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政变:这场试图挽救苏联的自救运动,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5 10:13 1

摘要:1991年8月19日早上七点,苏联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突然播放了一条由“紧急状态委员会”表明的声明,称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问题,无法再承担总统一职,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责权力,同时苏联将从8月19日四点开始,将进入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

1991年8月19日早上七点,苏联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突然播放了一条由“紧急状态委员会”表明的声明,称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问题,无法再承担总统一职,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责权力,同时苏联将从8月19日四点开始,将进入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

八一九事件期间

消息一经播报,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都变得寂静无声了。

因为“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里,除戈尔巴乔夫、苏共二把手伊瓦什科以及苏军总参谋长莫伊谢耶夫大将之外,能加入的都加入了,几乎囊括了苏联政府所有的重要人物。

而他们之所以聚在一起,就是不满戈尔巴乔夫搞出了一个新联盟条约,虽然新联盟条约规定,各加盟共和国对外还是一个整体,但在新联盟里,各加盟国的权力将大大增加,和解体没什么区别。

戈尔巴乔夫

换句话说,这次事件,其实是一场试图挽救苏联的自救运动。

可惜,政变仅仅维持三天,就宣布失败,不仅没能挽救苏联,反而加速苏联的解体。

为啥这么豪华的阵容,没能控制住局面呢?因为政变集团从一开始就犯了错误,甚至可以说他们走的每一步棋都是错的。

和大家想的不同,“八一九”事件的起因,其实来源于克格勃头子克留奇科夫的一次窃听。

原来在7月29日的时候,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以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三人在一起开了个小会,会议上,叶利钦认为副总统亚纳耶夫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属于保守派,应当解除包括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以及国防部长亚佐夫和克留奇科夫在内的所有人职务。

政变前,戈尔巴乔夫和亚纳耶夫等人

对于这个提议,戈尔巴乔夫深表赞同,并让他去负责这件事。

谁知这个消息居然被克留奇科夫探知,随后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亚纳耶夫。

本来亚纳耶夫就不满戈尔巴乔夫各种改革,在维护苏联统一的态度上也非常坚决,现在更是涉及到了切身利益,亚纳耶夫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在和一帮人秘密串联后,亚纳耶夫试图政变,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苏联。

8月17日,他们秘密举行了一次会议,参与者有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格勃领导人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等,还有加入其中但没参加会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卢基扬诺夫和是苏联国防部副部长、苏联陆军总司令瓦连尼科夫大将。

亚纳耶夫

如此庞大的阵容,也难怪美国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情景,毕竟当时的情况和今天一模一样。

而此时的戈尔巴乔夫也和当初赫鲁晓夫一样,正在克里米亚度假。

只是和当初让赫鲁晓夫下台不同,这次政变从一开始就犯了错误,而且一步错,步步错。

8月18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等人乘飞机来到了克里米亚,先切断戈尔巴乔夫对外通讯,而后又布置了新的警卫,且禁止任何人离开别墅。

戈尔巴乔夫

然后呢?他们就大大咧咧的进入度假别墅,尝试和戈尔巴乔夫谈判,而谈判的内容有两个,一是让戈尔巴乔夫以生病为由辞职,由副总统亚纳耶夫继任,二是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

一听要让自己下台,戈尔巴乔夫自然表示了拒绝。

而巴克拉诺夫在听闻拒绝后,居然没有后手,而是悻悻地离开别墅。

巴克拉诺夫

既然已经政变了,自然得拿出些手段,若是戈尔巴乔夫不肯,势必得拿出点手段出来,要么逼迫他在文件上签字,要么逼他拍摄一个宣布辞职的讲话,可巴克拉诺夫呢?啥也没做,拒绝后就走了。

没错,一个政变者,居然在没有逼迫当权者放弃权力的情况下直接离开,而且这个当权者还掌握实权和军权。

相当于某个大臣待带人向实权天子逼宫禅位,实权天子不肯,然后就放弃出宫了,这不是儿戏吗?

