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还在担心海鲜运不快、卖不掉,今年“格盛1号”平台单季就产了800吨金鲳鱼,饵料用得比谁都省,鱼长得比谁都快。
你有没有想过,一条鱼从深海游到港澳餐桌,中间只隔了六个小时?
不是空话,是珠海现在每天都在做的事。
去年还在担心海鲜运不快、卖不掉,今年“格盛1号”平台单季就产了800吨金鲳鱼,饵料用得比谁都省,鱼长得比谁都快。
不是靠运气,是把AI投喂、智能监控全塞进了海里。
你家冰箱里那条标着“珠海深海养殖”的鱼,可能上个月还在离岸30海里的平台上游着。
港珠澳大桥新增的三条生鲜通道,不是给车走的,是给鱼活命的。
-60℃冷库一开,区块链一上,澳门老饕能指着包装上的二维码,查到这条鱼哪天下网、哪小时装箱、谁捞的、谁验的。
这不是营销话术,是渔民自己要求的——他们怕假货毁了口碑,怕一不小心又回到“一船鱼卖不出三万块”的日子。
“流渔”这个牌子,听着像文艺小清新,其实背后是156艘渔船的命脉。
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夜卖光12万盒珍珠斑,不是靠董宇辉讲诗,是澳门渔民拉着珠海的设计师,把渔船的锈迹、海浪的纹路,全印在了礼盒上。
你买的是鱼,他们卖的是祖辈在南海漂了六十年的尊严。
珠海人不喊口号,他们把冷链园区建在桥头,把研发中心签在香港厂商会的会议室里。
万山群岛要申报国家级渔旅融合区,不是为了拍宣传片,是让年轻人回来——不是当游客,是当老板。
十位港澳青年拿到“创业金钥匙”那天,没人鼓掌,都在低头看手机,算着怎么把预制菜卖进新加坡的超市。
你可能觉得,渔业嘛,不就是撒网、收网?
可现在,渔民早上六点用平板看鱼群热力图,下午三点在直播间教你怎么蒸出不腥的海鲈,晚上和香港工程师对账,确认区块链上那条鱼的冷链温度有没有波动一度。
他们不谈什么“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他们只关心:今年的鱼能不能多卖两块钱?
冷库能不能再省一度电?
澳门的客户会不会回头再买一盒?
2026年,珠海要干到300亿产值。
可真正让人心里一热的,是那个在码头边蹲着吃盒饭的阿伯,说:“以前我们怕台风,现在怕的是——鱼太多,运不完。
”
来源:田园的幸福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