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国民党主席选举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蓝营内部更出现了政治操作,试图通过向大陆喊话,试图影响选情。
最近,国民党主席选举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蓝营内部更出现了政治操作,试图通过向大陆喊话,试图影响选情。
这种手段带有政治目的,让外界对国民党的立场产生质疑,
这场看似普通的党内选举甚至可能影响2028年大选格局。
这样的做法究竟会给国民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近期的国民党主席选举中,一些蓝营候选人似乎选择了模仿民进党的选举策略,故意将选举话题与大陆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这一操作吸引选民的注意。
郝龙斌作为候选人之一,公开质疑大量来自大陆的网军对其选举进行攻击,这一言论立刻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赵少康的言辞愈发激烈,直指大陆如果继续放任这种行为,等同于直接介入选举。
张亚中作为另一位候选人也加入了这一战斗,声称郑丽文就是通过大陆网军抹黑郝龙斌。
这三位候选人显然是有备而来,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郑丽文与大陆相联系,通过“抹红”的手段,让郑丽文在选民心中留下负面印象。
面对这样的攻击郑丽文回应得非常谨慎,郑丽文核心主张是 “坚守九二共识”、“以对话代替两岸冲突”、“反对大幅增加防务预算”。
她强调不能片面的去看待台海现状,任何想要改变现状的行动必须建立在和平的基础他批评现如今的大陆实力不断增强,根本不需要插手台湾选举,而这种指控无非是为了抹黑政敌、操纵舆论。
这场选举中,郝龙斌、赵少康、张亚中的言辞和行为让不少党内人士深感失望。
他们的言论不仅没有展现出国民党应有的国际视野和深度,反而让党内支持者和选民看到了一种过度依赖西方的态度。
这种倾向不仅在选民中造成了混乱,也让外界看到国民党在两岸政策上的摇摆不定和缺乏明确立场。
国民党内部存在深蓝、浅蓝、本土派等多个派系,不同派系对两岸政策的认知差异显著。
郝龙斌代表的传统建制派主张 “维持现状”,而张亚中代表的深蓝派坚持 “统一”。
在选举中郝龙斌通过向大陆喊话塑造 “强硬” 形象,试图压制深蓝派的批评,同时争取军公教群体的支持。
这种派系斗争迫使候选人采用激进话术巩固基本盘,加剧了两岸议题的工具化。
近年来台湾社会 “本土化” 意识上升,国民党若坚持传统 “统派” 立场,可能进一步流失中间选票。
2024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因 “统一表述” 被绿营攻击为 “卖台”,最终以 80 万票差距落败。
为避免重蹈覆辙,郝龙斌等人试图通过 “强化台湾主体性” 的表述争取浅绿选民,这与民进党 “去中国化” 的策略形成呼应。
民进党长期垄断岛内 “主权论述”,将 “反中” 包装为 “爱台” 的象征。国民党若不调整策略,可能被边缘化为民进党的 “应声虫”。
郝龙斌提出 “和中保台” 的口号,试图在 “抗中” 与 “亲中” 之间寻找平衡点,这实际上是对民进党 “抗中保台” 叙事的修正版回应。
不仅如此,国民党候选人频繁使用 “对等尊严”“民意共识” 等绿营话术,也反映出其在话语体系上的弱势。
随着局势的不断发展民进党方面的反应也逐渐显现。赖清德等民进党领导人似乎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国民党当前的态度和行为,正是他们所期望的,因为这种政治姿态让民进党在选举中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赖清德的阵营显然在暗中窃喜,因为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的混乱,使得他们的选民基础逐渐动摇,无法有效地与民进党形成真正的竞争。
而这场选举的最大看点之一便是,国民党是否能够走出这种政治误区,重新找回对两岸关系的信心和立场。
党内部分人士认为当前的局面实际上暴露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战略迷失,党内一些人为了赢得选举,不惜抛弃原本的两岸统一立场,转而与民进党的选举策略接轨,这无疑是自我限制、自我伤害的行为。
尤其是在两岸关系愈发复杂的今天,国民党如果无法坚守中华民族的情怀和统一大业,最终将会失去根基,陷入无法自拔的政治困境。
当前的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迷失,已成为其最大隐患。
海峡导报2025-10-07 _(国民党主席政见会台中场,郝龙斌怒批:散播谣言的才是敌人!
来源:晓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