正因为如此,亚纳耶夫等人从始至终就无法真正地调动军队,军队也没有真正地服从亚纳耶夫这帮人的要求。

老布什

另一边,亚纳耶夫等人在没有实质性让戈尔巴乔夫辞职的情况下,于8月19日早上7时,通过苏联的国家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宣布戈尔巴乔夫辞职以及紧急状态,让还不知晓内情的全世界为之一震,就连美国总统老布什也被唬住了。

老布什不知道情况如何,只是发布了一条“密切关注”的公告,至于法国总统密特朗,以为政变成功,表示愿意和“紧急状态委员会”进行磋商。

可以说老布什和密特朗的态度,其实就是全球大部分国家的态度,要不是一个人站出来打破这个幻想,或许苏联真的会延续下去,而这个人,就是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

叶利钦

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和其他加盟共和国不一样,俄罗斯原本是没有自己政府的,苏联政府其实就是俄罗斯联邦政府。

但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俄罗斯不仅组建了自己政府,并在1991年6月12日选举叶利钦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1991年6月12日选举叶利钦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而在之前的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里,宣布俄罗斯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

换句话说,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实际上被架空了。

而叶利钦上台后,立即抓住军权,并命令在俄罗斯境内的一切武装力量统统要接受俄罗斯总统的领导,甚至还视察了莫斯科附近的图拉空降师,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八一九”事件。

所以,叶利钦得知政变消息后,拒绝逃走的提议,反而回到了俄罗斯议会大厦。

俄罗斯议会大厦,亦有白宫之称

如果叶利钦当初真的听从建议逃走,那人类的历史,或许就是另外一个走向了,虽说历史的发展,不受人的意志转移,但某些时候,一个人的想法,真的能决定历史的走向。

至于叶利钦,回到议会大厦后,立即和与俄罗斯总理西拉耶夫、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共同发表声明,宣布苏联现在正面临一场违反宪法的政变,希望全苏联人民都站起来反抗,号召军队不要站在政变者这一边,甚至号召全苏人民发起总罢工。

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上

另一边,苏联两个装甲师的坦克在国防部长亚佐夫的指令下,将坦克开进了莫斯科市内,以震慑反对者,甚至还有一队坦克都开到了俄罗斯议会大厦附近。

坦克开进莫斯科

只是亚纳耶夫和亚佐夫忘了,苏军的部队调动,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执行军事任务,必须要经过苏联最高领导人批准才可以,也就是说,这次调动命令上,必须有戈尔巴乔夫的签名,且有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与总参谋长莫伊谢耶夫大将的副署才行。

但现在呢?仅有亚佐夫和莫伊谢耶夫的签字。

也让不少苏军将领意识到,这又是苏联内部的一次政变,而在苏联参与政变的风险有多大,这帮人比谁都清楚,也不敢明确的站队,所以,派出几支部队开着坦克转一圈,算是很配合了,想让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亦或是强行镇压,是完全做不做的。

派出几支部队开着坦克转一圈,算是很配合了

而这又是亚纳耶夫等人犯的第二个错误,即没有基层部队军事主管的支持。

历来政变,事先都需要经过周密的准备才行,比如说服几支基层部队的军事主官,让他们也参加政变集团,毕竟政变可不是靠几句话就行的,还需要暴力机器提供支持。

比如赫鲁晓夫扳倒贝利亚的时候,就拉来朱可夫,然后朱可夫秘密从乌拉尔军区调来两个近卫师,这才完成了政变。

朱可夫

而亚纳耶夫呢?匆匆忙忙发动政变,又一厢情愿地想让军队服从他们的命令,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一旦叶利钦没有被吓到,站出来反抗时,“紧急状态委员会”就会彻底地暴露出了虚弱的本质,这也意味着,他们政变的成功可能性,无限等于零了,事实上,局势的发展也是如此。

尽管叶利钦对外通讯中断,但叶利钦等人通过传单的形式在街头散发他们的声明,吸引了不少莫斯科市民。

8月19日当天下午,不少莫斯科市民聚集在俄罗斯议会大厦附近,并且设置路障,甚至公开表示,要誓死捍卫俄罗斯议会大厦。

不少莫斯科市民聚集在俄罗斯议会大厦附近

至于亚纳耶夫,则在下午四点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在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

仅仅一个小时后,也就是下午五点,亚纳耶夫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在开进莫斯科市的塔曼装甲师里,有一位名叫谢尔盖·叶夫多基莫夫的少校营长,率领五辆坦克宣布拥护叶利钦,并将坦克开到俄罗斯议会大厦。

