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股集体减持!医药半导体遭抛售,3大信号看清资金到底在想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4:09 1

摘要:近期A股出现罕见现象:98家上市公司遭股东集体减持,医药、半导体、通信、消费电子成重灾区。有人慌了神,觉得这些行业要凉,但老股民都知道,减持背后往往藏着资金的“反向思考”。今天从减持真相、行业底牌、操作策略三个维度深扒,告诉你这波减持是风险还是机会。

近期A股出现罕见现象:98家上市公司遭股东集体减持,医药、半导体、通信、消费电子成重灾区。有人慌了神,觉得这些行业要凉,但老股民都知道,减持背后往往藏着资金的“反向思考”。今天从减持真相、行业底牌、操作策略三个维度深扒,告诉你这波减持是风险还是机会。

从最新披露的公告看,这波减持绝非小打小闹:

• 规模空前:98家公司累计减持金额超120亿元,其中半导体板块减持35亿、医药板块28亿,消费电子22亿;

• 主体多元:大股东减持占比45%(实控人套现居多),机构减持占30%(公募、私募调仓),还有15%是产业资本退出;

• 时间集中:近两周集中爆发,比上月同期减持频次增加60%,明显是“有计划的抛售”。

医药股被减持,核心卡在两点:

• 新一轮集采又来了!胰岛素、骨科耗材价格被砍30%-50%,某龙头药企三季度净利润因此少赚2亿;

• 创新药研发遇挫,某PD-1药企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机构直接减持5%股份。

但也有例外,中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没被减持,反而被社保加仓,因为它们不受集采影响,还吃政策红利。

半导体减持潮更复杂:

• 行业周期下行,全球芯片库存还在高位,某存储芯片龙头三季度营收降20%,股东先跑为敬;

• 美国技术限制升级,某国产FPGA企业因“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被机构减持,毕竟没人愿意押注“卡脖子”的风险。

但设备、材料领域没被减持,北方华创、江化微反而获北向加仓,因为它们是国产替代的“硬骨头”。

消费电子减持最直接:

• 手机出货量同比降8%,某安卓阵营龙头三季度销量跌15%,产业链公司跟着遭殃;

• 苹果砍单传闻发酵,某果链企业被大股东减持3%,市场怕“果链逻辑”崩了。

但VR/AR相关企业没被减持,歌尔股份还获私募加仓,因为元宇宙硬件是新增长点。

之前炒的AI医疗、半导体国产替代,但凡没业绩兑现的,全被资金抛弃;反之,有真实订单的中药企业、半导体设备商,反而被加仓。

医药的创新药是“寒冬”,但中药是“暖春”;半导体的存储是“寒冬”,但设备是“暖春”。减持只是周期切换的表象。

被政策鼓励的(中药集采豁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减持少;被政策约束的(创新药集采、消费电子低端产能),减持多。

• 减持但“业绩反转”:某医药股被减持后,季报显示中药配方颗粒收入增40%,这种是“错杀”;

• 减持但“政策兜底”:半导体设备企业被减持,但国家大基金二期刚投了5亿,这种是“政策底”;

• 减持但“新需求爆发”:消费电子里的VR企业被减持,但Quest 3销量超预期,这种是“需求底”。

• 减持+“业绩下滑”:某半导体股既被减持,又预告净利润降50%,必须跑;

• 减持+“政策利空”:某创新药企既被减持,又面临集采,别犹豫;

• 减持+“行业下行”:某果链企业既被减持,又遇手机销量下滑,赶紧走。

98股集体减持,本质是市场在给行业“做体检”——不行的被淘汰,行的会更强。对投资者来说,别被“减持潮”吓到,重点看公司“有没有业绩、有没有政策、有没有新需求”。要是三者都没有,减持就是离场信号;要是占了一两个,可能是上车机会。

说到底,A股从来不是“齐涨齐跌”,减持潮里藏着的“结构机会”,往往比普涨行情更赚钱。

来源:是布丁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