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话题其实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分析,紫砂壶是不是有收藏价值、有多少收藏价值并不能简单地用生产时间去衡量,要知道,紫砂艺术从诞生之日起至今不足六百年,实际上,紫砂壶能被上升为古董艺术品的占比不足当下巿场容量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
这个话题其实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分析,紫砂壶是不是有收藏价值、有多少收藏价值并不能简单地用生产时间去衡量,要知道,紫砂艺术从诞生之日起至今不足六百年,实际上,紫砂壶能被上升为古董艺术品的占比不足当下巿场容量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
当下的宜兴紫砂壶,绝大多数只能算是日用消费品,那怕是出自高工、大师的手,其中极少数能够称之为工艺美术品,能被公认为艺术收藏品的紫砂壶可谓寥若晨兴,20年前,宜兴紫砂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繁荣,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国内收藏投资热的掀起,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陶传统手艺被放到了世人面前,与瓷器艺术品一样开始被富起来的人广泛收藏,尤其是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紫砂壶成为了当代艺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向了拍卖市场,旋即成为了金融资本争相追逐的新工具,新产品。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宜兴紫砂产业从原来的默默无闻,年产值从不足100万元一下子发展到了年产值超百亿,从业人员从2千人增加到了近20万人的庞大产业集群,由于被媒体的广泛宣传报导,迅速让全国人民知道,尤其是热爱收藏的朋友们都认识到了紫砂壶具备了保值增值的投资收藏功能以后,形成了人人投资个个收藏的热潮,但好景不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紫砂壶的收藏热情开始急剧降温。
紫砂壶的收藏,喜欢与投资是两回事,但它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必须其艺术水准要到位,衡量一把壶有没有收藏价值,有多少收藏价值,其核心就在于其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没有艺术性的紫砂壶就是实用器,没有思想的东西最多也就是一个工艺品,不要说20年,就是200年、2000年以后还是没有收藏意义,收藏的意义不一定是保值增值,但一定跳不出艺术的欣赏美,文化的传播美,作品的思想美,有的壶能值一千元,有的壶能值一万元,有的壶能值百万元、千万元,不同的价格与不同价值之间他的落差就是文化的差异,思想的差异,格调的差异,包括作者的人品、学术以及行业地位来决定的。
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的紫砂壶为什么受欢迎,不管什么价格都会有人出手购买,就像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就像近现代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徐悲鸿、吴冠中的画一样,他们是行业的标杆,是推动艺术形式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一句话,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全部来自于艺术表达能力,来自于作品的传承与创新能力,来自于紫砂文化的现实高度,来自于作者的品格修养,来自于创作者对学术和行业的贡献。与时间几乎没有关系,当然100年前的所有紫砂壶都具备一定的考古历史价值,但要涉及到收藏价值的话,就一定要看其是否具备内在的人文价值和艺术创新价值。
来源:宜兴紫砂頭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