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双节”假日访兰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17:50 1

摘要:兰考今秋受灾了,而且灾情还不小,在我的记忆里,这是196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灾情。1961年的那次水灾,大雨连下70余天,此后外出逃荒者十之有半。今秋水灾虽然赶不上1961年,但是也是半个世纪少有。

双节假日,我回到故乡兰考。

兰考今秋受灾了,而且灾情还不小,在我的记忆里,这是196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灾情。1961年的那次水灾,大雨连下70余天,此后外出逃荒者十之有半。今秋水灾虽然赶不上1961年,但是也是半个世纪少有。

乡亲们告诉我,已经33天未见太阳,雨直到现在不停,预报这几天又有大雨。而这个季节,正是收秋的黄金时间,今年不管是花生还是玉米,是少有的丰收年,但是收不到仓里,烂在地里,一切等于零啊。

驱车在故乡的乡间大路上,大路两边眼见乡亲们正在从水汪汪的地里捞取水淋淋的花生,然后在身边的水里一涮,便摊在了水泥公路两侧。玉米还好,湿棒子不管多少还能低价卖出去。但花生刚拔出来没人愿意买,很多带秧子的花生只有或堆在路边,或晾在自家院子里,由于得不到太阳晾晒,很快就发霉变黑了。就这样眼看雨还是不停,家里缺乏劳力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心疼也不行啊,于是便贴出告示:谁能帮助拔花生的,两车只要一车,另一车谁帮拔谁拉走。即使这样,也很难找到劳动力。此刻已是寒露种麦子季节,雨还在下,看来注定寒露种不上麦子了,种不上麦子,明年麦季又将是无收。

一路下来,从仪封、葡萄架、考城、小宋等乡镇走下去,所见群众,脸上都挂着一种无奈相。我想,这将是几十年来一个大灾年,乡亲们生活该怎么办?该怎样维持基本生活保障?和干部群众交谈,大家都是谈的怎么救灾,我发现并没有我担心的那么严重。让人高兴的是,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几乎所有乡镇干部没有请假的,根据县里部署,全力投入救灾,干部全部到大田里帮助群众抢收秋庄稼。我随时想找个干部聊聊,发现他们大都是两腿泥在水里捞庄稼。但是,这么大的灾情,我发现老百姓并没有什么恐慌心理,要是过去,早该打点行装准备外出谋生了。虽然明知道明年麦季几乎无望。但是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都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问其原因,陪同我的县里干部闫登峰说,一方面是这些年群众都有点积蓄,并不为吃粮发愁,更主要的是,这些年经济确实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谈发展,一个重要标志是很多乡村除了发展农业,一些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很多镇村村都有了自己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比之农业带来的收入非常可观。一句话,群众多种经营的思路开阔了,确实心里踏实了。走的是共同富裕的新路,而不是一部分先富的邪路。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葡萄架乡赵垛楼村。我说它大名鼎鼎,是因为这是当年焦裕禄、张钦礼树立的四面红旗之一,当时所谓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双杨树的道路、赵垛楼的干劲。就是这个赵垛楼,张钦礼、焦裕禄多次来过蹲点。赵垛楼什么干劲?就是不畏困难,敢于创新的干劲。村里支书王松、乡亲潘立普告诉我,今年灾情大是真实的,但是赵垛楼的群众并不紧张。他说,搞多种经营这些年赵垛楼的干部群众早就有筹划。村里几个青年外出打工偶然发现,一些本来做肥皂香皂的材料,经过群众的手工加工可以做成各种玩具或者用于室内点缀的形状,特别受到市场欢迎。于是几个年轻人说干就干,从开始的10余名工人的作坊,吸引带动周边村庄及小宋、考城、闫楼等多个乡镇群众,现在达到每天用工最多时200余人,为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了灵活就业岗位,下一步将通过“1个核心工坊加多个村级微工坊”的模式,实现就业辐射范围的最大化。

他们命之为“共富工坊”。返乡创业青年魏建伟,当初听到党委书记张静提出利用空心院发展“共富工坊”想法后,立即联合几个年轻人开始发展手工香皂工坊,通过3个多月的经营,利用空心院12处,设置办公、生产、研发、包装、运输等区,形成了“空房子”产生“实效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良性循环。探索“集体+工坊+农户”模式,村级将打造好的空心院免费提供工坊使用,工坊按照利润的5%上交村集体,实现双赢,运行以来,平均月均销售额都在两百万元以上,最多时居然超过300万元。这样一个收入,对于赵垛楼来说,等于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为乡村发展聚集了人才,他们先后吸纳周边大学毕业生3人,参与电商销售和研发工作,通过电商实操培训人才8人。开始我曾担心这么个穷乡僻壤的销售问题,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全部产品居然都没有出村就销售一空,几个懂得直播带货的青年完成了全部销售,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在农家小院,看他们研发的葡萄香皂、荔枝香皂、玩具香皂等品牌,让人目不暇接。他们的电商销售已经覆盖拼多多、抖音、淘宝等多个平台。

