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座考古专题博物馆开馆!免费讲解+真实地层复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7 15:52 2

摘要:试运营期间(5月17日-6月30日)暂不闭馆,节假日、双休日正常开放。7月1日起,周三闭馆。

长三角考古遗址博物馆研学活动

——5·18国际博物馆日苏州主会场活动

今天(5月17日)

在苏州考古博物馆举行

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

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苏州考古博物馆开馆信息

开馆时间

5月17日:上午10:30-16:40(停止入馆)、17:00(闭馆)

5月18日起:上午9:00-16:40(停止入馆)、17:00(闭馆)

闭馆日

试运营期间(5月17日-6月30日)暂不闭馆,节假日、双休日正常开放。7月1日起,周三闭馆。

讲解服务

试运营期间提供每日定时两场免费讲解(早上10:00一场,下午14:00一场),并提供付费自助语音导览服务。重要文物的详细信息,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得。

博物馆服务电话

0512-67585316

注意事项

1.进馆不需要预约,但根据实时在馆人流情况,采取相应限流措施。

2.馆内温度较低,建议着薄外套。

3.其他注意事项,请参见馆内及官网入馆须知。

交通信息

1.苏州考古博物馆地址:苏州市石湖北越堤路321号。

2.博物馆无免费停车场,停车由石湖景区统一提供。

3.公共交通:

地铁3号线石湖北站出站后乘坐9005高峰支线A

地铁2号线新家桥站出站后乘坐9005高峰支线B

公交运营时间:初定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具体请关注公交动态信息)。

4.徒步:地铁3号线石湖北站或新郭站出站后,步行约1.3公里。

苏州考古博物馆

是江苏省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也是苏州地区全景式展示和宣传

“文明溯源”与“考古成果”的专题博物馆

藏品以苏州市历年考古出土文物为展陈底色

甄选1200件/组出土文物

其中80%以上展品与遗迹首次与观众亮相

走!带你 沉浸式探馆

观展攻略

●●●

2025

苏州考古博物馆

↑导览手册请收好

苏州考古博物馆一层基本陈列

“苏州地域文明探源”的专题展览

负一层重点宣传

“苏州考古发现成果”专题展和临时展览

↓↓↓

01

源起江南

——苏州地域文明探源

“源起江南”展区由“江海共潮生”“手铲释天书”“考古见姑苏”三个单元组成。苏州是首个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级市,对草鞋山遗址、木渎古城遗址等一批代表性的历史遗存进行发掘、整理与研究。先后形成了一系列考古研究成果,为探寻苏州文明起源、梳理苏州历史文脉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一单元

江海共潮生

江河湖海变迁的考古地理揭秘

苏州境内地势平坦,湖荡棋布,河流纵横,早在一万年前,吴地先民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苏州境内经考古调查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数百处。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先后发现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等自人类活动之初至商代末期的完整的考古年代发展序列。

投影屏幕展现了苏州自然环境变迁与吴地先民生存发展的依存内容。展柜里展出了吴江广福西遗址考古出土的水生动物、哺乳动物标本。

第二单元

手铲释天书

田野考古与文保科技的探索体验

凭借一把小小的手铲,考古学家通过仔细的遗迹甄别、清理与整理研究,开启了复原人类历史的第一步。这一单元,我们将阅览田野考古的科普知识、考古流程与获取材料的技术与方法;观察文物保护与修复;互动体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共同解锁富有趣味的苏州考古遗址总览。

墙上悬挂展示了探铲、卷尺、手铲、记录本等考古工具,信息桌面上展示的是田野考古的工作记录,以及不同类型土壤互动体验装置、考古地层学原理微视频。

文物保护是对文物生命的有效维护,而文物修复是对文物原有状貌及信息的整理与维护,通过文保实验室,可以近距离观察陶器、瓷器的拼合复原。

背后的沿墙通柜展示了考古文物的不同种类(陶、瓷、漆木器、青铜器、玉石器等)以及出土文物的常见伤况(破损、脱色、变形、氧化等)。

重要展品

琉璃腰带、买地券、花口漆盘

第三单元

考古见姑苏

发生在吴地的中国故事

考古实证突破了文献的局限,春秋晚期木渎古城都邑风貌日渐清晰,西部山区多处高等级墓葬遗址为代表的东周遗存的连续揭示,吴国都城迁移、苏州城市功能与形态发展、吴地社会生活状况得以斑窥。

文脉传承——见证江南史前文化的标尺

居于整个博物馆“C位”的是草鞋山遗址真实地层的复原展项,完整地呈现了江南史前文化的序列。草鞋山遗址文化内涵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重要展品

