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吴京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陷入近乎疯狂的调侃与解构,这样的局面没有人能扛得住。 此时此刻,吴京被逼至舞台一角,他当下的处境,甚至比多年以前因拍摄《战狼》现金断流卖房时更加危险。
吴京这一生,至少已经历三次全网大围剿。
前几次,吴京都靠着健壮的身体素质和令人羡慕的好运气完成极限突围。但是最近这一次,恐怕没有奇迹了,强如吴京终于也要扛不住了。
目前,吴京又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陷入近乎疯狂的调侃与解构,这样的局面没有人能扛得住。 此时此刻,吴京被逼至舞台一角,他当下的处境,甚至比多年以前因拍摄《战狼》现金断流卖房时更加危险。
我们先换个角度重新回顾一下吴京之前经历过的几次围剿与反围剿,然后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一次跟之前几次有那么大的不同。
对吴京的第一次围剿,爆发在《战狼2》上映之后。 随着这部电影取得票房巨大胜利,一场针对「战狼」和吴京的定向攻击就开始上演了。
第一轮攻击的目标,还停留在《战狼2》电影本身的内容层面,围绕诸多不符合现实世界规律的镜头和段落进行挑刺。 比较知名的,就是吴京率领车队,手持国旗穿越封锁线的名场面。
再就是类似用铁丝网接坦克炮、以及单兵击败携带重武器雇佣兵团的「不科学」战绩,嘲讽吴京是打了茅台血清的中国队长。 《战狼2》上映于2017年,当时大部分人确实没有在国产电影里见过这样的场面,所以一时间很多人都被带了节奏。
然而事实上,虽然有些镜头带有夸张成分,但现实世界竟然还真的有原型故事作为支撑,就连国旗车队这个最出圈的场面也有同款真实事件。
所以舆论很快就形成了一轮反转,对内容的攻击,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破坏。 场内无法有效杀伤,就在场外继续找突破口。 吴京有一个很突出的习惯,就是与人沟通时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特别丰富。
于是他在采访和出席活动时,有些看上去非常滑稽的挤眉弄眼,被做成了短视频和表情包,遭到一轮恶意传播,再配合上他同步讲述的一些炸裂言论,更加引爆网友对他的反感。 但是,这一轮攻势竟然也反转了。
首先,票房成绩说明一切,能赚钱的人,就是拥有最终解释权。面对网络上质疑《战狼2》是「中国区特供电影」的提问,吴京反问「怎么了,中国人的钱不是钱吗」,反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与肯定。
并且转年来到2018年,以中美爆发贸易战为转折点,国内大量年轻群体的爱国意识觉醒,吴京在声浪驰援中彻底打了一场翻身仗。围剿围剿,越围越好,名气与观众缘逆向上升,成为接下来几年时间内的文化图腾与符号。
自那之后,吴京几乎出现在每一部带有战争和爱国主义情节的影视作品中,仿佛拍这些题材不把吴京喊上,就像做麻婆豆腐不加肉末,味道总感觉哪里不对。
另一方面,观众也非常乐于观看吴京的电影。含京量高的电影,票房都不会太差,即便剧情内容仅仅达到差强人意的程度,也能至少拿到一个不会亏本的票房额度。 上升期过后,吴京迎来的还不是衰退期,而是更强的后劲。
在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直到《流浪地球2》上映这段时间前后,吴京的观众缘和大众好感度达到鼎盛的时代。人们更加乐于玩梗和调侃吴京,但情绪通常是特别善意和友好的,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至少存着几个吴京的表情包。
比如这个穿着「中国」夹克的表情包,被各种魔改和加字,流传范围之广,可以稳稳坐上中文互联网的传播总统山。 当人们喜欢你的时候,哪怕呼吸都是可爱的。 吴京身上发生过的大事、小事、琐事,都被拿出来开心一番。
比如他追老婆谢楠的直男举动,让很多人感慨铁汉柔情与纯爱的美好。 还有他与段奕宏、马丽等圈内艺人的早年互动,也被各种拉到放大镜下考古,成为他性情和耿直的佐证。
在吴京的大好局面下,第二次围剿却悄悄酝酿开始了。 既然吴京的热潮已经成为澎湃的大趋势,从正面压倒他已经不具有可能性。所以第二次的围剿手段,更加精巧与阴冷。
