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神标识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凝聚着中华儿女薪火相传、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思想智慧和民族情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
作者:刘艳房、吴莹(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神标识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凝聚着中华儿女薪火相传、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思想智慧和民族情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内涵、特性、价值三重意蕴审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本体、主体及其与“他者”的关系,能够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注入更强烈的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更加焕发中华文明的鲜活生命力,增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和集中表达,其内涵伴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不断凝聚和丰富,熔铸形成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民族与世界的涤荡和碰撞,继承弘扬于以“民惟邦本”的政治思想底蕴、儒家“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等内容为代表的精神体系。《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核心诉求,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源泉,它承载着古代先哲对政治清明的理想追求,彰显出中华民族心系苍生、以民为先的人本情怀。儒家“五常”伦理道德观念,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家“五常”伦理道德观念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求深度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强调了自然规律与人类行为的和谐统一,明确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体现出中华民族对人、社会、宇宙的深刻哲思。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文化传承中不断发展,在文化创新中持续深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关键表征,印证着中华民族对传统政治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哲学智慧的尊崇和坚守。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具有鲜明的多元一体特性。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可知、可感、可视,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性、和衷共济的精神凝聚性、继往开来的时代延续性。从外在表现探究,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以图腾纹饰、文化地标、节庆民俗等形式存在,具有本土化、符号化、可视化的特征,能在感官层面引起审美关注,在精神层面唤起情感共鸣,在认知层面加深文化理解。从内在本质考量,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承载着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中国历史、共同培育民族精神的血脉基因、文化密码和历史记忆,能在赓续家国情怀、建构民族认同、深化理想信念等方面,实现情感的凝聚、价值的熔铸和精神的共振。鲜明的多元一体特性在历史更迭中不断优化,在历史变迁中持续升华,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立体表达形象,彰显出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执着坚守和对马克思主义魂脉的创造性融合。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具有显著的当代价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和人文密码,是中华文明精神与“他者”的沟通纽带,是古今中外文明对话的交流符号,也是推动文化发展、凝聚民族力量、展现国家形象的关键要素。在思想传承层面,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历史根基。中华儿女依托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既能汲取中华文明的传统智慧结晶,又能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民族与世界的有机融合,从而在多元的世界文化环境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坚定文化自信强基铸魂,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动力。在情感维系层面,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了时空场域。借助汉字书法、礼乐典章、家训族谱等具体载体,强化个体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使中华儿女深切体会到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特质,以坚定的文化传承意识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家庭、家族及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延续,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在文明交流互鉴层面,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成为中华文明参与世界文明对话的有力支撑。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凭借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特性,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同时,展现出区别于“他者”的纯真魅力和非凡价值,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些显著的当代价值在时代演进中不断强化,在社会变革中持续拓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价值功能体系,见证着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发展以及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贡献。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