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山要兰”到“科技育苗”,连城兰香飘出52亿大产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9:03 1

摘要:从冠豸山麓的兰花大棚到山间的石斛林地,从组培室的精密操作到电商直播间的热情推介,连城县以兰花为纽带,构建起“生态筑基、科技赋能、产业辐射、全域共兴”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让冠豸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全县农业的发展动能。

从冠豸山麓的兰花大棚到山间的石斛林地,从组培室的精密操作到电商直播间的热情推介,连城县以兰花为纽带,构建起“生态筑基、科技赋能、产业辐射、全域共兴”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让冠豸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全县农业的发展动能。

近日,在连城县朋口镇绿金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智能温室里,一株株兰花舒展叶片,吐露芬芳,兰农们正开展新一轮的兰花种植。

朋口镇绿金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松妹说:“大棚里这些基质,全是森林里的腐殖土,既节约成本,又没污染,生态好了,兰花根系才能扎得稳,开花品质才有保障。”

生态保护是兰花产业的根基,更是连城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共生的缩影。作为春兰、建兰、寒兰的原生地,连城曾因非法采集,野生兰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自2015年获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以来,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同步发力。

连城县林业局花卉站站长吴小玲说:“2021年,国家明确将除兔耳兰外的所有野生兰花属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我们启动清风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集、贩卖野生兰花行为。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全县兰农转型,从破坏式获取转向保护性培育,推动兰花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科技突破让兰花产业提质,更为全县农业注入创新基因。2012年,连城攻克国兰无性繁殖组培技术,打破“育苗靠天”的困境,并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将寒兰组培苗成活率从10%跃升至80%。如今,全国首个出口国兰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朋口,1200亩培育基地年产国兰千万株。

朋口镇绿金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松妹说:“县里启动清风行动以来,我们把向‘野山要兰’变成‘科技育苗’,现在有了企校合作的实验室,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培育都有专家指导,成活率高、品种丰富了,科技就是我们兰农最硬的底气。”

兰花产业的“溢出效应”,正重塑连城农业的空间格局与产业生态。依托“一园两带三区”布局,朋口的兰花产业辐射莒溪、宣和等乡镇,沿国道形成两条特色产业带,带动3040户农户增收,兰农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同时,兰花电商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渠道优势,正带动铁皮石斛枫斗、红衣花生、茯苓干货等特产触网热销;每年11月的兰花节与冠豸山旅游深度融合,年接待研学游客超万人次,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实现双向奔赴。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兰花+’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种植、科研、文旅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让冠豸山麓的兰香,飘向更广阔的现代农业新图景。”吴小玲说。

兰花产业的“生态+科技”发展模式辐射全域,为铁皮石斛、茯苓等其他林下产业提供了借鉴,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截至2025年,全县建成145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县林下经济年产值达52.51 亿元,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来源:连城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