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俗语在赖可可身上得到了深刻体现。赖可可在革命早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斗争、参与长征等,为革命作出诸多贡献。然而,“文革”期间,他却走向了反面,多次指责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执行资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俗语在赖可可身上得到了深刻体现。赖可可在革命早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斗争、参与长征等,为革命作出诸多贡献。然而,“文革”期间,他却走向了反面,多次指责坚持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亲自审批多份针对江华的批判材料,将江华隔离审查,甚至拒绝送医。如此巨大的转变,让人不禁疑惑,是什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信仰?
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刚响遍中国,赖可可就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啦!这村子在福建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山清水秀是没错,可土地太瘦,种啥都不容易,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赖可可的童年就在这片不咋肥的地头上晃悠,小小年纪就尝到了生活的苦,心里头早早就种下了“我要改变命运”的小种子。
网图
他在枫朗镇的小学堂里开始了读书生涯。别看他年纪小,对知识的渴望那可是像饿狼见了肉似的!他就像一块干得发裂的海绵,拼命地吸着学堂里的每一点知识。那时候,他就觉得外面的世界肯定特精彩,他特别想去看看,去闯闯。
1926年,赖可可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厦门市集美学校的农林部。这学校在当时东南地区可有名了,里面聚了一群想救中国、有抱负的年轻人。赖可可一到这儿,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不仅学到了好多自然科学知识,还被那些进步思想给深深影响了。国民革命军东征胜利后,革命的火苗在南方呼呼地烧起来,集美学校也成了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大舞台。赖可可二话不说,就投身到了学生运动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发传单,扯着嗓子喊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他们还自己办了本刊物叫《集美青年》,成了大家表达想法、传播革命理念的好地方。赖可可在上面写文章,痛骂帝国主义的欺负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呼吁年轻人都醒醒,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出把力。那一刻,他心里的革命小火苗那是越烧越旺!
厦门市集美学校网图
1927年,赖可可还当上了集美学校农林部的学生会主席,这下他组织、领导学生的机会就更多了。可这时候,国内政治形势那是说变就变,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一下子就笼罩了全国,集美学校也没能躲过去。反动势力对学生运动那是疯狂打压,但赖可可可没被吓住。他带着学生会的人搞了一系列罢课、游行示威,口号喊得震天响:“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有一次大规模罢课,学校想用武力镇压学生。赖可可那是一点都不怕,直接站在队伍最前面,跟校方代表谈判。他慷慨激昂,说得头头是道,指出学校这么干就是欺负学生,压制革命思想。最后,在学校师生的压力下,校方不得不让步,罢课活动赢了!这事儿不仅让赖可可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展现,还让他在集美学校,甚至整个厦门的学生里都出了名。
可赖可可的革命行动也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1927年底,因为组织反政府活动,赖可可被学校开除了。但这事儿可没让他停下追求革命的脚步,反而让他更坚定了要革命的决心。1928年6月,赖可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下他算是正式踏上革命这条路了。1929年春天,他又转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他响应党的号召,跑到农村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在大埔县的一些村子里,赖可可组织农民成立了农民协会,带着农民搞减租减息斗争。他跑到田里,跟农民们坐一块儿聊天,了解他们的难处和需求。
土改网图
有一次农民大会上,赖可可站在简陋的讲台上,大声说:“乡亲们,咱们受地主老财的欺负太久了,他们占着咱们的地,让咱们给他们当牛做马。现在,共产党来了,咱们得团结起来,打倒地主,分他们的地!”他的话简单又有力,一下子就把农民心里的革命小火苗给点着了。在他的带领下,农民们拿起锄头、扁担,跟地主干了起来。没过多久,农民们就赢了减租减息的斗争,生活也好了点。赖可可就像个领路人,带着农民们往好日子奔。
1930年,赖可可跑到上海群治大学文学系去读书了。在上海,他可没忘了自己的革命使命,积极加入了反帝大同盟,继续组织爱国运动。同年8月,他还参加了中共中央在上海市法租界医院办的学习班,系统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信念那是更坚定了。结业后,赖可可就被派到了江西瑞金苏区。在中央苏区,赖可可干过好多重要活儿,比如红十二军34师政治部的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科长,永定独立团的政治委员,红十二军36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等。他积极参与反“围剿”战斗,上战场那是冲在最前面,带着战士们往前冲。
上海租界网图
可1933年,中央苏区搞了个“肃反”运动,“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盛行,有些人就借着“肃反”的名头,乱抓乱打所谓的“托派分子”“AB团”成员。赖可可倒霉,被诬陷成了“托派分子”,还被开除了党籍。他被关在一个又暗又潮的小屋里,每天都要被审讯、折磨。审讯的人对他严刑拷打,逼他承认自己是“托派分子”,但赖可可就是咬死不承认。他坚信自己是清白的,坚信党会给他一个公道。被关着的日子里,赖可可可没消沉。他利用这段时间,读了好多马克思主义的书,想着革命的未来。他知道革命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信仰,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啦!赖可可是红一军团参谋处的文书,跟着部队就踏上了这条超级艰难的路。一路上啊,那困难可多了去了,爬雪山的时候,雪厚得能把人埋了;过草地呢,一脚下去全是泥,搞不好就陷进去;渡江河更别提,水流又急又猛。每走一步,都像在闯鬼门关!
