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纸黑字的报告摆在议会桌上,经济事务大臣贝尔亚茨亲口承认,要是真把安世半导体连根拔起,荷兰自己的GDP就得掉0.4个百分点,一万一千多个高技术饭碗立马不保。
荷兰政府估计没想到,自己挥出的一记重拳,还没砸到别人,先把自己震得生疼。
白纸黑字的报告摆在议会桌上,经济事务大臣贝尔亚茨亲口承认,要是真把安世半导体连根拔起,荷兰自己的GDP就得掉0.4个百分点,一万一千多个高技术饭碗立马不保。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就在不久前的九月底,荷兰方面突然发难,理由还是那个老掉牙的“国家安全”,直接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在荷兰三十家公司的所有家当,包括资产和知识产权。
更绝的是,他们还往公司里硬塞了两个老外董事,手里攥着“一票否决权”,这跟直接把缰绳套在别人脖子上没啥区别。
安世的母公司闻泰科技也是一肚子火,公告里直接挑明了,这就是戴着有色眼镜搞地缘政治,纯属没事找事。
当时很多人就觉得,荷兰这是铁了心要给美国当马前卒,在半导体这块高地上围堵中国。
这种剧本大家见得多了,都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可谁都没想到,这才过去没多久,荷兰自己内部先乱了阵脚。
最先绷不住的,是那些天天跟真金白银打交道的政客和企业家。
原先那种“为了安全不计代价”的豪言壮语,在冷冰冰的经济数据面前,显得格外苍白。0.4%的GDP损失是什么概念?
对于一个发达经济体来说,这可不是洒洒水,而是实实在在的一块肉。
更别提那一万多个高薪岗位,背后可是一万多个家庭的生计。
这笔账,荷兰经济事务大臣算是给自家议员们算明白了,也让全世界看清了这出“政治秀”背后的真实成本。
消息一出,荷兰执政联盟里头立马就炸了锅。
本来是铁板一块的阵营,硬生生被这盘经济账撕开了一道口子。
足足有36名自由派议员,占了执政联盟席位的四成还多,联合起来搞了个修正案。
他们话说的很委婉,意思却很明白:要限制中国可以,但别自己单枪匹马往前冲,得等欧盟老大哥们拿出个统一意见再说。
如果欧盟那边迟迟没动静,那对安世的强制接管就得先停一停。
这哪是提议案,这分明就是踩急刹车。
这些议员心里跟明镜似的,单方面出头,万一招来对方的雷霆反击,那所有苦果都得荷兰自己咽下去。
把事情跟“欧盟统一立场”捆绑在一起,说白了就是找个台阶下,给自己留条后路。
毕竟,法不责众,欧盟二十几个国家一起扛,总比自己一个国家顶在前面要稳当得多。
这么一来,原先气势汹汹的冻结令,现在反倒有可能被自家的议会给“冻结”了。
政客们还在议会里吵得不可开交,商界的大佬们可等不及了。
他们用脚投票,做出了最实际的反应。
荷兰雇主协会(VNO-NCW)搞了个内部调查,结果让人心惊肉跳:接近八成的半导体相关企业,都怕得要死,生怕中国的“反制清单”说来就来。
大家都在猜,十一月份的上海进博会会不会是个关键节点。
恐惧是最好的催化剂。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还有ASM International、Besi这些行业响当当的名字,全都坐不住了。
他们不约而同地开启了“生死时速”模式,玩命地加速对华出货。
原本计划2026年才交付的订单,现在拼了命也要在2025年第四季度前全部送出去。
港口灯火通明,货轮整装待发,一台台精密的光刻机、外延炉、贴片机,像是赶在关门前冲进超市抢购一样,被火速运往中国。
这场“抢运潮”背后的逻辑再简单不过:老板们不想为政客的决策埋单。
生意就是生意,钱是真的,订单是真的,市场也是真的。
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安全”口号,去得罪占了自己四分之一营收的大客户,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
企业界的这种集体自救行为,无异于公开跟政府的强硬政策划清了界限,也让荷兰政府的处境变得愈发尴尬。
回过头来看,中方的应对显得格外有意思。
从始至终,没有声色俱厉的警告,也没有立即甩出对等的反制措施。
商务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只是不咸不淡地把“安世事件”和“不可靠实体清单”联系了一下,连具体名字都没点。
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反而把压力球又踢回给了荷兰。
这就像是高手过招,不跟你硬碰硬,而是利用你的力量来攻击你自己。
北京很清楚,荷兰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政府的政治考量、企业的商业利益、民众的就业问题,这三者之间充满了矛盾。
只需要轻轻点上一把火,就能让这些矛盾自己燃烧起来。
现在看来,这一策略初步见效了。
荷兰政府内部的分歧、企业界的恐慌,都是这根市场杠杆撬动的结果。
目的就是要把这件事从一个国家单方面的司法冻结,拉回到欧盟多边的谈判桌上,避免重蹈覆辙。
两年前波兰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当时波兰也是一马当先,中断了中欧班列,结果呢?
非但没能卡住谁的脖子,反而把自己最重要的过境枢纽地位给搞丢了,损失了大把的过境红利,成了一个国际笑话。
如今的荷兰,似乎正站在同样一个十字路口。
他们本想上演一出强硬的政治大戏,结果剧本刚开了个头,自家的经济大臣就算出了一笔“失血账单”;执政联盟内部响起了刺耳的“刹车声”;而那些被视为国家骄傲的顶尖科技企业,则用疯狂抢运订单的方式,投出了最响亮的反对票。
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想用政治的刀去切断经济的链条,往往最先割伤的,是握刀人自己的手。
来源:月下品酒的逍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