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很多茶类靠揉捻激发香气不同,白茶的制作只有“萎凋”与“干燥”两步。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界常说:“苦茶易得,甜茶难寻”。
这里的“甜”,从来不是糖精的齁腻,也不是蜂蜜的蜜甜。
而是白茶本身酝酿出的,能在口腔里留驻许久的鲜活的甜味。
在所有的品类里,白茶的甜是最特别的。
它不依赖繁复工艺的激发,全凭阳光和时光的滋养。
将氨基酸、可溶性糖的滋味融进汤里。
喝起来清润不燥,回甘持久。
就像读一本耐品的书,初尝时或许平淡。
细品后才发现,那股甜里藏着自然的巧思。
《2》
懂茶的人常说“白茶存成宝”。
这宝的核心,恰是甜味随岁月生长的奇妙变化。
与很多茶类靠揉捻激发香气不同,白茶的制作只有“萎凋”与“干燥”两步。
像给茶叶“晒太阳”般简单,却最大程度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养分。
氨基酸带来鲜爽,可溶性糖释放清甜,果胶则让茶汤变稠滑。
这些物质,便是白茶甜味的“源头活水”。
新茶时,白茶的甜是“清新鲜活”的,像刚从树上摘下的脆桃。
咬一口满是汁水的甜,带着草木的清新。
存放三五年后,可溶性糖慢慢转化,甜味变得“醇厚温润”。
如同熬到胶质满溢的银耳羹,滑过舌尖时不黏不腻,却能留下淡淡的余甘。
若存够3年,茶汤里会生出陈香和药香。
甜味则沉淀为“甘醇绵长”,入口暖融融的。
从舌尖到喉头都被浸润,余韵绕口腔延绵不绝。
更难得的是,白茶的甜从不抢戏。
它不会一入口就填满整个口腔,而是慢慢渗透。
茶汤咽下去后,舌尖泛起津液。
接着喉头生出润意,最后连呼吸都带着淡淡的甜香。
白茶的甜也不是单调的甜,不同品类的白茶的甜是有所区别的。
《3》
白毫银针:鲜甜。
若说白茶的甜里最具灵气的,当属白毫银针。
以2024一级白毫银针《思帝乡》为例,采自初春的单芽。
芽头肥壮饱满,满披细密的白毫,像被晨露打湿的银絮。
光是看着,就透出一股清冽感。
也正因为如此,白毫银针的甜,带着初春独有的鲜。
新采的白毫银针,用100°沸水冲泡。
茶汤呈浅杏色,入口先闻到明显的毫香。
类似晒干的芦苇护花,混着阳光的气息,接着便是清甜涌上。
甜而不浓,却格外“鲜灵”。
过喉时还能尝到淡淡的薄荷感,仿佛把初春清晨的露水喝进了嘴里。
放下茶杯不过片刻,舌尖就开始冒津叶。
从舌面到喉头,都是润润的甜,连说话都带着清爽气息。
而存放多年的老银针,甜味则换了一副模样。
茶汤变成琥珀色,入口没有新茶的清鲜,却多了几分“绵劲”。
像熬了数小时的米汤,稠滑地裹住舌尖。
甜味更醇厚,还带着淡淡的枣香或药香。
去年冬天我偶感风寒,喝了一泡七年的老银针。
茶汤入喉的瞬间,暖意从胃里散开,连喉咙的干涩都缓解了。
原来时光不仅让银针的甜变了味,还藏进了“治愈感”。
《3》
白牡丹:香甜。
如果说白毫银针的甜是“清冽”,那白牡丹的甜便是“柔美”。
最近的心头好是2024一级白牡丹《鹊桥仙》,香气更加清雅秀美。
它采自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叶连枝。
冲泡后叶底舒展如绽放的牡丹,因此得名。
白牡丹的甜,最特别的是“香与甜的交融”。
花香裹着甜味,甜味托着花香,一口下去,像闯进了春日的花园。
刚泡好的白牡丹,茶汤里最先飘出的是洋槐花香.
清甜娇俏,像小时候外婆做的槐花蜜,不齁不腻.
再细品,又能闻到淡淡的兰香,温柔雅致.
混着一丝煮熟的玉米须香,暖融融的。
待茶汤凉至室温,毫香与竹叶香又悄悄冒出。
层次丰富得像一首短诗。
这些香气最终都落在“甜”上。
花香入喉后,甜味慢慢在口腔里漫开。
像含了一颗低糖的花果蜜饯,甜得温润,还带着自然的清新。
有次在江南的茶馆喝白牡丹,窗外正下着小雨,雨打芭蕉的声音混着茶香飘进来。
一口茶汤下肚,甜味从舌尖漫到心底,连雨声都变得温柔起来。
茶掌柜说:“白牡丹的甜,是给愿意慢下来的人喝的。”
它不张扬,却能让你在忙碌里停下脚。
现在想来,确实如此,这份甜里,藏着生活最柔软的模样。
《4》
寿眉:醇甜。
很多人初见寿眉,会觉得它不显眼。
芽少叶多,还带着不少茶梗。
可只要喝上一口,就会被它的甜打动。
寿眉的甜,首先要归功于它的茶梗。
不少人觉得茶梗影响口感,其实它是茶树的“养分通道”。
茶梗里面,甚至藏着比芽叶更丰富的可溶性糖和果胶。
再加上寿眉的生长期长,从春末到秋末都能采摘。
长时间的生长让梗叶积累了更多养分,这才有了它“稠滑醇甜”的基础。
2024年的有机秋寿眉《初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冲泡后的秋寿眉,茶汤呈橙黄色。
入口先是淡淡的药香,紧接着便是醇厚的甜味裹住口腔。
像喝了一口熬得浓稠的米汤,滑滑的、暖暖的。
不刺激,却格外“实在”。
这种甜没有白毫银针的清鲜,也没有白牡丹的花香,却多了几分“烟火气”。
喝完后回甘特别持久,舌面发黏,喉头润润的,连打个嗝都带着甜香。
喝一口,甜味里混着桂圆的暖,从胃里一直暖到脚尖。
冬天喝着暖,夏天喝着解腻,这甜里,藏着过日子的踏实。
《5》
喝茶多年,喝过不少浓醇、鲜爽的茶,且始终对白茶的甜有些执念。
它不像红茶的甜那样浓烈,也不像岩茶的甜那样锐利。
它是温和的、鲜活的。
像山间的清泉,像田埂的野花,不刻意讨好,却能让人记挂很久。
一杯白茶,一口甜润。
品的不止是常说的本味,更是那些不疾不徐的美好。
这份甜,是自然的馈赠,也实际时光的礼物。
而这,恰恰是白茶之甜,是白茶最动人的地方。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