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王曼昱在女单决赛中,第一局以11-13输给孙颖莎后,突然改变战术,用反手发球取代了常规的正手发球,紧接着围绕反手体系展开进攻,最终以4-2逆转夺冠。作为乒坛前辈,邓亚萍特意录了条视频,调整:“第一局输了之后,曼昱的反手发球很关键,让孙颖莎不太
“‘没有我莎,谁认识你邓亚萍’——当这条带着挑衅的留言出现在邓亚萍祝贺王曼昱夺冠的视频评论区时,不少乒乓球老球迷的手指停在了屏幕上”。
这是中国大满贯赛结束后的第三天,邓亚萍的那条祝贺视频已经有了百万播放,但评论区里的争议却比视频本身更热闹。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王曼昱在女单决赛中,第一局以11-13输给孙颖莎后,突然改变战术,用反手发球取代了常规的正手发球,紧接着围绕反手体系展开进攻,最终以4-2逆转夺冠。作为乒坛前辈,邓亚萍特意录了条视频,调整:“第一局输了之后,曼昱的反手发球很关键,让孙颖莎不太适应,这种应变能力值得年轻球员学习。”
可就是这么一句正常的祝贺,却引来不少饭圈女孩的不满。有人在评论回怼:“有啥好祝贺的?没有我莎,谁认识你邓亚萍啊?”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条留言竟得到了近千个点赞,还有人跟着附和:“就是,现在谁还知道邓亚萍是谁啊?”这些言论像一根刺,扎进了老球迷的心里。
他们记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19岁的邓亚萍穿着红色运动服,握着球拍在赛场上奔跑的样子;记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她卫冕女单、女双冠军时,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的样子;记得她连续8年稳坐世界第一宝座,成为乒乓球史上保持该排名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的样子。可现在的孩子,却连她是谁都不知道了。
邓亚萍生涯,是一部“前无古人”的传奇。1989年,16岁的她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就拿到了女双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以19岁之龄拿下女单、女成为中国乒乓球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之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她再次拿下女单、女双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蝉联奥运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也是中国奥运史上首位四金得主。
除此之外,她还拿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被外界称为“初代大魔王”。而她的传奇,不止在赛场上:从清华大学本科起步,她相继拿到硕士学位,最终获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完成了从运动员到学者的蜕变。
2001年,她用流利的英文发表申奥演讲,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助力,成为中国申奥代表团的“名片”。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知道邓亚萍是谁,看评论区就知道了。”有网友在评论区里感慨,“邓亚萍在乒乓球界,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有人说:“邓亚萍的点评很公正,作为前辈,连祝贺都不能说,这样的舆论环境太可悲了”。
更有老球迷回忆:“我小时候看邓亚萍比赛,她的拼劲让我爱上了乒乓球,现在的孩子只追现役,却忘了国球的风光是前辈们用成绩堆出来的。”
“‘没有我莎,谁认识你邓亚萍’——这句话的背后,是两代球迷的认知鸿沟。”对于年轻粉丝来说,孙颖莎是他们的“顶流”,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可对于老球迷来说,邓亚萍是“初代大魔王”,是国球的“奠基人”。
当我们为现役球员的胜利欢呼时,不该忘了:国球的今天,是邓亚萍们用一个个金牌、一个个冠军拼出来的;所谓“认识”,从来不是靠谁带红的,而是靠自己的成绩,就像邓亚萍说的那样:“乒乓球的传承,是前辈帮后辈铺路,后辈帮前辈延续荣光”。
可如果连前辈的祝贺都要被攻击,连前辈的贡献都要被遗忘,那这份传承,会不会断在我们手里?
资料来源于网络—Al辅助生成
来源: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