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岳池花园镇,有一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开心农场”。它巧妙地利用地处城郊,仅10分钟车程的独特优势,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在岳池花园镇,有一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开心农场”。它巧妙地利用地处城郊,仅10分钟车程的独特优势,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精准对接需求:圆退休群体“田园梦”
作为集体所有制的创新实践样本,“开心农场”把土地精心规划成一块块专属认养地块,精准戳中了退休居民的“田园需求”。对这群从城市快节奏中慢下来的人来说,喧嚣忙碌已成过去,他们更渴望一方能亲手触碰自然、体验“春种秋收”的小天地。
而“开心农场”恰好接住了这份期待:踏入田间播下种子,看着幼苗在阳光雨露里慢慢拔高、展叶,这份“亲手耕耘、见证成长”的喜悦,成了很多退休居民生活里的新慰藉。
不过,这样的认养模式要稳定落地、持续运转,离不开系统化工具的支撑——从地块认养的信息管理,到作物生长的实时反馈,再到认养者与农场的高效衔接,都需要专业系统的适配。
广州赤焰信息(微信ID:chiyanmary)认养农业系统恰好能匹配这些需求:它可帮助农场清晰划分认养地块、记录认养人信息,让每块地的归属和管理更有序;也能通过生长日志、图片更新功能,让退休认养者随时查看作物状态,延续“见证成长”的参与感;还能简化沟通流程,认养者有照料疑问或需求时,可通过系统快速对接农场,让整个认养体验更顺
激活乡村资源:打造村民“增收引擎”
于当地村民而言,“开心农场”更是实实在在的“增收引擎”。一方面,闲置的土地通过租金分成“活”了过来——过去零散闲置的地块,如今能稳定带来收入,让村民的钱包多了份保障;
另一方面,有种植经验的村民还能靠“金牌代种”服务再添一笔收入。不少认养土地的居民因工作、距离等原因没法亲自照料作物,村民们就凭着自己的“老手艺”帮忙打理,从浇水施肥到防病虫害,把每块地都照料得井井有条。
这种“居民得乐趣、村民得收益”的双赢模式,不仅拉近了城乡居民的距离,更让整个村子的发展氛围变得愈发鲜活。
亮眼成绩单:运营半年显成效
从开放到现在不过半年,“开心农场”交出的成绩单格外亮眼:地块租率高达95%,这个数字直白地证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同时还为村集体创收2.8万元,实实在在为乡村经济注入了一股“强心剂”。这份成绩不只是对前期运营的肯定,更给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未来可期:二期解锁研学观光新场景
更让人期待的是“开心农场”的二期规划——未来会新增研学、观光两大业态,让项目的价值从“耕种”向更多维度延伸。研学板块将打造成学生们的“自然课堂”:在这里,孩子们能亲手摸一摸麦苗、辨一辨蔬菜品种,跟着村民学习农耕技巧,既了解了作物从种子到餐桌的全过程,也能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观光业态则会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看看田埂间的风光、尝尝刚从地里摘的新鲜蔬菜、品品地道农家菜,在乡村的慢时光里放松身心。而这两大业态,还能带动村里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带多业”的良性循环。
其实,岳池花园镇的“开心农场”不只是一片能种地的地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鲜活案例”。它用“集体所有制创新”破题,以“城乡需求对接”为核心,把城市居民的“田园梦”和乡村发展的“致富路”紧紧绑在一起,让乡村有了新活力、新方向。
相信未来,随着二期规划的落地,“开心农场”会继续书写精彩,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也能为更多想探索发展路径的乡村提供参考,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一颗亮眼的“星”。
来源:春哥聊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