叶利钦爬到坦克上演讲

有了基层军队的支持,叶利钦立即走出俄罗斯议会大厦,然后爬到一辆坦克上,对着周围的民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反对紧急状态委员会,而他的这段讲话又在当晚的苏联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一下子点燃了莫斯科市民的战斗热情。

当晚,无数莫斯科市民来到俄罗斯议会大厦前,并自发的修筑街垒路障。

正在演讲的叶利钦

热火朝天修筑街垒路障的场景又随着新闻报道传播到了全世界,也让老布什意识到,这次政变,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强大,于是,他一改前面的低调的调子,立即发表声明,谴责莫斯科现在发生的政变,要求紧急状态委员会立即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

局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亚纳耶夫等人的预料,他们想破头也没想明白,事情怎么会变得这个样子,但政变已经发生,就必须拿出点手段出来继续下去。

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制定了一项名为“雷霆行动”计划,让克格勃的“阿尔法小组”特种部队为核心,和内务部以及空降兵等部队配合,一举攻克俄罗斯议会大厦。

问题是,包括“阿尔法小组”在内的苏联内卫部队也是要经过最高领导人批准才能动用的,在没有戈尔巴乔夫的前面情况下,他们明白攻打俄罗斯议会大厦意味着什么,所以迟迟不肯行动。

坦克现在毫无威慑力

而在他们的拖延下,8月20日整整一天,整个政变集团几乎说是毫无作为,这就很要命了。

因为政变都是争分夺秒的,现在耽误一天,就是给对手反制和准备的机会。

果然大家看到20日后居然没有派兵过来镇压,甚至都一枪未发,大家瞬间明白,这是纸老虎式的政变,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胆子变大的大了起来,纷纷站出来保卫俄罗斯议会大厦。

不久,莫斯科市长波波夫和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就站出来发表声明,谴责紧急状态委员会,且不承认他们的地位。

随后,各个加盟共和国,如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以及哈萨克斯坦等等,纷纷表示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在本国境内无效,就连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前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以及雅科夫列夫等人,都进入俄罗斯议会大厦,宣布和叶利钦站在一起。

也是同一天,老布什、英国首相梅杰等人开始给叶利钦打电话,表示对叶利钦的支持。

有了这么多人的鼎力支持,叶利钦的斗志自然昂扬了起来,立即给苏军各部队直接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现在遵守俄罗斯总统的指挥。

有了这么多人的鼎力支持,叶利钦的斗志自然昂扬了起来

而最先相应叶利钦号召的苏军部队,就是此前安排进攻的苏联空降兵,军空降兵副司令亚历山大·列别德少将更是直接进入俄罗斯议会大厦,宣布空降兵将会坚定的和他站在一起战斗。

苏联空降兵是独立于陆海空三军之外特殊部队,战斗力极强,他们的倒戈,预示着局势对亚纳耶夫等人更加不利,是让局势恶化下去呢?还是采取行动呢?很快,政变集团给出了答案。

8月21日凌晨一点,受到命令的一队装甲车逼近了俄罗斯议会大厦。

很快,他们就遭到了莫斯科市民的阻拦,甚至有几个勇敢的青年人跳上了装甲车,企图阻挡装甲车的进攻,而装甲车内的士兵则果断开枪,三名年轻人当场被击毙。

爆发冲突

其余市民看到后,立即向这辆装甲车投掷自制的燃烧瓶,眼看无法突进,加上还有燃不断投掷的燃烧瓶,装甲车仓皇后退,最终整个装甲车队也都退了回去。

流血事件发生后,苏军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上将立即宣布,将站在叶利钦这边,并派出图拉空降师去保卫俄罗斯议会大厦。

此后苏联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大将、海军司令切尔纳温元帅以及苏联远东军区、乌拉尔军区等一些地方军区,纷纷发表声明支持叶利钦。

爆发冲突

这些军人的支持,让局势彻底扭转。

21日上午八点,似乎预料到失败的国防部长亚佐夫,立即下令在莫斯科市内的各个部队立即撤出,而参与政变的成员们则举行了一次会议。

会议上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拿不出一个好办法,最终决定,派人去克里米亚,让戈尔巴乔夫出面稳定一下局势。

