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六合社区:焕新升级 打造年轻态潮流社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15:08 1

摘要:棕树营街道六合社区聚焦辖区老旧小区多、社区配套设施老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社会治理难题,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创新实施“院坝共治理事会+社区合伙人”机制,催发治理能量,推动了多元力量参与、社会资源聚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老街区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网

棕树营街道六合社区聚焦辖区老旧小区多、社区配套设施老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社会治理难题,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创新实施“院坝共治理事会+社区合伙人”机制,催发治理能量,推动了多元力量参与、社会资源聚集、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老街区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网红打卡地新地标,成就了一个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生长型社区”。

党建引领

“社区合伙人”同心共治

六合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实施“社区合伙人”模式,以“空间换服务”打破资源壁垒,为社区注入多元动能。将招募对象精准划分为商业企业、能人达人、社区志愿者三大类别,着力打造多元参与的治理共同体。

在商企合伙人招募方面,深入开展“走百楼、访百企”行动,通过“走进去”解决企业需求,引导企业“走出来”参与治理,推动楼宇经济与社区服务协同发展。目前已有35家商企加入合伙人队伍,涵盖法律咨询、医疗服务、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

在能人达人合伙人挖掘方面,推出“巷小匠”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挖掘隐藏于街巷间的维修达人、园艺能手、书画老师、调解专家、快递员、外卖员等各类“治理人才”400余人,让“民间高手”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社区服务的可靠力量;

在社区志愿者培育方面,深入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联动机制,围绕“听、说、读、写、做”五个主题,打造“老昆明”故事会、“杂书有约”读书分享会、“小手绘老城”亲子体验、“非遗匠心”工作坊等品牌活动。培育出包括文化服务、助老帮扶、环境治理等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人数达12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3785小时。同时建立公益反哺机制,用运营收益反哺社区基金,专项用于支持社区更新与文化惠民活动,形成“资源共享、服务共建、利益共赢”的治理新格局,让社区服务从“单一供给”转向“多元共创”。

人文提温 “街坊议事”暖心解民忧

六合社区党委以践行“马关经验”为抓手,创新“1+3+X”共治架构,将“街坊议事”与多元参与深度融合。

在社区内开辟“议事茶馆”角落,将社区议事会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引导居民在文化氛围中共商社区事务。以“唤醒老昆明记忆”为核心,将传统“街坊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让老社区焕发人文温度。

依托“院坝议事会”“街坊理事会”等平台,邀请老居民、老商户担任“社区记忆官”,在讨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时,吸纳楼宇商圈代表、爱心商户等力量,建立“提、议、决、评”闭环议事机制,每月定期召开议事会。

同步征集老昆明街巷故事、传统生活习俗。例如,在解决车位产权归属纠纷时,结合老街区规划历史,既化解矛盾又梳理出“六合巷老字号变迁”脉络;通过挖掘闲置场地打造“老昆明杂书馆”,收集旧物件、老照片百余件,定期举办“街坊故事会”,让居民在回忆中凝聚共识。今年已通过该模式有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5件,实现“议事即忆事,解困即留根”。

潮流破圈 “网红社区”匠心树品牌

为吸引年轻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打造潮流文化场景,塑造“年轻网红式社区”形象,六合社区引入老昆明杂书馆”这一特色治理载体,在“青年共享阅读空间”基础上,推出脱口秀表演、普法“剧本杀”、夜间读书会等年轻化活动,将法律知识、社区政策融入趣味体验,今年已举办相关活动20余场,吸引超500名青年参与;利用社区户外大屏、电梯小屏等载体,展示青年摄影作品、社区治理Vlog,打造“六合潮生活”线上话题,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结合“节气里的六合”文化品牌,策划汉服巡游、非遗手作体验等沉浸式活动,邀请青年博主打卡传播,让社区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打卡地”。同时,开发“一网六合”小程序,实现志愿服务报名、活动预约、积分兑换等功能,1200余名注册志愿者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60%,既提升了社区年轻化活力,又为基层治理注入新鲜血液。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昆明西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