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渐浓,学履不停。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2025年秋季,靖师附小教育集团“名师型教师研究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深度的学科教研活动。从集体备课到课例展示,从互动评课到专题微报告,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共研共进,在课堂
秋意渐浓,学履不停。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与辐射作用,2025年秋季,靖师附小教育集团“名师型教师研究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富有深度的学科教研活动。从集体备课到课例展示,从互动评课到专题微报告,老师们在思维碰撞中共研共进,在课堂实践中同思同行。
英语专场:
创新学科融合,探索英语新径
10月9日,英语展示活动在二小报告厅拉开帷幕。雒英老师执教六年级课例“Mr. Wood Teaches a Science Lesson”,围绕“伍德先生教科学”的场景,将英语语言目标与科学探究目标深度融合,让跨学科融合落实到课堂细节中。
评课研讨环节,金祎婷老师以“跨科融合是否‘真落地’”“核心素养是否‘真培养’”为议题,组织教师聚焦课例细节深度研讨。三个校区的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评课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最后,王治斌老师作主题微报告,将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与课例结合系统阐述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方法与思考,为英语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语文专场:
聚焦语文素养,深耕识字教学
语文教研活动于10月10日迎来集中展示,活动伊始,滕学红老师以《去外婆家》为依托,呈现了一堂层次分明的识字教学示范课。课堂上,滕老师严格遵循“由字到词,词到句”的认知规律,充分展现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巩固”的教学智慧,为低段识字教学提供了鲜活范例。
示范课结束后,教研组围绕课堂从七大维度展开深度评课:从课标的体现看,教学目标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识字、阅读的要求;从语文要素的落实看,识字方法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层层递进;从识字教学的方法看,“字—词—句”的进阶设计贴合学生认知;此外,课堂在朗读指导的渗透性、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度、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以及教学活动结构框架的逻辑性等方面,均得到参与教师的充分认可,评课环节也成为教师们分享经验、反思实践的思想场域。
王晓梅老师则带来《以有趣促有效——低段识字教学的思考》专题微讲座。她以《去外婆家》为例,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从“文化视角下的识字价值”“趣味化识字方法实践”“差异化识字策略实施”等方面展开分享,为教师们解决识字教学中的差异化难题提供了可行思路,讲座内容丰富且极具实操性,引发全场教师热烈共鸣。
最后,何乃娅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滕学红老师的课堂实践与全体教师的研讨成果,强调语文教学需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夯实基础,又要创新方法,并鼓励老师们将本次教研的收获转化为教学实践,持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专场:
为理解而教,探学习路径之“源”
10月11日,数学专场汇报在一小敷文楼报告厅举行。冯兴萍老师执教《水果店》一课,呈现“单元起始种子课”的生动实践。课堂中,同学们专注探究的眼神、踊跃展示的热情,到探究活动的层层递进,再到知识应用的精准落地,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教学的匠心与智慧。
示范课结束后,来自天津的援甘专家魏然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准的点评,魏老师指出:本节课突出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索与发展”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操作,并在交流中深化对小数的理解,有效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魏兴菊老师则围绕“以情景+问题串促进教学活动展开,助力核心素养落实”为主题作微报告,为数学教学注入理性与思辨的力量,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本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与统筹安排。最后马晓骋主任和李岩云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和精准点评,他们的发言不仅梳理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收获,更为我们后续的教学与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次教研,一次唤醒;一次展示,一次超越。本次集中教研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靖师附小教育集团名师共同体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课堂在深耕中焕发生机,教学在共研中实现突破,而教育的真谛,正蕴藏在这份永不停歇的追求与热爱之中。期待每一位教师带着研途所得,回归各自课堂,继续书写教书育人的动人篇章。
转自靖师附小
来源:才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