网图
有一次过草地,赖可可不小心掉进沼泽地了。那感觉,就像掉进了大软糖里,身体一个劲儿地往下沉,情况可危急了!周围的战友们一看,赶紧伸出援手,有的递树枝,有的拉绳索,费了好大劲才把他拉出来。这事儿啊,让赖可可更明白长征有多苦,也让他感受到战友之间的情谊有多深。
虽说处境这么难,赖可可可没忘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党籍问题,还一个劲儿地申诉呢。长征路上,一有空他就写申诉材料,给党组织反映自己的情况。嘿,你还别说,他的坚持和执着还真有了回报。到了陕北,经过调查核实,他的党籍恢复啦!哇,这事儿可不简单,既看出他对党有多忠诚,也看出他面对困难和不公时有多倔强!
网图
恢复党籍后,赖可可跟着红一军团去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在西征的时候,他负责收集情报和联络工作。这活儿可不容易,他得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跑到敌占区去。你猜他怎么着?还真让他搞到了好多有价值的情报,给部队行动提供了重要依据。等红二、四方面军到陕北的时候,赖可可又忙活着筹备和组织会师的事儿。安排住宿、准备物资供应,他忙得脚不沾地,就为了保证会师顺顺利利。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意味着长征胜利结束啦,这也给中国革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赖可可在这里面可出了大力,上级都表扬他呢!
抗日战争一爆发,赖可可就被调到八路军115师,当宣传部副部长。115师可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在抗日战争里作用可大了。赖可可在宣传部,那才能可算是发挥出来了。他组织文艺宣传队,跑到基层部队和农村,又是唱抗日歌曲,又是演戏剧,把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都给激发起来了。他写的《八路军进行曲》,在部队里传得可广了,成了鼓舞士气的好东西。同时,他还编宣传材料,给战士和群众讲党的抗日政策和战略方针,让大家更明白抗日战争是咋回事。
左起:陈光、赖可可、萧华、罗荣桓、梁必业、王秉璋、陈士榘、王立人、杨尚儒、苏静、张雄
战斗方面,赖可可也没落下。他跟着115师参加了临汾、离石等战役。在临汾战役里,他跑到前线,了解战斗情况,赶紧给上级汇报,还给部队做政治动员和心理支持。他的工作,给战役胜利帮了大忙!
后来,赖可可又被调到山东军区,当政治部宣传部长。山东可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可日军和伪军老来扫荡、封锁。赖可可在山东军区,一门心思推动根据地建设和发展。他加强部队政治工作,提高部队战斗力。怎么提高呢?他开展政治学习,组织文化活动,让战士们的革命信念和爱国情怀更坚定。他还参与地方政权建设,帮地方政府干活。他组织干部下乡,帮农民搞生产自救,改善生活。你瞧,在他的努力下,山东抗日根据地越来越稳,越来越大。到1943年,根据地人口有1600万,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成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赖可可这工作,给根据地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山东军区的时候,赖可可还注重把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他觉得,一支能打仗的部队,不光军事素质要过硬,政治信念也得坚定。他搞了个军事政治比武活动,把军事技能和政治知识考核放一块儿,激励战士们军事上好好训练,政治上也得提高。这活动可受欢迎了,部队战斗力一下子就上去了。他还加强和地方群众的联系,搞军民共建活动,让军民感情更好,给根据地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赖可可在胶东军区当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胶东地区可是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区域,国民党军队老来进攻。赖可可在胶东军区,积极参与重要战役的指挥和组织工作。他参与了烟台、青岛等战役的策划和实施。在烟台战役里,他负责政治动员和后勤保障。他跑到部队里,给战士们讲战役的意义和目标,把战士们的战斗热情都激发起来了。他还组织后勤部队,保证部队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治。在他的努力下,烟台顺利解放,给解放青岛和其他沿海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图
在巩固胶东根据地方面,赖可可也出了不少力。他加强根据地政治建设,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让广大农民都分到了土地,这下农民们生产积极性可高了。据统计,到1947年底,胶东地区约有80%的农民都分到了土地。他还加强根据地军事建设,组织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把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都给挡回去了。
1949年,青岛眼看就要解放了,可国民党军队临走前把城封得死死的,还打算撤退时把青岛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全给炸了。你说这缺德不缺德?这时候,中共胶东区委书记赖可可接到命令,得赶紧混进青岛,指挥地下党策反国民党军队。
网图
可问题是,国民党特务对没青岛户口的外来人查得特别严。赖可可一琢磨,干脆扮成乞丐得了!他穿上破大衫,头发披着,手里拿个牛骨,摇着铃铛,嘴里还唱着丐腔,时不时来两句莲花落,活脱脱一个老乞丐。
他天天在火车站、栈桥、浮山所大集这些地方转悠,跟商户摊贩混在一起,一边要饭一边悄悄收集和传递情报。当地人都叫他“赖哥”,可谁也不知道这“赖哥”到底是谁。
乞丐网图
在青岛那会儿,赖可可可真是危险重重。国民党特务连乞丐都查得严,可他愣是靠着自己的聪明劲儿,一次次躲过了危险。他借着乞丐的身份,跟地下党联系上了,情报也顺利传了出去,还指导地下党策反国民党军队,给青岛解放立了大功。
1949年6月2日,青岛终于解放了!那天上午,解放军进了城,市民们全跑出来欢迎,整个城市都热闹得不行。你猜赖可可那会儿穿啥?还是那身破破烂烂的乞讨服!后来,他上了辆吉普车,在解放军战士的护送下离开了闹市。大家一看,哇,这“乞丐”咋坐上主席台了?原来,他就是青岛军管会的副主任!
