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空间站最近有了一个重磅新发现,就是科学家们在空间站返回舱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经过全新起名,新发现的微生物叫做“天宫尼尔菌”,英文名字“Niallia tiangongensis”。
中国空间站最近有了一个重磅新发现,就是科学家们在空间站返回舱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微生物,经过全新起名,新发现的微生物叫做“天宫尼尔菌”,英文名字“Niallia tiangongensis”。
这名字听起来就自带“太空户口”,为啥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前两个字“天宫”,这不就指的是我们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嘛。
那这新发现的微生物,是外星细菌?别急着脑补外星人入侵的剧情,它其实是地球微生物的“太空升级版”!
说到微生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脏”或者“病菌”,但其实它们才是地球真正的“老住户”,从深海火山口到南极冰层,哪儿都有它们的身影。而这次在天宫空间站发现的“天宫尼尔菌”,更是把生存技能点满了。
要知道一般太空辐射能轻易破坏生物的DNA,但这货却自带“修复工具”,所以它抗辐射。除了抗辐射,还抗氧化,能生成生物膜,会抱团,懂得相互保护。
那科学家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原来,神舟十五号的航天员早就用无菌棉签在舱内采样,本来也就是顺带的一流程,结果带回地球后一研究不要紧,好家伙,这居然是个全新物种!
而且它可不是偶然飘上去的,而是适应了空间站的极端密闭、微重力、高辐射环境,活成了微生物界的“特种兵”。
这让圈叔不仅脑洞大开,想到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移民火星,最先在太空站稳脚跟的会是谁?是穿着宇航服的科学家?还是……一帮细菌?
那发现它们,除了新物种的惊喜外,还有什么其他用处吗?还真有。
顺着细菌都能在太空环境中生存的这个劲儿研究下去,或许能帮我们设计更安全的太空舱,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能够研发新型抗氧化剂,说不定能用到护肤品或医疗里;还能为火星基地打前站,毕竟如果细菌都能活,人类是不是也有戏?
等等吧,总之会有很多新的实验课题可以继续下去了。
说完微生物,再来看看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的“惊天操作”,在天花板上做仰卧起坐!没错,就是字面意思的“天花板”。
在地球上,你健身得老老实实躺地板吧?但在太空,没有上下左右之分,航天员可以随便找个平面开练:墙壁、天花板,甚至飘在空中都能卷腹!不过别羡慕,这可不是为了秀杂技。
失重环境下,肌肉和骨骼每个月流失量相当于老年人一年!如果不每天锻炼2小时,航天员回到地球时可能连站都站不稳。所以他们的健身项目全是“地狱难度”的太空跑步机、无座垫自行车和类似举铁,但用的是特制弹性带的抗阻训练等等。
从“天宫尼尔菌”到航天员的极限健身,中国空间站正在变成一座太空版的“科学宝藏”。这些研究看起来遥远,但其实和地球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微生物的太空适应机制可能帮我们开发抗衰老药物;失重环境下的健身数据能优化康复训练方案;甚至未来移民外星时,如何避免微生物污染航天器?这些问题,现在就要开始找答案。
最后灵魂一问:如果连细菌都能在太空进化,人类离“星际文明”还远吗?评论区聊聊你的脑洞。
来源:风云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