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项工程】内蒙古法院“一窗通办”微改革观察(一):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9:03 1

摘要:在推进司法为民、提升诉讼服务水平的道路上,内蒙古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微改革,着力破解群众“多头跑、来回问”的难题,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司法服务更贴心、更高效。

在推进司法为民、提升诉讼服务水平的道路上,内蒙古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微改革,着力破解群众“多头跑、来回问”的难题,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让司法服务更贴心、更高效。

告别“多头跑”,服务理念大变革

以往,当事人到法院办理诉讼业务,常常需要在多个窗口之间来回奔波——立案要根据案件类别分别取号排队,缴纳诉讼费用需移步交费窗口,查询案件进展可能还要找承办法官。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因流程不熟、窗口职能分散可能导致多次往返,无形中增加了群众的诉讼成本与心理负担。

如今,内蒙古法院秉持司法为民、服务便民的宗旨,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微改革,通过系统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深度优化业务流程,将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窗口的事项集中至综合窗口统一受理。这一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诉讼服务模式,更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让当事人“只进一扇门、面对一个窗、办成所有事”,切实感受到更省心、更省力、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体验。

多地实践显成效,便民举措暖人心

赤峰市法院将“一窗通办”微改革作为提升现代化诉讼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召开“如我在诉 一窗通办”新闻发布会,编制印发《关于在诉讼服务中心开展“一窗通办”工作的若干规定》,细化25项“一窗通办”事项清单,涵盖民事、行政一审立案、跨域跨境立案等13项诉讼立案事项,以及诉讼风险评估、联络法官等12项服务内容。赤峰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95个专业窗口已升级为66个通办窗口,当事人只需在一个窗口,就能一次性办理全部立案和诉讼服务事项,切实实现“一次取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次办好”。

一位前来办理立案业务的律师感慨道:“我代理的几个案子涉及不同案件类型,原本要到不同的窗口办理,现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好,时间缩短了一半,省时省力,非常方便!”

鄂尔多斯市两级法院以“微改革”撬动服务效能大提升,全面打破“专窗专办”壁垒。伊金霍洛旗人民法院将立案登记、案件查询、网上立案等十几项服务整合归并,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无差别受理,并保留诉讼费缴纳、保全等专业窗口确保服务精准,通过“前台受理、后台支撑”的协同机制优化流程衔接。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将高频诉讼服务功能集成至通办窗口,有效解决“多窗跑、重复问”问题。鄂托克前旗人民法院将服务延伸至鄂托克前旗综合治理中心及法院执行局,开设多处“一窗通办”窗口,构建“前台即办、后台快办”的服务新格局。

乌兰察布市两级法院以“一个中心九大平台”为支撑,将立案、保全、鉴定等全流程服务整合至通办窗口,实现“进入一扇门,事务一站清”。凉城县人民法院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链条,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配置要素式诉状自动转化、风险评估等五大智能终端,当事人扫描身份证即可自助办理网上立案、案件查询等业务,五分钟内便能完成诉状填写,有效打破服务时间限制。此外,乌兰察布市中院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开通绿色涉企诉讼直通车,从窗口服务、多元解纷等维度强化“一窗通办”实效。

改革深推进,司法更便民

全区法院切实推动“一窗通办”微改革从“有”到“优”深化,让司法便民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温暖人心。呼和浩特市中院以“一窗通办”为核心,通过整合诉讼服务功能区域,构建了“两区两站”协同服务模式,包括一窗通办区、多元调解区、群众诉求服务站和法律咨询服务站。其中,“一窗通办区”将原本分散的民事立案、行政立案、执行立案、保全等业务整合归集,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当事人“多头跑、反复问”的局面,完成了从“专岗专办”到“一窗通办”的平稳转型。

兴安盟两级法院召开立案及诉讼服务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一窗通办”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通过创新服务理念,打破原有的“专窗专办”模式,整合诉讼服务事项,实现各院“一窗通办”窗口可以办理立案登记、诉讼咨询、诉讼引导、信息查询等20余项高频诉讼服务事项,实行“一窗口+多后台”相结合的诉讼服务新模式,让诉讼服务事项“一次办好”。

“一窗通办”不仅是窗口形式的改变,更是司法理念与服务模式的深刻革新。通过简化流程、整合资源、强化协同,内蒙古法院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分散办理”到“集成服务”的转变,不仅大幅提升办事效率,更使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