接管城市后,赖可可立马组织人肃清残余势力,恢复社会秩序。他还特别注重发展工农业,修铁路、建工厂,啥都干。在他的带领下,青岛的经济很快就恢复了,到1950年底,工业产值比1949年涨了50%多,成了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赖可可在山东还是个大官。1952年,他当上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还兼着组织部部长和青岛海军基地政委。在山东,他使劲儿推动工业交通发展,制定工业规划,引进技术和人才,改善工业基础。交通方面,他也下大力气,修铁路、建公路,比如胶济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就是他推动的,铁路运输能力一下子就上去了。
他还特别注重培养干部,组织干部培训班,提高大家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他的努力下,山东的工业交通事业发展得那叫一个快,给山东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赖可可又调到了浙江,当上了省委常委、秘书长。在浙江,他主要负责省委的日常事务和秘书工作,工作那叫一个认真负责,给省委的决策提供了不少支持。1965年,他又升了官,成了省委书记处书记、省委书记。那时候,浙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挺平稳的,赖可可也出了不少力。
可没想到啊,“文革”一来,赖可可的命运就变了。当时,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江华,因为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农业合作化、工业建设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果成了被冲击的重点对象。
1966年8月,北京的红卫兵运动闹到了浙江。赖可可这时候可活跃了,他在省革委会会议上多次指责江华“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还组织工作队进驻省委机关。据档案记载,他还亲自审批了好多针对江华的批判材料,里面好多罪名都是捏造的,比如“反对毛主席”。这些材料一传开,江华可就惨了。
江华
1968年浙江省革委会成立后,赖可可利用自己的职权,把江华隔离审查在了杭州西子宾馆。据说,江华被关押那会儿,每天得面对12个小时的审讯,审讯的人还采用“车轮战”战术,想通过疲劳轰炸让他屈服。更过分的是,赖可可还让人把江华的妻子吴仲廉也抓进了监狱,让夫妻俩隔离,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1969年冬天,江华因为长期折磨得了严重的心脏病,生命都快没了,赖可可还不让他去医院,直到中央特派员来了才给抢救。1970年,周恩来多次过问江华案,要求浙江省委提交审查报告。赖可可这时候又组织人伪造证据,把江华在土地改革时期的政策调整歪曲成“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些材料上报中央后,竟然还得到了部分极“左派”的支持。
周总理
不过,转机在1974年来了。毛主席在听取浙江省汇报时,明确指出“江华是好人”,责令立即释放。可赖可可呢,他封锁消息、拖延执行,又让江华被非法关押了两年。直到1975年邓公主持中央工作时,江华案才迎来了转机。经中央组织部复查,确认江华的“反党罪行”都是假的。江华恢复自由后,立马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还主持了审判“四人帮”集团。
而赖可可这时候已经调任中央组织部顾问,想掩盖自己在浙江的罪行。可历史的公正岂能让他得逞?1982年中央开始全面审查特殊时期的案件,赖可可的罪行就慢慢浮出了水面。1987年2月,赖可可在杭州病逝,终年76岁。同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开除他的党籍,认定他在“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这一处分,就是对赖可可一生行为的最终评判,也是历史对他的公正裁决。所以,人生啊,真是啥都有可能发生!
赖可可从早期投身革命,历经土地革命、长征、抗战与解放战争,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贡献卓著;新中国成立后,又积极投身建设,推动地方发展。然而,“文革”期间,他却深陷极左泥沼,犯下严重错误,背离革命初心,后被开除党籍。只能说他真的是罪有应得,这就是背离初心的下场。
来源:谨记读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