这样的“共富工坊”,足以抵抗今年的这场意料之外的大水灾。焦裕禄、张钦礼培育的赵垛楼的干劲,在新时代正在凭新质生产力结出新的硕果。

离赵垛楼不远,便是一个考城镇叫做中刘寨的小村庄,别看村小,历史文化却非同小可,东汉的刘秀就在这个名叫中刘寨的村子出生,并且在这个村子长大,后来成了东汉帝王。我想到这个村子走走看看,没想到,刘秀留给这个村子的古迹不多,但这个村子的另外一种特产却深深吸引了我。本来在刘秀称为第二故乡的河南南阳有一种艾草名扬天下,没想到被兰考这样一个小村庄引进来了。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臻爱药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艾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主要产品是艾草保健品、艾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其艾草苗种培育。产品已经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其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一个小小的村庄,如今每年固定收入跨百万元以上,并且为200多妇女、贫困人员安排了就业。各种闲置荒地得到了充分利用,一批种草大户产生,更大地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如今就是这个小村庄的艾草产品,在东南亚各国广受赞誉。如他们的艾草中药亚麻护颈枕,被称为护颈神枕。产品采用分体设计,圆枕支持颈椎,垫腰部可以支撑腰椎,并有效地安神助眠和缓解颈椎腰椎疼痛,枕芯采用十中中草药——石菖蒲、鸡血藤、合欢皮、玫瑰花、决明子、陈皮、菊花、红花、荷叶和艾草,柔软亲肤,帮助快速入眠。他们的艾草礼盒,十根艾条、十瓶精油,还包括砭石罐灸具、灭火筒、小刷子和穴位图。艾条采用三年陈精制艾绒,被称为一盒在手,便等于有了一名随身中医。

在这样一个罕见的水灾之年,中刘寨的群众都说,有党的扶贫富农的好政策,什么样的天灾也不拍。在兰考乡下走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党的富民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想像力。

在小宋镇一个普通村落里,我被兰考圣方保健品有限公司的创新精神深深感动吸引了,这是一家集道地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与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成立后,秉承“匠心种植,科技赋能,健康全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将中华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生物科技相结合,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安全、高效、纯天然的健康产品。

真的没有想到,当地普普通通的诸如金银花、菊花之类的各类草药,竟被这里的企业家们做出了轰动省内外的大文章。他们的业务链条,已经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企业以发展“金银花”产业为核心依托,在兰考县多个乡镇建立了总面积高达上万亩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用科学轮作与拓展菊花、菊苣、桑叶、西红花、枸杞等多种药食同源品种,从源头上严控品质,确保药材的道地性与安全性。

在颇具规范完整的现代化车间里,我看到符合GMP标准的车间和先进设备,正在对采收的原料进行清洗、烘干、萃取、炮制等精深加工,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产品的有效成分和天然活性。

企业专注于药食同源产品的深度开发。现已成功推出一系列包括金银花茶、菊花决明子茶、桑叶枸杞固体饮料等在内的健康茶饮、膳食补充剂和功能性食品。产品凭借卓越的品质和显著的功效,远销东南亚各国及中国香港等地区,深受海外外消费者的信赖与好评,成功打响了“兰考特色健康产品”的国际品牌。

公司经理张进相非常自信地告诉我,我们现在开发的上万亩的种植基地,不仅绿化了兰考的土地,更有效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创造了年产值两亿元的规模。按照我们更宏伟的设想,我们目标是挣外国人的钱,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让世界知道,中国农民也可以立足地球之上。这位本来不善言谈的经理说起未来,一腔止不住的激动之情。他说,我们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立志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健康产品供应商,让源自兰考的本草精华惠及全球更多家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圣方”力量。

陪同我的县里干部闫登峰及其考城镇的领导李良说,今天你时间不多,像今天你看的这些企业,在兰考可以说遍地开花,如今兰考,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在县委倡导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高招。比如像三义寨的特别品种改良西红柿、杜寨村的玉兰香蜜瓜、已经普及的零食新宠兰考密薯、自带光泽的大果花生、城关镇何寨的玉露香梨等等,这些产品正在批量走进北京的新发地,走进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甚至走进欧洲、走进东南亚的家庭餐桌。

走一趟兰考,被水灾造成的心理阴影顿时烟消云散,群众都说,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扶贫助农的好政策,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百姓的那种自信,那种豪迈乐观,让我感觉今日兰考确实从内到外变了样子。兰考,一个脱贫快十年的农业大县,正以崭新的非同寻常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