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高气爽,候鸟南翔,河南进入今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时间。郑州市惠济区南裹头广场上,98只野生动物被放归自然,在黄河湿地内自在翻飞。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秋高气爽,候鸟南翔,河南进入今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时间。郑州市惠济区南裹头广场上,98只野生动物被放归自然,在黄河湿地内自在翻飞。
河南是国内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已知陆生脊椎动物有677种,鸟类资源50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目前,为期三年的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联合行动已正式启动,河南林业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等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张网捕鸟等乱捕滥猎行为。
现场丨98只野生动物在黄河边“回归自然”
10月14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南裹头广场,天朗气清,风轻云淡,黄河滔滔,草木森茂,宿鹭静立,雁鸭成群。
2025年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召开。98只恢复了健康并具备了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动物,在笼子打开的刹那展翅飞出,融入黄河湿地的野生动物生活圈。
野生动物放飞现场。
2025年10月是河南省第31个“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筑牢护鸟屏障,共建美丽河南”。除了野生动物放飞活动外,现场还开展了野生动物图片展览、有奖问答、鸟类观察等活动。
郑州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董朝伟是现场负责放飞的野保人员之一,他说,这次放飞的鸟类中还有一些猛禽的身影,比如红隼、燕隼、松雀鹰、雕鸮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在当天的活动中“复得返自然”。
野生动物放飞现场。
河南省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放飞的保护动物包括42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6只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同时,他们对红隼、松雀鹰等佩戴卫星跟踪器,为更好地了解鸟类迁徙与活动规律、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丨全国三分之一的鸟类种类在河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随着秋天逐步走向深入,天气寒凉起来,越来越多的候鸟将开启漫长的迁徙旅途,有的途经河南的时候在湿地“打尖住店”,吃饱喝足了继续南飞,有的则留在这里,在河南度过漫长的冬季。
河南省内部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又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时候。根据河南省林业局数据,河南地跨四大流域,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类型多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鸟类资源502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三分之一。
河南拥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形,具有森林、草原、湿地、农田、城镇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是全国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已知陆生脊椎动物有677种,其中豹、朱鹮、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8种,猕猴、大天鹅、红腹锦鸡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11种。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朱鹮。
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51处,其中19处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典型生态系统已纳入保护范围。
行动丨河南将为旗舰物种构建监测体系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国家林草局等17部委印发了《全国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联合工作方案》。9月11日,河南省林业局等17部门全面启动为期三年的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联合行动。
孟津黄河湿地内监测到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红喉歌鸲。 马朝红/摄影
根据要求,河南将聚焦非法捕猎、贩卖鸟类及张网捕鸟等违法犯罪行为,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张网捕鸟等乱捕滥猎行为,严厉查处网下网上非法交易鸟类行为,迅速遏制非法捕猎贩卖鸟类势头,推动全省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鸟类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同时,加强人工繁育鸟类活动管理,杜绝借人工繁育之名收购、孵化、驯化、出售非法捕猎来源的鸟类。加强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从源头上严防疫情扩散传播。加强鸟类收容救护管理,严禁以收容救护名义买卖鸟类及其制品。
孟津黄河湿地内的崖沙燕。马朝红/摄影
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一品说,下一步,河南要围绕旗舰物种构建监测体系。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抢救保护,深入推进豹、朱鹮等重要物种种群恢复、监测与研究;持续开展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及时、全面掌握我省鸟类种群变化动态。
另一方面,各地要加大科技投入,筑牢保护屏障。不断创新和完善保护工作机制,努力推动智慧监测系统、红外相机监测、卫星跟踪等高科技手段运用,逐步构筑“天空地”一体化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网络。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