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春:月经不调竟会诱发精神问题?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健康隐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13:53 1

摘要:月经相关情志异常表现繁杂,除了可以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之外,其情绪异常改变常见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情绪低落,喃喃自语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往往伴有头痛,腹痛、水肿、乳胀、月经量异常等,有的甚至在焦虑抑郁基础上出现较为严重幻觉、妄想。

月经相关情志异常表现繁杂,除了可以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之外,其情绪异常改变常见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情绪低落,喃喃自语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往往伴有头痛,腹痛、水肿、乳胀、月经量异常等,有的甚至在焦虑抑郁基础上出现较为严重幻觉、妄想。

有的表现在经前为主,有的表现在经期为主,中医治疗往往都要在月经全周期治疗,特别强调情志异常出现前予以治疗,而不是在出现了情志异常再予以治疗,所以特别强调平素的各方面调摄,特别是情志、饮食的调摄。

月经相关情志异常属于比较典型的心身疾患,绝不仅仅是内分泌变化,所以调理情绪,安养脑神是重要的治疗方法,形神兼顾,综合全面的论治非常必要。

病因病机

一、发病因素

1.情志不遂或惊恐刺激

情志不遂,或猝受惊恐,致使气机失常,常见肝郁气滞,或上逆,或横逆,或化火,气血化生与运行失常,由于经前经期气血下行,故见任冲脉乱,而见各种经前经期躯体气血失常;气血下行,脑络气血不足,脑神失养或五志化火,上扰脑神故见神机紊乱,脑神失常,而见经前经期情志异常。

2.素体气血不足

患者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食纳不佳,脾胃虚弱,致气血虚弱,任冲脉虚,每逢经前经期气血下行以充养胞宫,气血下行,脑神更加失养,故见经前经期情志失常。

3.久服药物

久服药物,特别是精神科药物,药物毒邪,蕴积日久,或化热伤阴,致血气耗伤瘀阻,或伤及天癸;或致脑络失营,脑神失常。

二、病机要点

在临床上,可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证以精神抑郁为主,责在心胆虚怯与心血不足;实证以精神烦躁为主。

同时,虚证每兼气郁、痰郁、湿郁,故又需行气、解郁、化痰、除湿之品;而实证又多痰火、阴虚,故又当佐以化痰、清火、养阴之剂。

此外,药毒蕴积,多伴有血瘀者,或兼毒热,闭经,每见月经不畅或痛经,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辨证施治

01心血不足,脑神不足,冲任失养

禀赋不足或素性怯弱,思虑日久,劳倦伤脾,脾虚化源不足,气血化生不足,精亏血少,以致心失所养,脑神失养,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心血更感不足,脑络更加空虚,神机不畅,遂致情志异常,经血一停,则脑神复宁,情志恢复正常。

心血不足,或兼气虚,或兼精亏,或兼气郁、湿、痰。

主症:

经前或经期出现悲伤啼哭,或心中懊恼,情绪不宁,惴惴不安,或喃喃自语,或神疲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健忘,走神,或神情呆滞,或月经后错,或经血量少,或经色黯淡,面色少华,失眠健忘,倦怠懒言。舌淡,脉细。

治法:

养血安神。

方药:

养心汤(《证治准绳》)加减。

02肝郁化热,上扰脑神,血络不宁

素性抑郁,或大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经前经期冲气偏盛,冲气夹肝热上逆,上扰心神,且肝郁更甚,气机不畅,遂致情志异常,经行则热随血去,血络复畅,脑神复宁,情志恢复正常。或兼火旺,或兼阴虚,或兼痰火。

主症:

平日沉默寡言之人,经前经期失眠、烦躁甚至通宵不寐,心中忐忑,心烦易怒,急躁不安,不能自制,敏感多疑,冲动,或哭闹阵作或不止,甚则怒而发狂,口苦咽干,头痛头晕,乳房胀痛,或乳头胀为主,月经先期,量多色先红,或黯红,舌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

清肝解郁,宁脑安神。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03痰火上扰,脑神不宁,任冲血乱

素体痰盛,五志化火,或情志内伤,肝木乘脾,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积日久化热,痰火内盛,经期经前冲气偏盛,遂致任冲血乱;冲气夹痰火上逆,上蒙心窍,扰动心神,遂致情志异常。

经血一畅,气血运行恢复正常,脑神和畅,情志就恢复正常。

主症:

经前数日或经行之始则烦躁不安,语无伦次,精神不宁,甚至狂躁、易怒、哭闹,意识不清,经水一畅,诸症很快消失,事后不能回忆,平素精神大致正常,带下量多色黄稠,情绪不稳,心胸烦闷,饮食少思,夜卧不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热涤痰,宁脑安神。

方药:

温胆汤加味。

04药毒化热,毒蕴血瘀,脑神不畅

久服药物,药毒蕴积,化热伤阴,毒积毁络,气血失常,冲任血络痹阻,经血不畅;毒损脑络,脑络被损,脑神难伸,脑神失常,故见经期经前气血紊乱,经期错后,情志失常。

主症:

久服药物,痛经,经前或经期低热,月经量少或后推,甚或渐至全无,或经来骤止,乳房胀痛或结块,失眠多梦,胸闷,烦躁不安,坐卧不宁,或淡漠或易怒,经水量少色黑,面色晦暗,小腹不适。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

活血通经,宁脑安神。

方药:

据血府逐瘀汤方意加减。

诊治体会

妇女月经周期异常,往往伴有情志异常,多表现为焦虑状态,有的则伴有抑郁,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对于女性情志异常,千万要注意询问与经期的关系,即使许多明确的精神科疾病如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其症状波动也经常与月经周期相关,神经内科、精神科临床医生往往忽视这一点。

中医对经前、经期情志异常特别是焦虑相关情志异常的治疗不能局限于出现了情志异常期间的治疗,要根据情志异常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全周期的治疗。

根据经前、经期、经后、经间期妇女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予以调摄;要注意在情志异常出现前即进行治疗,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月经相关情志异常的治疗要治疗月经异常和调神兼顾,注意平素的心理疏导,情志舒畅,注意经期的心理卫生和调护。

注意: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自行用药!如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来源:北京精神科康玉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