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卖烧饼的老婆婆生前做善事,死后被阎王封了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21:53 1

摘要:清河县有个卖烧饼的苏婆婆,年过六旬仍每日清早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叫卖烧饼。她的烧饼做得香脆可口,价格又公道,若是遇上穷苦人家,常常多送一两个,自己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清河县有个卖烧饼的苏婆婆,年过六旬仍每日清早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叫卖烧饼。她的烧饼做得香脆可口,价格又公道,若是遇上穷苦人家,常常多送一两个,自己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苏婆婆,您这么大年纪,该享享清福了,何必日日操劳?”街坊邻居常这样劝她。

苏婆婆总是笑呵呵地回答:“闲着也是闲着,活动活动筋骨,还能与人说说话,挺好。”

其实,苏婆婆有个不为人知的习惯——每卖九个烧饼,第十个必定免费送给需要帮助的人。有时是给饿肚子的乞丐,有时是给囊中羞涩的书生,有时是给带着幼子的妇人。这个习惯她已坚持了三十年,从未间断。

这一日,寒风凛冽,苏婆婆照常出摊。时至晌午,她正准备收摊回家,忽见街角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冻得瑟瑟发抖。苏婆婆毫不犹豫地拿出篮中最后两个烧饼,又从怀里掏出捂热的半壶米酒,一并递给老汉。

“快吃吧,天冷,喝口酒暖暖身子。”苏婆婆说道。

老汉接过烧饼和酒,狼吞虎咽地吃完,这才抬头看着苏婆婆,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老人家,您每日如此助人,可有所求?”

苏婆婆摇摇头:“人生在世,谁没个难处?能帮就帮一把,图个心安罢了。”

老汉点点头,不再言语,起身离去。苏婆婆不知,这老汉实则是地府巡游的鬼差,特来人间考察她的善行。

当夜,苏婆婆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她的魂魄飘飘荡荡,不觉间来到一处雾气弥漫之地,眼前是一座高大的城门,上书“鬼门关”三个大字。

苏婆婆这才意识到自己已死,心中不免有些惆怅。随着众鬼魂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一座宏伟殿宇前,牌匾上写着“阎罗殿”三字。

殿内肃穆威严,两旁站着牛头马面等鬼差,堂上端坐着阎王爷,面容威严却不失慈祥。苏婆婆跪下行礼,心中忐忑不安。

“苏氏,你阳寿已尽,本该投胎转世。然本王查阅生死簿,发现你一生行善,三十年如一日,可有此事?”阎王爷开口,声如洪钟。

苏婆婆恭敬回答:“回阎王爷,老身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足挂齿。”

阎王爷颔首:“阳间行善者不少,但如你这般持之以恒者却不多见。你可知你那烧饼摊,受过你恩惠的有多少人?”

苏婆婆摇头。阎王爷令判官展开功德簿,念道:“三十年来,你共送出烧饼一万零九百五十个;曾收留无家可归者七人;资助贫困书生三人考取功名;瘟疫期间,你不顾年迈,日夜照顾病患...这些可都属实?”

苏婆婆惊讶不已,这些陈年旧事,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没想到地府竟有详细记录。

“老身...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苏婆婆低声道。

阎王爷面露赞许之色:“善不分大小,贵在坚持。地府新设一职,名曰‘慰魂使’,专司安抚新到亡魂,消解其怨气与恐惧。本王欲任命你担任此职,你意下如何?”

苏婆婆怔住了:“老身一介草民,无才无德,怎能担此重任?”

“正因你来自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才最合适不过。”阎王爷道,“况且,此职无需严刑峻法,只需一颗慈悲心肠。”

苏婆婆思索片刻,问道:“若老身接受,可否偶尔回望阳间,看看那些老邻居?”