同样知名事件,一位名叫「孙国帅」的武打演员,曾经担任过吴京《攀登者》的替身,以模仿吴京在《战狼》中的造型,拍摄「任何邪恶终将绳之以法」系列短视频,突然在网络上爆火。 一个模仿者,本不算什么太值得注意的事。
如今成名的艺人和名人,谁还没几个借壳赚钱赚流量的「复制人」呢。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走向邪魅狂狷的程度。原本的系列视频充其量只是趣味土味,只是后续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带有明显恶意和丑化的二创视频,组成一个
看似恶搞孙国帅、实际是解构吴京的「昊京战狠宇宙」与「依托答辩」系列视频。
梗玩腻了,这股风潮很快就消失了。 论烈度,它看似没有那么尖锐刺激,在吴京长长的星途中也只占据了小小的时间片段,甚至吴京本人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和这个人,都不好说。 但回过头来再看,它可以被视为第三次围剿的铺垫与预演。
它至少在「暴击吴京」方面做到了两件之前没有做到的事: 第一是将吴京拉下了神坛,在带有爱国属性的文化神像之上,泼上一盆莫名其妙的臭大粪;第二是终于找对了方向和手段,无论是谁想要把吴京彻底拉下来,只有第三方解构、让吴京小丑化最有效。
那么第三次围剿,也就在今年下半年的暑期档如约而至了。 吴京的鬼畜、恶搞、AI视频,正在以令人发毛的速度和效率迅速铺满全网。假如你最近喜欢刷短视频,那么每隔几条就会看到一条吴京。 他的风评和口碑正在光速消解与滑坡。
乱拳之中,藏着对吴京的致命杀招:人们找到了一段吴京早期的采访,他面带自豪的大谈自己的家庭身份,家中长辈都在前朝任职,并且自称是正白旗。 在民族情绪觉醒的环境中,吴京当年的随口发言变成正中眉心的核弹。
年少入圈,中年依靠《战狼》成长为巨星,之后吴京便持续遭遇大大小小的围剿,直到这一次发生之后,我认为吴京终于扛不住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之前几次突围中,作品底蕴和时代大势站在了吴京的一边。
硬邦邦的票房带货能力无可辩驳,外加中美对抗的大背景,冲在文化战线的吴京,无论他自身意愿如何,都成为了那个扛起长枪短炮的排头兵。 那段时间,吴京越难,观众越爱。 但是这一次,天时地利人和,吴京哪一头都不占。
宏观角度而言,大多数人已经看腻了吴京了。哪怕人们再喜欢你,看久了也会腻味和厌烦的。人类的生物构造未必喜新,却一定厌旧。 像沈腾、岳云鹏这样的喜剧明星,出席春晚、参演电影数年之久,也难免被吐槽「没有突破、看着就烦」。
像雷佳音这样的天生带有观众缘的商业片百搭款挂件,也被吐槽「怎么又是你、怎么老是你」,走到人人巴不得他远离视线范围的程度。 吴京停留在镜头之下的时间和强度,远远胜过上面这几位,再强大的群众基础也该消耗殆尽的时候了。
围剿吴京,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同时,前面提及的危险发言,也是换任何人来都扛不下来的重磅杀招。
目前的舆论环境远比前几年更加凶险,而吴京这番言论所关联的,恰恰还就是房间里最大的那只大象,是中文互联网最敏感的议题,谁碰谁死。
举个圈外的例子,前段时间上线的国产单机游戏《明末:渊虚之羽》,只是因为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末清初、却没有出现清军实力,就在上线后招来铺天盖地的骂声,在各种平台被打出大量低分。 最重要的是,解构与恶搞,目前仍然是对明星效应的致死毒药。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公关手段,一旦趋势已经形成,艺人拿这个毫无办法,只能两手一摊。 它的杀伤力就在于,当你经历过解构与恶搞之后,无论在舞台上想要扮演什么正经角色,观众都会偷偷捂嘴笑出声,因为无论你眼中的自己是谁,观众的眼里,你就是小丑。
写到最后,我有点无力感。 如果有心人记录下对吴京的整个围剿过程,再将它提炼成一套模版与教科书加以吸收,别说吴京扛不住,换任何艺人来,我想都没有抵抗能力。
人人自危,谨言慎行,随时做接受最差的结局打算,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每个艺人的必修课了。
来源:星娱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