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电商平台,直播切片带货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模式,它通过截取头部主播直播带货时的讲解视频,经过剪辑制成短视频,并附带商品链接发布,以此获取收益。然而,这种模式背后隐藏着诸多乱象,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直播切片带货消费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发现未授权“
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揭秘“直播切片带货”陷阱
在当今电商平台,直播切片带货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模式,它通过截取头部主播直播带货时的讲解视频,经过剪辑制成短视频,并附带商品链接发布,以此获取收益。然而,这种模式背后隐藏着诸多乱象,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直播切片带货消费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发现未授权“野生”账号冒充官方、切片内容与关联商品“张冠李戴”等问题突出,消费者极易上当受骗。
江苏消保委在调查中,安排体验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多家电商平台进行实际消费体验。结果显示,切片账号数量庞大,且名称高度雷同、内容相似,有授权账号和无授权账号混杂在一起,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体验人员指出,这些账号往往以“某某知名主播+后缀”的方式命名,例如在随机咨询官方客服时,客服确认并非所有类似账号都获得了正式授权。
更严重的是,切片内容存在“张冠李戴”现象,严重误导消费者。例如,体验人员在官方账号和切片账号分别购买了一款铁锅,结果发现二者属于不同品牌,官方产品在分量、锅盖做工和手柄细节上均优于切片账号所售商品。切片账号的铁锅手柄有凸起、把手黏手,明显质量参差不齐。这些行为不仅涉嫌侵犯主播的肖像权,还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直播切片带货的乱象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多起类似案件,凸显了行业风险的普遍性:
· 虚假宣传与刷单造假: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案例中,上海群鲤服饰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在抖音直播中,因口播宣传用语无法提供科学依据,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处以罚款10万元。同时,何某某通过技术手段为多个直播间刷虚假观看量,涉及14个直播间,被处罚没款18.45万元,这些行为不仅欺骗消费者,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 版权侵权与内容滥用:在多平台内容分发中,部分切片账号未经授权使用主播肖像和原创内容,甚至通过“精编正片”等形式二次剪辑传播。例如,抖音平台在长视频版权合作中明确要求,二创内容需获得原始权利人的授权,但许多“野生”账号擅自剪辑头部主播视频,侵犯了主播的肖像权和著作权。
· 商品质量与描述不符:江苏消保委的体验人员发现,切片账号销售的商品常与官方渠道商品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同一款铁锅在切片账号中售卖的产品,不仅品牌不同,做工和材质也远低于官方标准,涉嫌欺诈消费者。
针对直播切片带货的乱象,江苏消保委建议主播及切片公司健全授权机制,统一授权标准,设置独家标识并定期公示名单;平台需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实名认证和违规处置。此外,消费者在购物时应尽可能选择官方渠道,仔细核对账号信息,避免因轻信“网红同款”而蒙受损失。
专家进一步指出,直播切片带货的合规化需多方协作:
· 主播与机构:应通过合同明确版权归属和授权范围,例如在自媒体合作协议中限定内容使用期限和方式,防止未授权分发。
· 平台方:可借鉴抖音的版权合作模式,利用AI技术对切片内容进行自动检测,对侵权账号采取限制措施。例如,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AI检测系统自动识别招标文件中的违规内容,整改率达82%,类似技术可用于直播切片领域。
· 监管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如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对涉网交易违法行为“严查快处”,对虚假宣传和刷单行为形成震慑。
直播切片带货作为电商新形态,虽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其乱象频发也警示我们需加强监管和自律。消费者在享受购物乐趣时,应保持理性,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行业各方则需共建合规体系,推动市场走向透明化、规范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消费者权益与行业发展的双赢。
揭秘“直播切片带货”陷阱:江苏消保委调查显示未授权账号泛滥
来源:时光记忆W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