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名字真好,让人想起“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句子,气象万千。可湘波他人却是那么平常的,那么朴素的,反而像北方的河在午后阳光下安静时的样子,温润得很,朴素得很。
湘波来了。
这名字真好,让人想起“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句子,气象万千。可湘波他人却是那么平常的,那么朴素的,反而像北方的河在午后阳光下安静时的样子,温润得很,朴素得很。
老同学见面,没有虚的,自然牵上了手;坐下来,自然也谈起了过往。我的眼光先落在他那件浅黄色T恤上——上面印着他为春晚设计的兔圆圆。这装扮虽显得年轻,却更衬出湘波的那份憨厚气。我打趣道:“湘波,你设计的那些什么兔、什么虎、什么马,真是越看越跟你一个样儿!特别是神态!”他听了,憨憨地笑起来,眼角漾出细纹。话题,也就这么自然地开始了。
高剑父纪念馆展厅里,正展出我另外一位老同学林汉钦的写意山水,云山雾罩,气象苍茫,笔意率真。我们并肩站在画前,他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双总是带笑的眼睛里,此刻却沉淀着一种研究者般的专注与深邃。突然说前言里有错字。我一看果然。他这人,外表朴实得像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内里却藏着锦绣文心。
寻一处静室,泡一壶清茶。茶烟袅袅中,时光仿佛也跟着柔软、倒流了。
忆起了过往,忆起了同窗。话匣子一开,自然就问起了广州美院读研时的那一届四位同学。蔡拥华如今在广州美院任副院长,读书时就是最沉稳有内涵的那个,如今这份沉稳更是添了几分厚度。胡震呢?广州美院的教授,从朋友圈看他每天过着半学者半菜园的生活,读书写字,莳花弄菜,也很是写意。
当然,每一次的话题总少不了张彦,我们说起九十年代曾去的太行山。在太行山里,张彦满山遍野地跑,找写生的角度;湘波也满山遍野跑,感觉四处在拈花惹草,一看就是大半天,研究花鸟画的就是不一样;我呢,你猜猜?他们在看山画山、看花画花,我在……倒更像是在山里拾荒。
此时的我,竟想不起陈湘波本是位画坛名人——想不起他是位名画家、名专家,甚至是想不起那些让他声名远扬的央视春晚主标志的设计。脑海里翻涌的,尽是那时候同学间的好玩的事、好真的情。只记得我们一起驾车北上,当然也记得,路边小摊那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在微凉的清晨,暖了身子,也暖了岁月。
话头不知怎的,就转到了关山月先生的《绿色长城》。这一下,便真正说到了他的“家珍”上。湘波是关山月美术馆的前掌门,眼神立刻亮了起来,如数家珍。从笔墨构图到时代精神,再到背后深沉的家国情怀,他娓娓道来。那已不是简单的评画,是一种精神的共鸣。而且评述有理有据有节,学问做深了,就是不一样。
华灯璀璨,夜色正浓,我开车送他回酒店。车停稳,他下车,冲我摆摆手,转身走入那片灯火阑珊里。我没有下车,老同学之间,不需这些虚礼。
在车里,静静地望着他的背影。那个朴实憨厚的身影,一步一步,稳稳地融进那片夜色里,再也寻不见。忽然明白,原来这大江东去的气象,终究要化作这样温润的余波——带着萌虎的憨态,带着太行山的花草香,带着同窗们的情谊,静静地、暖暖地,流向更远的地方。
岁月流转,我们都添了华发,可这湘水余波般的温润,却愈发醇厚了。
(文/李琰,广州高剑父纪念馆馆长,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会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艺术家简介
陈湘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艺术中心(中方)主任、一级美术师(技术二级)。2022年、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视觉形象“瑞虎”、“兔圆圆”总设计,2024年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logo、吉祥物总设计。2023年第二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目前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策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第七届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深圳慈善会(深圳市关爱基金)陈湘波艺术公益基金发起人,深圳市六届、七届人大代表。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