阎王爷笑了:“此为小事,准了。”

于是,苏婆婆便成了地府首位“慰魂使”,官从七品,配有单独府邸和两名鬼差随从。

上任第一天,苏婆婆便遇上了难题。一个女子亡魂哭得肝肠寸断,原来她难产而亡,留下尚在襁褓的女儿。任凭鬼差如何劝说,女子都不肯喝孟婆汤过奈何桥,生怕忘了女儿。

苏婆婆走上前,柔声道:“我也是做母亲的,懂得你的心情。”

女子抬头,见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婆婆,哭声稍缓。苏婆婆接着说:“你舍不得女儿,可曾想过,你在此徘徊不去,你的牵挂反而会成为她的负担?放下,有时才是最好的爱。”

女子望着苏婆婆:“可我这一走,谁还记得我曾那么爱她?”

苏婆婆微笑道:“天地会记得,轮回会记得。母爱从不因死亡而终结。你若真心为女儿好,就该祝福她此生安康,来世有缘再续母女情。”

女子沉思良久,终于含泪喝下孟婆汤,步入轮回。一旁的鬼差无不佩服苏婆婆的劝导之能。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婆婆安抚了无数亡魂。她不像其他地府官员那样威严刻板,总是耐心倾听每个亡魂的诉说,理解他们的痛苦与不舍。深得阎君赏识。

这一日,阎王爷召见苏婆婆:“苏爱卿,你任期将满,可按地府规矩选择投胎转世,或继续留任。你意下如何?”

苏婆婆早已想好:“回阎君,老身愿继续留任。见众生之苦,感同身受;助人解脱,心方安宁。”

阎王爷满意地点头:“既然如此,本王再交你一项重任。近年来阳间战乱频发,冤魂增多,地府已不堪重负。你可有良策?”

苏婆婆思索片刻,道:“老身以为,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未然。可否派鬼差入梦警示阳间权贵,莫要轻启战端?同时,在阳间多寻代言人,传播善念,减少恶行。”

阎王爷叹道:“谈何容易!阳间之人,多为利益所驱,少有听劝者。”

“能劝一个是一个。”苏婆婆坚定地说。

此后,苏婆婆更加忙碌。她不仅管理地府事务,还不时前往阳间,点化有缘人。有趣的是,她总是不忘带上自己特制的“心安烧饼”,分给地府同事和阳间的有缘人。

据说,吃了苏婆婆的烧饼,心地善良者会更加坚定,心存恶念者则会反思己过。久而久之,“心安烧饼”在地府和人间都小有名气。

一日,苏婆婆在奈何桥边安抚一个年幼的亡魂。那孩子因害怕而不肯过桥,苏婆婆便拿出一个烧饼,轻声说:“吃了婆婆的烧饼,就不怕了。桥那边,你娘亲正在等你呢。”

孩子半信半疑地接过烧饼,吃完后果然露出笑容,欢快地跑过桥去。

孟婆在旁看见,笑道:“苏婆子,你这一手,都快抢了我的差事。”

苏婆婆也笑了:“咱们各司其职,你让人忘记前尘,我让人放下执念,都是为让他们安心上路。”

两位婆婆相视而笑,成为地府一道独特的风景。

苏婆婆的故事渐渐在阴阳两界传开。人们都说,地府有位卖烧饼出身的官,心怀慈悲,专解人心结。阳间甚至有人开始供奉“苏婆婆像”,祈愿家人亡魂能得她安抚。

阎王爷得知后,对判官笑道:“当年破格录用苏婆婆,实乃明智之举。可见善心与智慧,胜过严刑峻法。”

而苏婆婆自己,仍保持着生前的习惯——每帮助九个亡魂,第十个必定亲自护送过奈何桥,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直到他们安心踏上轮回之路。

有人问她为何如此,她答:“生前卖的是果腹的烧饼,死后‘卖’的是安心的烧饼,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人也好,鬼也罢,需要的不过是一份温暖与理解。”

这或许就是苏婆婆能在地府官运亨通的秘诀——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她始终是那个心怀善念、懂得倾听的卖烧饼婆婆。

而在清河县,至今仍流传着苏婆婆的传说。有人说曾在梦中见到她,她还是推着那辆吱呀作响的小车,车上堆满了香喷喷的烧饼,见到熟人,便会送上一个,笑着说:“尝尝吧,吃了心安。”

那烧饼的香味,据说能让人记起生命中所有温暖美好的时刻,从而心生勇气,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而这,正是苏婆婆留给世间最珍贵的礼物。

来源:直率漂流瓶0i5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