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遍《二十四史》,总能看到几个 “特殊” 的皇帝。他们要么被骂 “篡汉叛周”,要么被贴 “蛮夷僭主” 的标签,正史连给他们的政权立 “本纪” 都不情愿。
翻遍《二十四史》,总能看到几个 “特殊” 的皇帝。他们要么被骂 “篡汉叛周”,要么被贴 “蛮夷僭主” 的标签,正史连给他们的政权立 “本纪” 都不情愿。
可剥开儒家正统观的滤镜会发现,这四个 “反派皇帝”,没一个是软柿子。他们或收拾乱世残局,或推行超前改革,最厉害的那个,更是结束三百年分裂,亲手把中国重新拼合起来。
一、王莽:被骂 “篡汉奸贼”,却是西汉末年的 “救世者”
提到王莽,多数人会想到 “穿越者” 的戏称,或是《汉书》里 “滔天虐民” 的骂名。正史把他钉在 “篡汉奸贼” 的柱子上,连他建立的新朝,都没资格进 “正统王朝” 列表。
可很少有人知道,王莽篡汉前,是全天下追捧的 “道德楷模”。他出身外戚世家,却不像其他贵族那样骄奢,把家产全捐给灾民,自己穿粗布衣服,连妻子都要织布补贴家用。
西汉末年有多乱?土地兼并到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流民上百万,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王莽篡汉时,儒生们甚至集体上书,说他 “顺天应人”—— 百姓盼他,比盼亲儿子还急。
他上台后搞的改革,放在当时相当超前。推行 “王田制”,规定每家占地不能超过 900 亩,多的要分给穷人;设 “五均六筦”,调控物价、管理盐铁,防止商人囤货抬价。
可惜步子迈得太急,加上天灾不断,改革最终失败。但近代学者胡适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钱穆也承认,他的改革 “出发点全是为百姓,只是没考虑实际情况”。
这个被正史骂了两千年的 “奸贼”,其实是想救西汉的命,只是能力没跟上野心。
二、石勒:被斥 “蛮夷暴君”,奴隶出身却治出北方盛世
《晋书》里的石勒,是 “五胡乱华” 的代表反派。书中写他 “剽狡有胆力,善骑射”,字里行间都透着 “野蛮”,连他建立的后赵,都被视为 “中原浩劫” 的推手。
可没人提,石勒的出身比乞丐还惨 —— 他是个羯族奴隶,小时候被卖到山东当耕奴,差点饿死在半路上。能从奴隶做到皇帝,靠的不是蛮力,是远超常人的脑子。
他起兵反晋后,没像其他胡人那样烧杀抢掠,反而专门建了 “君子营”,收纳汉族谋士。张宾是个怀才不遇的书生,石勒把他当 “张良” 待,连打仗都要问他的意见。
统一北方东部后,石勒搞的治国手段,比西晋还像样。他设学校教汉字,规定羯族子弟必须读书;减轻赋税,让农民休养生息;还制定法律,禁止豪强欺负百姓。
史书记载,后赵统治下的河北,“百姓丰乐,年谷屡登”,连流民都愿意回来种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忍不住夸他:“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 这个 “蛮夷皇帝”,比很多汉族君主还懂治国。
他唯一的 “黑料”,是杀了不少西晋贵族,可那是乱世的无奈。比起只会烧杀的其他胡人,石勒已经算 “仁君” 了。
三、苻坚:被笑 “穷兵黩武”,却差点结束五胡乱华
苻坚在正史里的形象,有点滑稽。《晋书》写他 “淝水之战,百万大军败于八万”,把他塑造成 “志大才疏” 的典型,连前秦的统一,都被说成 “昙花一现”。
可真实的苻坚,是十六国里最接近 “统一中国” 的人。他是氐族贵族,杀了暴虐的苻生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重用汉人王猛 —— 这个组合,堪比刘备和诸葛亮。
王猛帮他搞改革,先拿豪强开刀。太后的弟弟犯法,王猛直接杀了,还株连了二十多人。苻坚不仅没怪他,反而说:“这才是我要的管仲、子产!”
在两人的治理下,前秦十年就变了样。兴修水利,关中的粮食多到吃不完;发展商业,长安成了各国商人聚集的中心;连匈奴、鲜卑这些部落,都主动归附。
376 年,苻坚统一北方,这是五胡乱华以来,北方第一次全境统一。如果不是淝水之战轻敌,他大概率能提前一百年结束分裂。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替他可惜:“苻坚之治,优于东晋。若淝水不败,中国早归一统,何待隋文?” 这个被笑 “无能” 的皇帝,其实是输在了最后一步的骄傲上。
四、杨坚:被骂 “篡周奸雄”,却拼合三百年分裂的中国
杨坚的 “反派” 标签,有点特殊。《周书》骂他 “包藏祸心,潜图废立”,说他篡夺北周政权是 “忘恩负义”;虽然《隋书》后来承认他的正统,但在鲜卑贵族眼里,他就是 “叛徒”。
可就是这个 “叛徒”,结束了从西晋末年开始的三百年分裂。581 年,杨坚篡周建隋,三年后就派杨广率五十万大军灭陈,把南方重新纳入中国版图。
他上台后的改革,影响了中国千年。设三省六部制,把权力分开,避免权臣专权;搞科举制的雏形 “分科取士”,让寒门子弟也能当官;推行均田制,给农民分地,仅用二十年,全国人口就从 300 万户涨到 890 万户。
“开皇之治” 有多富?《隋书》记载,仓库里的粮食到唐朝贞观年间还没吃完,洛阳的含嘉仓能存百万石粮食。唐太宗虽然骂过杨坚 “猜忌”,但也承认:“高祖平乱建国,功盖前世。”
这个被鲜卑人恨的 “篡权者”,其实是顺应了百姓的心愿。三百年战乱,没人想再分南北,杨坚做的,只是把大家想要的统一,变成了现实。
正史的偏见:谁定义了 “正统”?
这四个皇帝之所以被骂 “反派”,本质是儒家正统观在作祟。王莽篡汉,打破了 “刘氏天下” 的传统;石勒、苻坚是 “胡人”,不符合 “华夷之辨”;杨坚篡周,得罪了鲜卑贵族。
可历史从不是靠 “正统标签” 评判的。王莽想救百姓,石勒让北方安定,苻坚差点统一,杨坚结束分裂 —— 他们的实力,不是靠史书的笔墨就能否定的。
就像苻坚,虽然淝水之战败了,但他统一北方时的治世,让百姓过了十年安稳日子;杨坚虽然篡权,但他的改革,让中国走向了更强盛的时代。
现在再看这些 “反派皇帝”,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敢打破旧秩序。不管是王莽的改革,还是杨坚的统一,都是在给乱世找一条新出路。
或许,真正的 “正统”,从来不是哪家的天下,而是能否让百姓安居乐业,能否让国家走向繁荣。这四个不被正史承认的皇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实力从来不怕抹黑。
结语:被低估的强者,不该被遗忘
如今提起王莽,人们会说他 “理想主义”;说起石勒,会赞他 “逆袭传奇”;提到苻坚,会叹他 “时运不济”;讲到杨坚,会敬他 “统一之功”。
正史的骂名,终究没能掩盖他们的实力。因为历史最公平,它不会只听儒家的一家之言,也不会只看血统和正统,它看的是实实在在的功绩。
这四个 “反派皇帝” 的故事告诉我们:别被标签骗了。有时候,那些被骂得最狠的人,反而可能是改变时代的强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剥开偏见的外衣,看到他们真实的样子 —— 毕竟,真正的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
来源:小豫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