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多年前,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钢少气多”的背后,是亿万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全民爱国心——工人加班造武器、农民增产送军粮、孩童攒零钱捐战机,正是这份“拧成一股绳”的心意,筑牢了民族尊严;如今,美国用加关税、卡芯片的方式围堵中国,看似是技术与贸易的博弈,实
文/保明
70多年前,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钢少气多”的背后,是亿万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全民爱国心——工人加班造武器、农民增产送军粮、孩童攒零钱捐战机,正是这份“拧成一股绳”的心意,筑牢了民族尊严;如今,美国用加关税、卡芯片的方式围堵中国,看似是技术与贸易的博弈,实则是对民族凝聚力的考验。要破这场困局,最该找回的,就是当年那种“人人为国家、国家为人人”的全民爱国心。可眼下,“国产永远不行”的偏见、非进口不买的执念、企业“去中国化”的短视,正悄悄稀释这份心意——这些问题,得从全民爱国心的角度好好分析透。
一、全民爱国心是破局的核心:从历史到现实的底层逻辑
抗美援朝的胜利,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胜利,而是全民爱国心转化为“举国之力”的胜利。如今面对美国极限施压,这份“人人都愿为国家扛一点”的心意,仍是最关键的破局力量。
(一)美国的打压从未变:本质是瓦解全民爱国心
美国从当年的军事围堵到如今的技术封锁,核心套路都是切断“国家与民众”的联结,让全民爱国心散掉、弱化,从而轻松遏制中国发展。
1. 用“技术差距”浇灭信心,让民众不愿信国产。1950年美国靠先进武器制造“不可战胜”的假象,如今靠EUV光刻机、高端芯片渲染“中国永远追不上”的焦虑。可事实是,2024年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出货量同比增长22.3%,华为Mate 60搭载麒麟9000S芯片实现“断供突围”;工业软件领域,新迪数字天工CAD 2024年完成3次版本迭代,开发158项创新功能,还通过产教融合覆盖近60所高校,培训2万余名学生。这些突破本应点燃全民信心,却被“国产还有差距”的声音掩盖。部分人宁愿花高价买进口手机,也不愿给国产一个机会,本质是爱国心里的“信任感”丢了。
2. 用“小圈子”制造孤立,让企业不敢靠国家。抗美援朝时美国纠集16国搞“联合国军”,如今拉“芯片四方联盟”逼企业选边站。三星因对华芯片禁售2024年营收跌18%,却仍被美国绑在“反华战车”上;反观国内,个别企业为躲制裁,把工厂迁到联盟国家,甚至淡化“中国基因”,忘了当年“全国支援东北造武器”的抱团劲——这是爱国心里的“归属感”没了。
3. 用“舆论造谣”搅乱认知,让民众不愿护国家。当年美国污蔑中国出兵是“侵略”,如今把中国稀土管制骂成“贸易霸凌”,还炒作“买国产就是交智商税”。可数据不会说谎:中国掌握全球85%的稀土加工产能,美军87%的武器依赖中国稀土;2025年上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占比达35%,比进口车更受青睐;国产仿真软件也已实现突破,凡拓数创FTE引擎能将精密机床运维成本降低30%,华为云数字孪生平台可把家电企业产线调试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2周。但总有人大肆传播“某国产企业出故障”,却对这些突破视而不见——这是爱国心里的“认同感”淡了。
4. 用“高薪诱惑”挖走人才,让个体不愿为国家拼。抗美援朝时,海外科学家冲破封锁回国搞研发;如今美国用高薪、绿卡吸引中国科研人员,甚至诱导泄露技术。2024年某芯片企业研究员因泄露光刻技术被判刑,反观当年钱学森、邓稼先“放弃一切也要回国”,差距就在“为国家拼一把”的心意上——这是爱国心里的“责任感”弱了。
