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尔诺波尔斗殴:征兵拦教练引众怒,乌克兰社会危机暴露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5 17:24 1

摘要:最近乌克兰西部捷尔诺波尔市出了个事儿,当地媒体Strana.ua先爆的料,说有士兵和老百姓打起来了,规模还不小。

最近乌克兰西部捷尔诺波尔市出了个事儿,当地媒体Strana.ua先爆的料,说有士兵和老百姓打起来了,规模还不小。

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直接把乌克兰强制征兵的争议又推到了风口浪尖。

具体咋回事呢?简单说,就是征兵办的人拦了当地一个足球教练的车,叫扎多罗日尼,看意思是想让他参军。

扎多罗日尼没同意,开车就跑了。

本来以为这事儿就过去了,没想到后来直接演变成军事人员和老百姓的肢体冲突。

你猜现场啥样?那些当兵的戴着巴拉克拉法帽、穿着迷彩服,老百姓围着他们喊“可耻!”,声儿特别大,那股子不满劲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其实仔细想想,就是乌克兰强制动员政策积下来的矛盾,刚好在捷尔诺波尔爆了。

捷尔诺波尔本来是西部的农业和教育重镇,以前征兵没这么严,最近前线缺人,这儿的动员力度一下子大了不少。

当地老百姓本来没料到会这么紧张,政策一来,心里肯定不适应。

而且涉事的是足球教练,关联着当地的体育圈子,这事儿一出来,不少老师、教练都在网上说,担心以后征兵“不管你是干啥的,只要适龄就拉走”,这种担忧也不是没道理。

事件出来后,当地警方也介入了,但一直没说处理结果。

Strana.ua后续还跟进报道了,乌克兰其他媒体比如《基辅独立报》也转了,都在说“征兵得讲规矩”。

还有二十来个老百姓去征兵办门口抗议,要求别再用暴力征兵,好在没再闹大。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捷尔诺波尔一个地方的问题,后来发现不是,乌克兰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强制征兵乱象。

网上最近传了不少视频,你点开看就知道,征兵的人坐着小巴在街上游荡,看见适龄的男的,直接就往车上拽,有的还动手打人。

这些视频没经过官方修饰,全是真实场面,看了真让人不舒服。

3月份的时候,基辅就有个类似的事儿,有个男的在超市买东西,三个征兵的直接给他拽到小巴上,那男的反抗,还被打了。

这段视频在Telegram上24小时就播了50多万次,好多人评论说“这哪是征兵,这是抢人”。

官方想删这些视频,但老百姓自发转发,根本删不完,说白了,这种强行拉人的方式,已经让民众很反感了。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之前也说过,乌克兰有征兵人员滥用职权的情况,比如非法关人、动手打人,这些行为可能不合国际人道法。

乌克兰国防部虽然说处理了五个涉事的人,但没说征兵政策本身有问题,这就有点避重就轻了。

民众要的是解决“为啥要强行拉人”的问题,不是只处理几个小兵就完事儿,这种回应根本没说到点子上。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乌克兰还两次放宽了征兵年龄,从55岁提到65岁,连女医生、女工程师都被纳入优先征兵范围了。

65岁的老人,身体条件本来就不如年轻人,真到了前线,能扛得住吗?退休的老人本来想着安度晚年,现在又要被征兵,心里肯定不愿意。

之前还有退休人员协会联名请愿,签了十多万个名字,可官方也没给个明确说法,这事儿办得确实不地道。

躲家

面对这样的征兵方式,乌克兰老百姓也没闲着,想尽各种办法躲着。

有的铤而走险,非法跑到周边国家,比如波兰、罗马尼亚;有的更极端,直接放火烧征兵办公室,就为了不让征兵工作正常开展;

更多人选择躲在家里,尽量不出门,有的甚至躲了好几个月,工作也丢了,生活全乱了。

我刷到过一个乌克兰网友的帖子,说他邻居家的儿子,为了不被征兵,躲在阁楼上快一个月了,连买菜都不敢出门,家里全靠父母帮忙带东西。

本来好好的小伙子,有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弄得跟“软禁”似的,多憋屈啊。

还有人伪造医疗证明,说自己有心脏病、高血压,就为了不被征兵。

基辅有个药店老板说,最近买这些慢性病药的年轻人多了不少,明眼人都知道是咋回事。

老百姓这么抵触,也不是没原因的。

乌克兰有个退伍军人组织做过调查,大部分适龄男性不愿意参军,主要是怕前线伤亡大,而且对装备、后勤也没信心。

更关键的是,不少人觉得征兵不公平,有权有势的人能通过关系躲过去。

比如2月份曝光的,基辅有个官员的儿子,伪造出国留学的证明,就没被征兵。

这事儿一出来,老百姓更不服气了:“凭啥他们能躲,我们就得被强行拉走?”

这种情况对乌克兰后方影响也不小,适龄的男的要么被征走,要么躲起来,要么逃出去,工厂里没人干活,农田里没人种地。

基辅的快递,原来三天能到,现在得一周多,维修东西也贵了不少。

如此看来,乌克兰现在真是两难:前线没人不行,可后方民众抵触,经济又受影响,再这么下去,后方稳定都成问题。

捷尔诺波尔的斗殴事件不是偶然,是强制动员和民众意愿拧巴到一起的结果。

乌克兰要想稳住,光靠强制征兵肯定不行。

强行拉人虽然能凑够人数,但把民众的怨气攒起来了,后方不稳,前线也难长久。

毫无疑问,乌克兰得想想别的办法,比如提高士兵待遇,让民众觉得参军有保障,或者让征兵过程更公平透明,而不是靠硬来。

不然的话,前线和后方两头出问题,这仗可咋打下去?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