而此时,有了军队强力支持的叶利钦,态度则非常强硬,不仅要求俄罗斯境内的全部武装力量都已经由他来掌握,更要求紧急状态委员会立即解散。

而他也派出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带着一批人乘飞机赶往克里米亚,先紧急状态委员会接回了戈尔巴乔夫,至于亚纳耶夫等人则在当晚开始陆续被逮捕。

八一九后回国的戈尔巴乔夫

至此,八一九事件宣布结束,政变彻底失败。

政变虽然结束,但余波还在,甚至开始影响苏联的局势了。

毕竟政变中,叶利钦的强硬姿态,让其声望暴增,成为整个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最受人瞩目的政治家,影响力远超戈尔巴乔夫,就某种程度而言,现在苏联是叶利钦说了算,而不是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

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和往常一样,在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发表演讲,但没讲几句,叶利钦就站出来打断了他的发言,让他说说为什么参与政变的都是他提拔上来的人。

听到这话,戈尔巴乔夫那是相当震惊,毕竟此前可没有人敢当面打断他的讲话。

或许是感到形势不由己,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原来的稿子,开始谈谈八一九事件的问题,当然,免不了要推卸责任,可谁知,叶利钦又站了出来,甚至拿出一份文件让他签字,而这份文件,就是取缔苏共的法令。

叶利钦名场面

堂堂苏联总统,现在居然被叶利钦这么羞辱,戈尔巴乔夫自然有些愠怒,但毕竟是公众场合,还是冷静了一番,以未看过为由,拒绝签署。

对于这番推辞,叶利钦毫不理会,让他当场看一下,而此时,主席台下是一片哄笑声,对于叶利钦的羞辱,戈尔巴乔夫只能默默吞下。

尽管戈尔巴乔夫最后还是没有签署这份文件,但叶利钦却自己签了字,随后宣布取消苏共,次日,戈尔巴乔夫也宣布,自己退出苏共。

叶利钦之所以如此羞辱和逼迫戈尔巴乔夫,其实就是想逼他识趣的下台,然后自己取而代之。

叶利钦和克林顿名场面

可戈尔巴乔夫就是不肯下台,也不愿意下台,而且他很清楚,别看叶利钦威望如日冲天,但现在苏联内部的各种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不是靠威望就能撑住的。

等各种矛盾暴露出来,叶利钦必然会后院起火,到时候自己再站出来收拾烂摊子,还是有机会拿回权力的。

只要自己还坐在克里姆林宫,只要苏联这个招牌还在,他还是有机会翻盘的。

但对于叶利钦而言,戈尔巴乔夫这么拖着,也不是一个办法,而且他也看出老上司的图谋,问题是除了让戈尔巴乔夫主动下台之外,要么动用武力,要么召开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罢免。

但动用武力,叶利钦的人设就会崩塌,重新召开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相当于给戈尔巴乔夫重新拿回权力的机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越对叶利钦不利。

眼看戈尔巴乔夫现在稳坐钓鱼台,叶利钦想了最后的也是最狠的招数,干脆直接让苏联解体,要是苏联没了,戈尔巴乔夫这个苏联总统也就自然下台了。

在阿拉木图签订独联体宣言

12月8日,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总统舒什科维奇在白俄罗斯开了个会,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又在12月21日,和其他十个加盟共和国正式签字承认独联体条约。

至此,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正式解散。

宣布辞职

而尔巴乔夫看到苏联都没了,自己这个苏联总统还有什么意义呢?只能跟着辞职,苏联彻底落下了帷幕。

事实上,没有人会想到苏联真的会解体,哪怕叶利钦,在此之前,也没想过让苏联解体,可形势不由人,苏联的红旗最终还是落地了。

参考资料:

陈凤翔:《苏联八一九事件实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俄】亚纳耶夫(著),胡昊(译):《捍卫苏联的最后一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苏】戈尔巴乔夫(著):《八月政变》,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著),王晓玉、姚强(译):《苏联的最后一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著),方婷婷、李冠群(译):《鲍里斯·叶利钦传》,世界知识出版社,2024年

来源: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