(二)全民爱国心是“生死线”:散了就会步步被动
当年若没有全民“保家卫国”的心意,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难撑下去;如今若没有全民“护国产、挺国家”的心意,中国在产业链博弈中只会越来越被动。
1. 民众不挺国产,企业就没钱研发,国家就没底气对抗。抗美援朝时,百姓抢买国货支援前线,连陕北老农都把存了半辈子的银元捐出来;现在呢?有人买汽车非特斯拉不选,说“国产不如进口”,却忘了2024年比亚迪刀片电池全球装机量第一,安全性远超进口电池。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曾直言:“国产机不怕不好用,就怕不用”,只有民众愿意使用,国产产品才能通过市场反馈快速迭代升级。消费者每一次“弃国产选进口”,都是在断企业的研发资金——没有资金,怎么突破美国技术封锁?这不是小事,是断国家的“底气”。
2. 企业不抱国家,产业链就会断,国家就会被卡脖子。当年东北兵工厂缺钢材,上海工厂连夜调运;如今半导体产业链需要协同,却有上游企业囤货抬价,下游企业光想买进口设备。2024年半导体联盟统计,因企业各自为战,国产芯片封装成本比国际同行高12%。而新迪数字主动与华为云等伙伴打造工具链集成平台,推动工业软件“连点成线”,为产业链协同树立了标杆。要是企业都像当年“全国一盘棋”那样抱团,美国怎么可能轻易卡断我们的产业链?这是丢了爱国心里的“协作劲”。
3. 个体不担责任,国家就缺力量,发展权就会被夺走。抗美援朝时,青年争相参军,工人三班倒造炮弹;现在有些科研人员为高薪去国外做“边缘研究”,普通职场人觉得“国家大事与我无关”。可2025年上半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营收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7%,靠的正是JF-22风洞团队“连续3年春节不回家”的拼劲、稀土专家“弃高薪回国提回收率到98%”的担当。要是每个人都不愿为国家扛一点,发展权迟早会被美国抢走。
(三)全民爱国心的力量:能把“弱”变成“强”
抗美援朝时,中国工业产值仅为美国的1/28,却能打退“联合国军”,靠的就是“全民心往一处想”;如今面对美国的技术优势,只要全民爱国心聚起来,照样能破局。
1. 民众的信任,能让国产从“小”做到“大”。1951年全民捐3710架战机,靠的是“信国家能赢”;现在民众买华为、比亚迪,就是“信国产能强”。2024年华为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1%,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人愿意“用钱包投票”;工业软件领域,新迪天工CAD推出免费个人版后,快速积累用户基础,为技术迭代提供了支撑。要是每个人都多给国产一份信任,像当年支持“解放牌汽车”那样支持现在的国产芯片、工业软件,用不了几年,美国的技术垄断就会被打破。
2. 企业的担当,能让产业链从“断”做到“全”。抗美援朝时,全国工厂协作造武器,连上海纺织厂都改产军布;现在北方稀土联合下游企业搞技术培训,中芯国际牵头100多家供应商建“半导体联盟”,2024年联盟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35%,7纳米替代技术取得突破。凡拓数创则通过FTE引擎为工程机械厂商解决质量危机,沉淀出行业工艺知识库,填补了产业链技术空白。只要企业都有“为国家补短板”的担当,像当年那样“不分你我”,产业链只会越来越强,不会被卡断。
3. 个体的行动,能让国家从“被动”做到“主动”。当年学生上街宣传爱国,农民多交公粮支援前线;现在大学生选半导体、材料化学专业,职场人用鸿蒙、WPS替代进口软件,普通人用“中国稀土占85%产能”反驳抹黑言论,都是在为国家添力量。2024年新增集成电路专业毕业生4.2万人,正是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让中国半导体有了“未来力量”——全民爱国心,从来不是口号,是每个人的小行动堆出来的大力量。
