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护肤市场风云变幻的十多年间,敷尔佳从东北一隅的医药企业,蜕变为国内专业皮肤护理头部品牌,发展轨迹堪称行业范本。医用辅料起家,却不止步于医美赛道,从「械字号」到「妆械融合」,敷尔佳的“跨界”为何能取得成功?
在中国护肤市场风云变幻的十多年间,敷尔佳从东北一隅的医药企业,蜕变为国内专业皮肤护理头部品牌,发展轨迹堪称行业范本。医用辅料起家,却不止步于医美赛道,从「械字号」到「妆械融合」,敷尔佳的“跨界”为何能取得成功?
敷尔佳的崛起故事始于对医用场景的精准卡位。2014年,当国内医用敷料市场尚处萌芽阶段,敷尔佳企业前身华信药业便与哈三联合作研发出首款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白膜/黑膜)。这款产品填补了术后修复领域的空白,开创性地将医用级原料引入大众护肤场景。
白膜与黑膜两款大单品的成功,本质是医疗级安全背书与消费级使用体验的融合,这些械字号产品承载着敷尔佳的医用基因,成为其后来切入功效型护肤领域的“技术信用证”。
这种“降维打击”策略,在渠道端同样奏效。敷尔佳早期通过渗透医美机构、连锁药店等专业渠道,构建起区别于日化品牌的竞争壁垒。当同行还在商超货架争夺流量时,其产品已伴随激光治疗、水光针等医美项目进入消费者视野。
但市场不会永远眷顾先行者。当医用敷料赛道涌入越来越多竞品,国家药监局也对“医用冷敷贴”分类进行明确界定,同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价格战与渠道内卷接踵而至。敷尔佳意识到:依赖单一品类与政策红利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妆字号市场的广阔天地正徐徐展开——相比械字号仅限于术后修复场景,妆字号产品可覆盖日常护肤全周期,消费频次与客单价天花板更高。
在此背景下,敷尔佳开启“医疗器械+化妆品”双轮产品战略,成为行业内第一批“妆械融合”的代表企业。敷尔佳的转型并非简单的品类扩张,而是基于对消费趋势的深刻洞察。Z世代成为护肤消费主力军后,“成分党”“功效党”崛起,他们不再满足于基础保湿,转而追求美白、抗衰、修护等细分功效。
械字号产品受限于医疗器械定位,配方需遵循“成分精简、功效单一”原则,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美业市场深耕多年,敷尔佳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地位。因此,敷尔佳近年来持续加码产学研合作,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江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高校及研究所开展合作,搭建了日益完善的产品矩阵。
医疗器械领域,其医用透明质酸钠修复贴持续深耕术后修复场景,并进军Ⅲ类医疗器械赛道,布局注射填充类轻医美产品。化妆品板块则形成“爆品+新品”的梯队化布局,今年以来,敷尔佳密集推出了亮肤臻白面膜、水感清透防晒乳、多元益生修护贴、方胖子系列等妆字号产品,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护肤需求。
在市场推广上,敷尔佳也从单一医生背书,进化为“医生+KOL+KOC”的立体传播矩阵。通过明星代言、影综植入、线下快闪店等多元营销手段,品牌曝光度持续提升,“国品之光”形象深入人心。
敷尔佳的“妆械双轨”模式,为美业品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医疗器械的专业背书与化妆品的日常体验相结合,敷尔佳成功打破了医美与日常护肤的界限,为品牌打造了第二增长曲线。这种模式的成功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对产品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对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
在未来的竞争中,敷尔佳的双轨战略或将面临系列挑战:如何平衡医疗器械的严监管与化妆品的快迭代?如何在全球市场中定义“中国专业护肤”的独特价值?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已证明了一条可行路径——当企业能将科研实力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当品牌能以专业信任与情感共鸣构建双重护城河,妆械融合的星辰大海,终将属于那些兼具技术野心与人文温度的长期主义者。
来源:最江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