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太原王村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的求助电话,称自己的电动自行车被人强制拉走,如今他找到对方索要,对方不仅拒绝归还,还要求他额外付费。
近日,太原王村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的求助电话,称自己的电动自行车被人强制拉走,如今他找到对方索要,对方不仅拒绝归还,还要求他额外付费。
事情听来颇为蹊跷,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发现其中另有隐情。
在体育路的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店内,民警见到了报警男子。
店铺负责人主动向民警讲述了事情经过:该男子此前以“以租代购”形式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约定九个月分期还款。
但男子仅支付几个月租金后便失去联系,租赁公司多次催缴无果,无奈之下按照合同约定收回了车辆。
由于该业务与男子支付宝账户绑定,逾期未还款会影响个人征信,因此男子主动返回店铺协商解决。
负责人向男子解释,若想取回车辆,需先结清拖车费及滞纳金。
男子对此难以接受——自己已支付数月租金,如今不仅要不回车,还要额外付费,直言“像是被刁难”。
了解矛盾焦点后,店铺负责人表示可协助男子与租赁公司进一步沟通。
通过电话协商,租赁公司提出两个解决方案:若男子不愿继续履约,需补齐拖车费及滞纳金后解除支付宝绑定;若希望保留车辆,则需一次性缴纳共计2900元费用(含欠款及违约金),但可继续分期偿还。
男子权衡后选择了后者,最终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民警提醒:选择分期购车时,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逾期责任与违约成本,避免因疏忽导致额外损失。同时,租赁方也应合理合规处理违约情况,通过协商化解矛盾,而非单方增设门槛。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一场“电动自行车被拉走要加钱”的求助,看似是“强制索费”,实则是“逾期违约”引发的纠纷 —— 这起事件,给选择“以租代购”的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提了醒。
男子因未按约定偿还电动自行车款项,导致车辆被收回、面临征信影响,看似“委屈”,实则违反了合同约定;店铺和租赁公司要求补缴费用,虽有合同依据,但也通过协商给出分期方案,避免了矛盾升级。
最终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双方的理性沟通,也凸显了“按合同办事”的重要性。
如今“以租代购”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但需谨记:签字前要明确还款期限、违约后果等条款,避免后续纠纷;一旦出现履约困难,主动沟通远比“失联”更能减少损失。
对经营者而言,遇到违约情况,也应保留协商空间,用合理方式化解矛盾。唯有双方都守好“合同精神”,才能让消费纠纷少些“蹊跷”,多些顺畅解决的可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综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