二、找回全民爱国心:要抓住“信、靠、担”三个关键
抗美援朝的全民爱国心,不是“喊口号”,而是“信国家、靠大家、担责任”的实在行动。现在要破美国困局,就得从这三点把这份心意捡回来,更要厘清边界,避免陷入非理性误区。
(一)信国家:先消除“国产不行”的偏见,更要理性看待差距
当年百姓信“志愿军能赢”,才愿意倾囊相助;现在要让全民爱国心回来,既要让大家信“国产能行、国家能赢”,也要正视不足、理性支持。
1. 用真实数据打破谎言,让民众敢信。美国说“中国芯片永远追不上”,可2024年长电科技先进封装产品营收占比达43.5%,接近国际顶尖水平;美国说“脱钩能搞垮中国”,可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9%,连续5年成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DISA)《2024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年度观察》显示,国产工业软件在AI融合、场景拓展等领域已展现蓬勃活力。官方要多晒这些数据,像当年战地记者写“上甘岭胜利”那样,让民众看到国家的进步,偏见自然会少。
2. 用身边案例建立信任,让民众愿信。华为Mate 60在没有EUV的情况下造出7纳米芯片,比亚迪新能源车在欧洲销量超进口车,凡拓数创用数字孪生技术帮企业解决生产难题,这些都是身边能看到的案例。社区可以搞“国产体验日”,企业可以开放工厂让民众看研发过程,像当年“全民参观兵工厂”那样,让大家亲眼见国产的好,自然会愿意信。
3. 用理性认知明确边界,让民众科学信。支持国产绝非盲目排斥进口,而是“同等条件下优选国货”——在质量、价格、服务相近时,优先选择自主创新产品,而非不顾实际一味追捧。对国产产品的不足,要像陈国良院士呼吁的那样“公开批评也公开支持”,既指出问题促其改进,也给予成长空间,这种理性信任才更长久。
4. 用政策保障稳定预期,让民众放心信。国家对科研人员给股权、分房子,对国产企业给研发补贴,2024年半导体领域新增投资超2600亿元,就是给民众“定心丸”。还要严打“抹黑国产”的谣言,2025年某博主因造谣“国产芯片有安全隐患”被处罚,就是在维护“信任环境”——只有让民众觉得“信国产、信国家”不会吃亏,信心才会扎根。
(二)靠大家:再捡回“抱团取暖”的默契,拒绝内耗与短视
当年“全国支援前线”靠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默契;现在要扛美国压力,就得让企业、民众再找回这种“抱团劲”,形成产业链协同合力。
1. 企业要“不拆台、多搭台”。抗美援朝时,上海工厂把最好的钢材给东北兵工厂;现在半导体企业要像中芯国际那样,把技术共享给中小供应商,北方稀土给下游企业培训2000多人,新迪数字联合华为云打造模具行业工具链,都是“搭台”的样子。要是企业都只顾自己赚快钱,上游抬价、下游买进口,产业链迟早会散——“靠大家”不是空话,是企业多让一点利、多帮一把忙。
2. 民众要“不踩国产、多挺国产”。当年百姓宁愿穿粗布衣服,也要把细布捐给志愿军;现在民众买家电选格力光伏空调(搭国产芯片),买手机试试华为、小米,办公用WPS AI提升效率,就是“挺国产”。2024年国产家电市场份额达78%,金山办公企业订阅占比达45%,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人“不踩不黑、主动选择”;要是每个人都能少一句“国产不行”,多一句“国产加油”,这份默契很快就能回来。
3. 行业要“不内耗、多协同”。抗美援朝时,不同部队协同作战,不抢功劳;现在半导体、新能源行业要建“联盟”,像2024年“芯片协同平台”那样,共享设备、共担风险。行业协会要牵头设“制裁基金”,给中小企业发贴息,2024年已发放5亿元,帮不少企业渡过难关——“靠大家”就是行业里少点竞争内耗,多点雪中送炭。
(三)担责任:最后补上“人人出力”的行动,让爱国落地日常
