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言:山姆给了有友食品增长助力,却也留下 1.4 亿压款 “包袱”,其金额超净利润、占营收近九成,让企业陷入业绩与资金的两难。
引言:山姆给了有友食品增长助力,却也留下 1.4 亿压款 “包袱”,其金额超净利润、占营收近九成,让企业陷入业绩与资金的两难。
泡椒凤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我们在日常追剧或是嘴馋的时候,手中必备的小零食之一。
图源:网络
金黄的凤爪裹着透亮的泡椒汁,一口咬下酸辣劲直窜味蕾,既解腻又过瘾的口感,让它成为国民级休闲零食的代表。而说到泡椒凤爪,就离不开中国 “泡椒凤爪第一股”—— 有友食品。
图源:有友食品官网
作为国内率先以泡椒凤爪品类切入资本市场的企业之一,有友食品曾凭借对传统风味的独到把控力,在百花齐放的休闲食品赛道中崭露头角,稳稳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位置。
早年,它依靠商超、便利店等传统渠道,将泡椒凤爪送进千家万户,“有友” 二字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心中泡椒凤爪的代名词。可随着消费习惯变迁,线下流量分散、线上竞争加剧,传统渠道的增长乏力让这家 “老字号” 陷入增长瓶颈。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姆这类大型连锁会员店,才成了有友食品眼中破局的关键。
图源:网络
本以为借助山姆的流量红利,能重现 “泡椒凤爪第一股” 的荣光,却没料到这场合作从一开始就带着 “双刃剑” 属性。
山姆曾助力有友食品创下了月销3000万的亮眼成绩,可这份成绩的背后,也伴随着山姆压款1.4亿的巨大压力,这一金额不仅占其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总额近九成,更直接超过了同期净利润,让看似光鲜的业绩背后,藏着难以言说的资金周转焦虑。
单季收入破亿VS1.4亿应收账款
山姆既是“救命稻草”也是“资金枷锁”
在与山姆牵手前,有友食品正深陷传统渠道的增长泥沼。
因客观因素,导致其长期依赖的商超等传统渠道活力尽失,2022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连续两年下滑。对于有友食品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图源:股市通
当传统渠道增长陷入停滞,山姆的出现,曾让有友食品看到了 “柳暗花明” 的希望。
山姆在中国市场面向的群体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这群具备强劲购买力与品牌忠诚度的
消费者,正是有友迫切需要的目标客群。
图源:网络
因而,这份希望,直接体现在一组极具冲击力的业绩数据里 ——与山姆“牵手成功”之后,有友食品的营收和净利润均较同期增长超40%,一举扭转之前的颓势。
图源:有友食品2025年半年度报告
更值得一提的是爆品 “脱骨鸭掌” 的亮眼表现。依托山姆的会员流量、场景陈列优势,这款产品在山姆渠道创下了月销 3000 万的佳绩,成为继泡椒凤爪之后,有友食品又一个 “现象级” 单品。
图源:21经济网
然而,就在业绩光环的背后,一场关于资金的隐忧正悄然发酵。2025 年中期业绩会上,有友食品 1.56 亿元的应收账款总额被推至台前,其中 1.4 亿元的欠款方直指山姆,占比逼近九成。
图源:新浪财经
这一困境源于山姆强势的话语权。作为零售巨头,山姆通过 “高质价比” 策略要求供应商让利,同时将账期延长至 60-90 天甚至 120 天以上,本质上是将资金压力转移给上游。
对有友而言,这意味着需先行垫付鸭掌采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全链条成本,销量越大,资金占用规模越高。为缓解压力,有友甚至被迫参与沃尔玛的 “供应商减排激励” 计划,投入资金建设光伏项目以争取账期缩短,陷入 “越缺钱越投钱” 的悖论。
图源:南方都市报
从单季收入破亿的狂欢,到 1.4 亿应收账款压顶的焦虑,山姆之于有友食品的意义,早已不是简单的 “合作伙伴”,更像是一把 “双刃剑”—— 用好了能劈开增长困境,用不好则可能划伤自己的资金命脉。这场看似风光的合作背后,藏着的是有友食品难以言说的无奈与风险。
从小厂到上市企业
有友食品的“凤爪传奇”
当山姆渠道的 “双刃剑” 效应让有友食品陷入艰难博弈时,或许我们可以暂且放下当下的纠结,不妨将目光拉回更早的时光,从品牌发展的起点中探寻线索。
图源:有友食品官网
倘若不是当年那款泡椒凤爪创下“一战成名”的结局,为品牌打下坚实根基,如今这场围绕机遇与枷锁的讨论,或许根本无从谈起。
毕竟,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凤爪”就成了刻在品牌基因里的核心标签。而正是这份深度绑定,为其后续在山姆创下收入过亿的亮眼成绩,提供了关键支撑。
图源:网络
有友食品的故事,始于重庆。鹿有忠发现,市面上的凤爪多以卤味,酱香为主。灵机一动,将地方特色的泡椒风味,与大众接受度高的凤爪结合,带着这份想法,有友食品的初代泡椒凤爪应运而生。
最初,有友泡椒风爪仅在重庆本地的农贸市场售卖,凭借“一口入魂”的口感迅速积累口碑,逐渐成为出游追剧时的休闲小零食。
2000年后,随着中国商超的崛起,有友食品抓住了这一红利,开启了自己的“商业版图”。
图源:有友食品官网
一方面,有友食品与全国性连锁商超达成合作,将泡椒凤爪送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的货架;另一方面,深耕区域性便利店和夫妻老婆店,覆盖下沉市场的消费场景。凭借两大杀手锏,让有友食品成功走进了千家万户。
深耕多年,2019 年,有友食品成功登陆 A 股,成为 “泡椒凤爪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上涨 44%,市值一度突破30亿元。
图源:有友食品官网
只是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位 “凤爪大佬” 会在消费习惯变迁的浪潮中,遭遇传统渠道增长乏力的困境,转而将山姆视为破局的关键。
从“救命”到“依赖”
为何有友食品深陷山姆困局?
