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大塘镇天冬百部的绿意葱茏,到马岭镇五指毛桃的“奶香”飘远;从茶城乡杉林间的灵芝“软黄金”,到富德村桃金娘的“网红”蜕变……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探索出“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荔浦市已发展林下种
从大塘镇天冬百部的绿意葱茏,到马岭镇五指毛桃的“奶香”飘远;从茶城乡杉林间的灵芝“软黄金”,到富德村桃金娘的“网红”蜕变……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林下经济为突破口,探索出“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荔浦市已发展林下种植5万余亩,涵盖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果品等食品关联品类,建成示范基地151个,覆盖97个行政村,带动4万余名农民增收,年综合产值超20亿元,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
日前,荔浦市茶城乡文德村板坡屯的杉树林间,300亩仿野生灵芝菌棒整齐排列,村民正忙着埋菌筒。“这‘宝贝’明年4月采收,鲜灵芝80元一斤,预计300亩年产值超200万元。”基地负责人黎富德说。
曾靠伐木为生的文德村,自2018年在荔浦市林业局指导下,依托杉树林温湿度、腐殖质优势发展灵芝种植,通过“村委+合作社+公司”模式,首批50亩便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如今,该村不仅建成300亩灵芝种植基地,还延伸出灵芝乌鸡养殖等配套产业,带动15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2.4万元。
类似的生态与经济双赢案例遍布荔浦:大塘镇绥福村依托喀斯特山区微气候,在200亩坡地种植天冬、百部等中药材,亩产6000—10000公斤,按每公斤7元收购价计算,亩均收益超4万元,吸纳50余名劳动力人均年增收1.8万元;大塘镇富德村则将“野生野长”的桃金娘,通过“线下采摘+线上销售”打造成“网红”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近年来,荔浦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一长三员”管护机制,将林下经济纳入“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协同体系,重点培育中药材、食用菌等食品类特色产业,形成“山上种树、林下种药、林间养殖”的立体农业模式。2023年,该市林下经济核心产业产值12.7亿元,去年达到12.8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2.9亿元,带动农民人均林下经济收入5200元,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8%。
“合作社管种苗、技术和收购,我们只管种。”马岭镇同善村村民韦延良正指挥挖掘机采收五指毛桃。作为荔浦五叶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他带动20户农户承包200亩闲置山林,让荒山变“聚宝盆”。
马岭镇探索的“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是荔浦林下经济规模化的缩影。该镇整合碎片化山林,由合作社与药企签订购销协议,提供“种苗—技术—销售”全链条服务,目前已种植五指毛桃、百部等中药材2500亩,亩均收入1万元。“我们每亩补贴500元,还聘请农技员每月指导,让农户‘种得好、卖得出’。”马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曾媛介绍,仅五指毛桃一项,全镇年销售额就突破2000万元,带动300余人就业。
双江镇永坪村则走出“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融合路:金秋时节,4000亩金球桂花开满枝,游客可采摘桂花、购买桂花酒、桂花蜜等深加工食品,带动餐饮、民宿增收千万元,实现“一花带活一方经济”;富德村桃金娘基地更借力电商,在抖音、拼多多开店,单场直播销量达2000公斤,让乡土果实销往全国。
在文德村灵芝基地,烘干车间的设备正在运转。“过去鲜灵芝一斤80元,加工成孢子粉则每斤能卖800元。”黎富德说,今年引入灵芝切片、孢子粉提取生产线后,产品附加值提升10倍,预计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荔浦市深知产业链延伸是关键,设立2000万元专项基金扶持深加工。目前,全市已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12家,开发灵芝孢子粉、天冬饮片、五指毛桃养生茶等30余种食品类深加工产品,15个产品通过SC认证,平均产品溢价超50%。
依托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荔浦推动林下食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荔浦灵芝、马岭五指毛桃等特色农产品。其中,荔浦市茶城乡仿野生灵芝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荔浦芋、荔浦马蹄、荔浦砂糖桔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明年把灵芝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还要建设研学基地。”荔浦市林业局局长卓荣金介绍,该市将深化“林长制”改革,今年实现林下经济面积突破8万亩,建成5个万亩级示范片区、20个千亩级特色基地,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突破8000元。
产业布局上,荔浦将重点打造“三带四区”:以茶城、东昌为核心的“灵芝石斛产业带”,以马岭、大塘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以双江、修仁为主的“花卉苗木+食品加工融合带”;同步建设林下养殖示范区、森林旅游体验区(聚焦食品采摘)、精深加工集聚区、电商物流服务区,形成多业态融合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未来,荔浦不仅要“靠山吃山”,更要“靠山富山”。作为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荔浦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林下经济成为富民强村的“绿色银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梁忠超 周俊远)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