当年“每个人都是战斗者”,工人造武器、学生搞宣传、农民种军粮;现在面对美国施压,每个人也该有“我为国家担一点”的行动,从身边小事践行责任。
1. 科研人员要“敢攻坚、不逃难”。当年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生活回国搞导弹,现在科研人员要像上海微电子团队那样,5年突破12项半导体技术,像新迪数字研发团队那样深耕AI+CAD融合创新,不被“高薪诱惑”带偏。国家对泄密者重罚、对攻坚者重奖,就是要让“担责任”的人不吃亏——科研人员的责任,就是把“卡脖子”技术攻下来。
2. 企业要“守底线、不短视”。当年工厂宁愿亏本也要造军品,现在企业不能为躲制裁就“去中国化”,核心技术、产能必须留在国内。2024年某新能源企业海外设厂,但电池研发中心仍在国内,就是守住了底线;企业的责任,就是把“中国根”扎稳,不做“白眼狼”。
3. 普通人要“做小事、不旁观”。当年孩童攒零钱捐战机,现在普通人可以做的更多:关注工信部“卡脖子技术进展”公众号了解真实信息,购买时对比国产与进口产品的核心优势,向身边人客观分享国产使用体验;刷到抹黑言论别转发,用“2024年国产半导体营收增14.27%”“国产仿真软件帮企业降本30%”等数据理性反驳。2025年“挺国产”话题在社交平台阅读量超50亿,就是无数普通人的小事堆出来的热度——普通人的责任,就是不做“旁观者”,哪怕只给国产点个赞,也是在添力量。
三、全民行动:每个人都能为爱国心“添把火”
找回抗美援朝的全民爱国心,不用每个人都上战场,也不用每个人都捐大钱,关键是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各自的位置上“添一把火”,更要以开放姿态实现“爱国”与“合作”的统一。
(一)国家:做好“搭台人”,让全民敢爱、愿爱
国家要像当年统筹后勤那样,给全民爱国心“搭好舞台”,让每个人都知道“爱国有回报、爱国不吃亏”。
1. 用“攻坚专班”给信心。科技部、工信部牵头搞“卡脖子技术专班”,2024年已突破14纳米设备、锂电池材料等12项技术,每突破一项就公开宣传,让民众看到“国家在努力”。对科研团队,除了给钱给房,还能让他们上央视、登报纸,像当年宣传“战斗英雄”那样,让“为国攻坚”成为光荣事。
2. 用“资源管控”保底线。学当年全国调运物资,建稀土、锂矿储备库,2025年新增7类中重稀土管制,确保美国卡不住我们的“命门”;对囤货抬价的企业严打,2024年某稀土企业因哄抬价格被罚2亿元,就是不让少数人坏了全民的事——国家守住底线,民众才敢放心爱。
3. 用“舆论引导”聚共识。多拍《大国重器》这样的纪录片,讲科研人员“春节不回家搞研发”的故事,讲新迪数字、凡拓数创等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的历程;及时曝光“某外资品牌借关税涨价30%”的真相,戳破“进口更划算”的谎言。对传谣言的账号封号、对抹黑国产的行为处罚,让“爱国有理、挺国产光荣”成为主流声音。
(二)企业:做好“带头人”,让全民敢跟、愿跟
企业是连接国家与民众的桥梁,要像当年“东北兵工厂”那样,用行动告诉大家“跟着企业干、就是为国家干”,更要以技术实力赢得国际认可。
1. 用“技术突破”树榜样。华为突破RISC-V架构、北方稀土一年拿237项专利、凡拓数创FTE引擎集成300+工业机理模型,这些突破要多宣传,让民众看到“企业在为国家拼”;产品定价要实在,别把“国产”当溢价理由,2024年某国产手机因“性价比高”销量涨58%,证明“好产品+好价格”才是最好的号召。
2. 用“协同合作”聚力量。牵头建“产业链联盟”,像中芯国际联合100多家供应商那样,共享技术、共拓市场;2024年联盟企业对东盟出口增28%,就是抱团的成果。企业还要帮中小企业,北方稀土给下游企业培训、长电科技共享封装技术,让“跟着联盟干、不会被卡断”成为共识。
3. 用“责任担当”赢信任。海外设厂要备案核心技术,2024年某芯片企业因隐瞒技术转移被取消补贴,就是划清“底线”;多做公益,像比亚迪在贫困县建光伏电站,既帮百姓增收,又宣传国产技术,让民众觉得“这样的企业,值得支持”。