当山姆从曾解燃眉之急 “救命稻草” ,慢慢蜕变为困住发展脚步的 “依赖枷锁”,有友食品如今陷入的困局,其实并非毫无征兆的偶然 —— 背后是渠道的长期 “偏科” 与产品的过度单一,两大短板叠加,让它在市场变革中失去了选择的主动权,最终不得不将山姆视为 “唯一解”,一步步陷入依赖的漩涡。
先看渠道端的 “偏科” 之痛。有友食品的渠道布局,始终带着浓厚的 “传统烙印”。数据显示,线上渠道收入仅占6%。这种 “线下独大、线上微弱” 的结构,在消费习惯向线上迁移的浪潮中,早已暗藏危机。
图源:有友食品2025年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如果说渠道的“偏科”让有友食品失去了市场主动权,那么产品结构的单一则更加致命,这也是让有友食品失去抗风险能力、只能依赖山姆的关键。
近年来的有友食品在品类拓展上颇下功夫,但始终“浅尝辄止”,难以满足当下年轻人对健康的需要以及多品类的要求。
图源:有友食品2025年半年度报告
更重要的是,有友食品在产品创新能力上始终疲软,让有友食品逐渐失去了品牌活力。从研发投入来看,虽然有友食品在近年持续加大对研发产品的投入,但与竞争品牌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多种类的产品相比,有友食品的传统凤爪味道单一。当消费者被更多元的产品吸引时,自然会面临“审美疲劳”的困境。
休闲食品赛道竞争加剧
“凤爪巨头”现状几何?
一边是休闲食品赛道持续扩容的行业红利,一边是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残酷现实,身处其中的 “泡椒凤爪第一股” 有友食品,正经历着 “机遇在前、困境在侧” 的复杂现状。
从赛道整体来看,休闲食品行业仍处于 “增量时代”,机遇清晰可见。近年来,国内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以年均 4% 以上的速度稳步增长,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图源:中商情报网
同时,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渠道的崛起,也为企业带来了触达消费者的新路径。可以说,整个休闲食品赛道仍充满机会,只要能抓住趋势,就能找到增长突破口。
图源:中国新闻网
再看有友食品的现状,尽管有友食品存在产品单一的短板,但核心单品泡椒凤爪数十年积累的品牌势能,仍是其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
作为“泡椒凤爪第一股”,有友食品凭借先发优势,早就将泡椒凤爪与自身品牌深度绑定。在不少消费者的心中,有友凤爪依旧是心头的“白月光”。
从数据来看,有友凤爪经过市场长期验证,拥有一批忠诚度极高的“老粉”,这部分消费者多为30-50岁的中年群体,消费习惯稳定,对品牌信任度强,构成了产品销量的“基本盘”。
图源:有友食品官网
此外,线上渠道的 “后发优势” 也值得期待。尽管有友食品线上布局滞后,但当前直播电商、私域流量等新模式已相对成熟,无需再 “摸着石头过河”。形成“线上+线下”的驱动模式,提升用户粘性,掌握市场主动权,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写在最后
有友食品与山姆的合作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食品企业在渠道转型中的机遇与陷阱,更沉淀下值得全行业深思的核心教训:“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或许能带来短期的业绩爆发,却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暗藏着足以颠覆企业的经营风险。
图源:网络
从有友食品的案例不难发现,在消费升级与渠道变革的浪潮中,“增收” 与 “风控” 的平衡,早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题。盲目追求短期增长而忽视风险,或因惧怕风险而错失转型机遇,都不是长久之计。
期待作为 “泡椒凤爪第一股” 的有友食品,能从当前的困局中吸取教训,在渠道多元化、产品创新、资金管理上找到适合自身的破局路径,重新激活 “国民凤爪品牌” 的活力。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