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Omdia《2025年中国AI搜索市场报告》及QuestMobile《2025年8月AI应用行业月度报告》显示,百度搜索已在AI用户规模、综合技术能力等多个核心指标位列AI搜索行业第一。在确立头部地位后,百度搜索如何延续优势、开辟新的增长
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Omdia《2025年中国AI搜索市场报告》及QuestMobile《2025年8月AI应用行业月度报告》显示,百度搜索已在AI用户规模、综合技术能力等多个核心指标位列AI搜索行业第一。在确立头部地位后,百度搜索如何延续优势、开辟新的增长曲线,成为整个产业关注的核心议题。
10月15日,百度搜索在北京抛出的技术升级组合拳。文心助手8种模态创作能力的全面开放、蒸汽机模型实现长视频实时交互生成,叠加第三方机构认证的多项行业第一头衔,不仅是百度十年最大改版的阶段性答卷,更揭示了其以“创作生态+服务代理”重构搜索价值的核心战略,在AI助手与传统搜索的博弈中划定了新的竞争边界。
搜索框的价值跃迁
此次升级最具颠覆性的突破,在于百度将搜索工具从“信息输出端”改造为“内容生产源”。
文心助手实现的AI图片、视频、音乐等8种模态全覆盖,本质上是完成了对用户创作需求的全场景捕获——从自媒体人用“一句话生成3分钟故事大片”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到企业市场人员借助“MV制作”功能快速产出营销素材,搜索框已进化为轻量化创作中枢。
这一转变背后是用户行为的深刻变迁。
数据显示,百度搜索用户日均生成AIGC内容已破千万,印证了“搜索即创作”模式的落地成效。更关键的是,创作功能构建的用户粘性形成了天然护城河。
当用户习惯于在搜索场景完成“需求提出-内容生成-修改优化”的全流程,便难以向仅提供信息摘要的单一AI助手迁移。
当然,这种“创作留痕”带来的用户沉淀,成为百度抵御DeepSeek、豆包等玩家冲击的重要屏障。
更为关键的是,蒸汽机模型的升级则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壁垒。其突破10秒限制的实时交互长视频生成能力,通过流式视频技术实现“无限时长创作+全程干预”,将AI视频从“单向生成”推向“双向共创”。这种技术代差不仅体现在C端体验上,更在B端场景释放价值,影视公司用百元成本生成电影级镜头、游戏厂商快速构建开放世界地图,正如业内评价:“蒸汽机正在重塑内容生产的成本结构”。
“人格化”的交互重构
如果说多模态创作是抢占用户时间,那么开放式实时互动数字人智能体的推出,则标志着百度对搜索服务形态的深层重构。
与传统搜索的“机器响应”不同,该智能体通过情感识别与低延时交互技术,实现了“持证专家数字分身1v1服务”的商业化落地可能。
在法律咨询场景中,用户可与律师数字人实时沟通案情细节并获取初步方案;旅游规划时,数字人能根据用户即时反馈调整行程安排,这种“类真人陪伴式服务”,改变了搜索服务的冰冷属性。
这种“技术+服务”的双轮驱动,恰好切中了当前AI搜索的竞争要害。
后记:行业第一背后的“新题”
Omdia、IDC等机构赋予的“AI用户规模、技术能力双第一”头衔,看似是技术升级的直接成果,实则源于百度“搜索+云+算力”的生态协同优势。
文心助手的多模态能力依赖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的1万个行业模型支撑,蒸汽机的实时生成效率得益于昆仑芯三代芯片的算力加持,这种“底层算力-中层模型-上层应用”的垂直整合能力,是多数仅聚焦单一环节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
从行业竞争格局看,百度的升级精准回应了AI搜索的核心矛盾,当DeepSeek凭借开源优势吸引开发者、豆包依托流量红利快速起量时,百度选择以“生态深度”对抗“单点突破”。
其通过MCP平台整合1.8万第三方服务,将搜索框打造成“全能助手”,既保留了传统搜索的长尾内容覆盖优势,又兼具AI助手的场景化服务能力,形成了“搜索为AI提供数据验证,AI为搜索注入交互智能”的良性循环。
商业化层面,此次升级也为百度打开了新空间。文心助手的创作功能可通过特效模板、数字人分身等增值服务变现,蒸汽机模型已通过智能云向企业客户开放按量付费服务,而数字人智能体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落地,则有望培育出超越传统广告的新收入曲线。
来源:咫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