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骂以色列,6个阿拉伯国家一直秘密给以军情报对付哈马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22:20 1

摘要:10月11日,《华盛顿邮报》透露,尽管在加沙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进行了猛烈的公开谴责,但其中几个大国其实一直秘密地与以色列保持了密切的军事和情报合作。目标当然是对付哈马斯和伊朗。

10月11日,《华盛顿邮报》透露,尽管在加沙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进行了猛烈的公开谴责,但其中几个大国其实一直秘密地与以色列保持了密切的军事和情报合作。目标当然是对付哈马斯和伊朗。

至少有6个阿拉伯国家——沙特、埃及、约旦、阿联酋、巴林和卡塔尔——参与了一个被称为“区域安全结构”的机密区域防御框架。科威特和阿曼被列为未来的潜在合作伙伴。

这个看似矛盾的联盟,本质上是美国精心搭建的中东安全拼图。过去三年间,即便加沙战火纷飞,这个秘密组织的安全峰会和联合演习也从未中断。

坎贝尔堡的那次会议只是冰山一角,文件显示,参与国不仅共享哈马斯的动向情报,还定期交换关于叙利亚局势、也门胡塞武装和ISIS残余势力的最新报告。

沙特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枢纽角色,其情报机构不仅向以色列提供叙利亚境内俄罗斯、土耳其和库尔德人的活动信息,还在一次闭门简报会上,与美国官员共同分析了胡塞武装的导弹部署情况。

这种合作深度远超外界想象——当阿拉伯民众在街头抗议以色列对加沙的空袭时,他们的情报部门却在向以军提供精确的目标定位数据。

以色列能成为这个阿拉伯联盟的"秘密伙伴",与其强大的情报能力密不可分。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年8月公开宣称,以色列是"五眼联盟"之外的"第六只眼",这种自信并非空穴来风。

摩萨德、辛贝特和"阿曼"三大情报机构构建的网络,早已渗透到中东各个角落。

2024年,摩萨德在德黑兰成功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2021年对伊朗纳坦兹核设施发动的网络攻击,导致其电力系统瘫痪;甚至在今年针对伊朗核科学家的秘密行动中,摩萨德特工直接致电20多名伊朗高级将领发出死亡威胁。

这些"战绩"让阿拉伯国家意识到,与其继续将以色列视为死敌,不如借助其情报优势应对更紧迫的威胁。正如《华盛顿邮报》援引的分析所言,在生存利益面前,意识形态的分歧变得不堪一击。

伊朗及其区域代理人,才是这个秘密联盟真正的靶心。美军中央司令部的内部简报直接将伊朗描述为"邪恶轴心",文件中标记着加沙和也门导弹威胁的地图,被同步分发给"五眼联盟"成员国。

对沙特而言,胡塞武装的导弹袭击是切身之痛;对埃及和约旦来说,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扩张直接威胁边境安全;而阿联酋和巴林则担忧伊朗在波斯湾的军事存在影响能源运输。

这种共同的安全焦虑,让这些长期奉行反以政策的阿拉伯国家放下了历史恩怨。

当卡塔尔的Al-Jazeera电视台每天播放加沙平民伤亡的画面时,卡塔尔情报部门却在向以色列传递哈马斯的通讯频率;当埃及政府公开呼吁以色列停火时,其边境检查站却在协助以军拦截运往加沙的物资。

这种分裂的行为模式,恰恰反映了中东政治的残酷现实: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国在这个利益棋局中扮演着操盘手的角色。通过构建"区域安全结构",华盛顿不仅巩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合作,更将以色列这个传统盟友深度嵌入中东安全体系。

作为交换,阿拉伯国家获得了美国的军事保护承诺和先进武器装备,而以色列则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区域合法性。

这种安排看似完美,却暗藏致命漏洞。9月24日,伊朗情报部长哈提卜突然宣布,其部门在6月成功获取并转运了以色列核设施的大量敏感文件;

更早之前的6月,以色列疑似利用电影公司开展针对伊朗的"蓝色信息"网络招募行动被曝光。这些谍战交锋表明,这个秘密联盟并非铁板一块,其成员间的相互猜忌和伊朗的反制能力,都可能随时打破脆弱的平衡。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阿拉伯国家国内的舆论压力。当约旦国王在电视上谴责以色列"屠杀平民"时,约旦情报部门却在与摩萨德共享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的名单;

当巴林民众抗议美国驻巴使馆搬迁时,巴林安全部队却在协助以色列监控境内的什叶派社区。这种双重标准正在侵蚀这些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华盛顿邮报》的泄密文件显示,阿拉伯国家官员在私下沟通中多次表达对以色列"不受约束"的担忧,他们既需要借助以色列的情报打击共同敌人,又必须在公开场合维持反以立场以安抚民众情绪。这种走钢丝式的外交,考验着每个参与者的政治智慧。

加沙战争的持续,让这个秘密联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10月10日,以色列政府批准结束加沙冲突的协议,包括撤军和换囚条款,中国外交部随即表态支持"全面永久停火"和"两国方案"。

国际社会的压力与阿拉伯民众的反战情绪交织在一起,迫使参与"区域安全结构"的国家重新评估其策略。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伊朗的威胁依然存在,美国的安全承诺没有动摇,这种基于利益的秘密合作就不会轻易终结。

中东各国在生存危机面前,总会做出最现实的选择——哪怕这种选择看起来如此矛盾和荒诞。

在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外交辞令与情报暗战的双重奏还将继续上演。当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高举巴勒斯坦国旗时,他们的情报官员或许正在加密频道里与以色列同行交换情报。

这种分裂的表象背后,是中东地缘政治最底层的逻辑:所有的立场都可以谈判,所有的原则都可以妥协,唯有利益是永恒的指南针。

正如那些参与"区域安全结构"的国家所展现的,在生存与利益的天平上,意识形态和民众情绪终究只是可以权衡的筹码。这场没有硝烟的情报战争,远比加沙的炮火更能揭示中东乱局的本质。

参考资料:

内塔尼亚胡谈美以情报共享:以色列是“五眼联盟”外非常强大的“第六只眼”——上观新闻

来源:云鹤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