加丝滑。
目前,卓驭科技已成为首批同时获得大众集团及中方合资企业认证的中国供应商之一。依托与大众的深度合作,卓驭科技顺势发布欧洲战略,计划以德国为战略支点,优先深化与欧洲头部车企的合作关系,重点对接欧洲整车制造商(OEM)以及中国车企对高性价比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预计明年内,卓驭在欧洲布局的测试车辆、测试场景将覆盖德国全境,未来还将持续在欧洲加大算力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智能化体验已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这倒逼燃油车进行智能化升级。明年将会有更多传统车企进行燃油车的智能化升级。”在胡坚耀看来,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局部功能体验上看,目前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差距不大,但长期来看,电动化、智能化的一体化发展仍然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张奕雯 编辑:陈伟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