(三)你我:做好“参与者”,让爱国心“热起来”
普通人的行动,是全民爱国心最实在的体现。不用做惊天动地的事,只要把“小事”做到位,就是在为国家添力,这种支持既要真诚也要理性。
1. 学生:选对专业,就是爱国。填志愿别只盯“热门专业”,多看看半导体、材料化学、航空宇航这些“卡脖子”领域,也可以关注工业软件、数字孪生等新兴方向——2024年半导体专业招生增30%,这些学生就是未来的“攻坚力量”;课余帮科研团队整理数据、给国产软件提优化建议,用专业能力出份力,比喊口号更实在。
2. 职场人:做好本职,就是爱国。搞制造的,多学学上海微电子28纳米设备怎么用,试试华为云数字孪生平台优化产线,帮企业少买进口货;搞互联网的,多试试鸿蒙、WPS,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就算是服务员,给顾客推荐国产家电时多说一句“这个质量不比进口差”,也是在帮国产。
3. 普通人:理性选择,就是爱国。买手机时想想“华为能造芯片,我买一部就是帮它研发”;买汽车时看看“比亚迪电池安全,比进口车更适合家用”;选择办公软件时,试试WPS AI的成本测算功能,感受国产软件的进步。刷到“国产不行”的言论,别跟着骂,用“2024年国产半导体营收增14.27%”“国产仿真软件帮企业降本增效”的数据反驳。哪怕只是给国产产品点个赞、写个好评,也是在让爱国心“热一点”。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
抗美援朝时,全民爱国心是“老农捐银元、青年去参军、工人三班倒”的实在;现在,这份心意不该是“遥不可及的情怀”,而该是“选国产、信突破、愿担当”的日常,更该是“理性支持、正视差距、开放合作”的成熟心态。美国怕的不是中国某一家企业、某一项技术,而是中国“全民一条心”的力量——当年他们没打赢,现在照样打不赢。
其实,找回全民爱国心很简单:科研人员多熬一个夜搞研发,像新迪数字团队那样打磨工业软件细节;企业多让一点利帮同行,像中芯国际那样牵头产业链协同;普通人多一次理性选择、多一句公正评价,在质量相当的前提下优先国产,对不足客观批评而非全盘否定。这份爱国心就能聚成“燎原之势”。就像西藏札达县的老支书达吉论珠,三十九载扎根边疆,从带领村民脱贫到扛起边境巡逻责任,用脚步丈量国土——他的爱国心,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把“国家的边疆”当成“自己的家”来守的日常。
美国的极限施压,本质是想切断我们“个人与国家”的精神联结,但抗美援朝的历史早已证明:全民爱国心是民族最硬的“脊梁”,只要这根脊梁不弯,再强的压力也压不垮我们。2024年底,面对美国新一轮芯片限制,中国四大行业协会齐发声呼吁企业审慎选择,这正是企业与国家站在一起的默契;无数科研人员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国攻坚,正如老一辈科学家“放弃一切也要为国奉献”的传承,这正是个体对国家的担当。
今天的全民爱国心,早已不是单一的情感表达,而是“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强国之梦”的有机统一,更是“理性认知、开放视野、务实行动”的结合。它藏在科研实验室的通宵灯火里,藏在企业协同攻坚的技术共享中,藏在消费者理性选择的购物车里,更藏在边疆巡路人坚定的脚步中。这份心意,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英雄,却需要每个人都做“参与者”;不需要每个人都付出一切,却需要每个人都愿意“多扛一点”。
当科研人员的“攻坚”、企业的“担当”、普通人的“支持”拧成一股绳,我们就拥有了对抗一切外部压力的底气。就像70多年前那样,只要全民爱国心还在,无论美国使出什么手段,我们都能稳稳站住脚跟,一步步把“卡脖子”的困境,走成“强起来”的坦途。这,就是全民爱国心最磅礴的力量,也是我们破局突围的必胜密码。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