腰沿圜底釜、牛鼻耳罐、草鞋山遗址2022SGCM13、唐家角遗址19号墓

● 句吴崛起——实证吴地多元交融的历程

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学研究成果,确定吴人的直系祖先是湖熟文化先民。湖熟文化是宁镇丘陵与皖南东部地区相当于中原殷商时代的青铜文化,存续时间约距今3700—3000年。进入西周以后,湖熟文化发展演变成吴文化。在这一区域可以看到墓葬文化遗存分布、苏州木渎古城遗址微缩模型。

重要展品

玉饰件、青釉熏炉、原始瓷提梁盉

城市考古——记录姑苏古城的前世今生

从木渎古城遗址、伍子胥在太湖东岸建苏州古城、南宋平江图到如今苏州国家历史名城保护区,苏州的古城风貌和历史脉络得以清晰呈现。此展区将南宋平江图与现代航拍图相结合,领略姑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重要展品

“右”字铭文陶筒瓦、青铜剑、三彩粉盒、陶灶、青瓷执壶


负一层的“苏州考古发现成果”专题展

以时间轴为经

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面向为纬

构建经纬结合、重点突出的苏州考古阐述逻辑

↓↓↓

02

华章江南

——苏州考古发现成果

几代考古人扎根田野、栉风沐雨,使遗迹得以显见,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华章江南”展区由“文明溯源”“吴越新证”“都会寻踪”“海丝遗痕”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

文明溯源

“文明溯源”以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时代为开篇,重点突出史前文明经历平等社会、分节社会、等级社会的演进历程。改变以往逐一介绍考古学文化的做法(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从生活与手工业制作、聚落生态、美学艺术、社会角度重新认识苏州史前文明萌芽、发展的过程,以降低大家对考古学背景知识的要求。

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

距今一万年的三山岛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是在长江下游特别是太湖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它的发现,是长江下游史前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 平等社会

在距今7000~6000年的平等社会时期,器物群大体相同,以炊器、食器和酒器为主。形制规格最高、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中随葬品的性质从侧面反映了平等社会对鱼食饭稻和酿酒饮酒的社会导向。

重要展品

鹿角靴形器

● 分节社会

距今6000~5300年,此时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已存在私有财产,开始有了私有观念。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阶段,是一个可以继承财产、地位的分节社会。

重要展品

彩绘陶罐

● 等级社会

距今5300~4300年,随着生产力进步、人口激增使得社会分工细化、农耕技术成熟,人群与聚落的分层加剧,复杂社会逐渐形成,社会等级趋于严明。

重要展品

提梁壶、玉璧


第二单元

吴越新证

苏州考古以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为己任,特别是马桥文化、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存,这一时期也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关于吴越文化起源与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本单元详细介绍了宅前、俞墩、馒首山、观音山、真山、华山、朱祥巷遗址。

重要展品

陶尊、环首铜刀


第三单元

都会寻踪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将王翦平定楚国江南地区,置会稽郡,并置吴县。郡治、县治均设于吴国故都(今苏州城址)。秦汉至六朝时期,历经数百年繁荣发展,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亦成为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本馆体量最大的展品——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国孙吴一号墓就在这里。孙吴宗室大墓M1属三国孙吴早期墓,体量最大、结构最复杂。M2与M1时代相同,为M1的陪葬墓,出土了一批精美文物。M5建于M1封土之内,两者位置关系十分密切,又因其出土“建兴二年七月廿一日吴王”纪年砖、“吴侯”文字砖等内容而倍显珍贵。

重要展品

龙首金钗、龙首铜熏、“建兴二年七月廿一日吴王口”砖、“吴侯”铭文砖、“吴市”陶片、陶骆驼


第四单元

海丝遗痕

唐宋元时期的苏州一带,为长江入海口与大运河航道交汇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元和塘古窑遗址作为南宋烧造陶礼器的御窑实证了苏州手工业贸易发展的高度。太仓樊村泾遗址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元代港口仓储遗存,无疑为研究瓷器经济史和物流商贸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重要展品

红陶塑像(神农氏)、元代“至正”款纪年陶范、“至元四年”款青瓷碗底、“天下”款青瓷碗、高丽青瓷碗


除了以上常设展览

负一层还有特展

值得一看

↓↓↓

03

我们的姑苏城·特展

展览首次展示近年来苏州古城考古的重要遗址,如金城新村、北园遗址等,在补充常设展所展示的2500年古城脉络演变过程的同时,凸显古城发掘遗址的核心文化内涵。

试运营期间(5月17日-6月30日)

苏州考古博物馆暂不闭馆

并提供每日定时免费讲解

现场还有付费自助语音导览

租借20元/台/次(5月17日-18日免费)

欢迎您的参观体验!

来源:深度文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