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蛇类的活动频率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升高时,蛇类体内酶的活性增高,活动频率也相应提高,因此夏季高温时蛇类活动频繁。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蛇类的活动频率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升高时,蛇类体内酶的活性增高,活动频率也相应提高,因此夏季高温时蛇类活动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蛇类不仅在夏季频繁出没,每年秋季开始降温时,蛇类的活动频率再次抵达一个小高峰。
这是因为,蛇类需要为后续的冬眠做准备。当蛇类察觉到环境温度低于15度时,会外出大量进行觅食,为接下来的寒冬储备能量。
每年夏秋两季,经常可以在各地媒体报道上看见各种“蛇出没”的新闻。特别是一些居住在华南沿海城市的朋友,更要在这两个时间段多多留意。
«——【·居民楼天花板惊现20斤大蟒蛇·】——»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但你见过天上掉大蟒蛇的吗?一位广东市民就遭遇过这样离奇的事件,人在家中坐,蟒蛇“天上来”。
事件发生在2015年9月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口街道一位居民在家中天花板上发现了大蟒蛇。记者了解到,居民之所以发现这条大蟒蛇,主要因为一场意外。
发现大蟒蛇的时间在晚上七点半左右,当时李先生正在卧室中看新闻联播,李先生的妻子站在卧室门口与李先生交流。变故突发,天花板突然掉了下来,顶上突然破了个大窟窿,把夫妻俩看傻了。
无缘无故的,天花板怎么会突然自己掉下来?夫妻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两人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这些天夫妻俩都察觉到奇怪的现象,天花板总是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天花板中爬动。由于声音出现在天花板另一端,夫妻俩也无法查证究竟是什么东西闹出动静,只好静观其变。
妻子看见天花板掉落,走上前将落在地上的碎片捡起,抬头一看,立马吓傻了。天花板掉落后,一条体型肥壮的蟒蛇从窟窿中探出头,正好和李先生的妻子四目相对!
大蟒蛇显然也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身体从窟窿缝隙里露出一大截,对着李先生的妻子吐蛇腥子。
李先生一时间也看呆了,在后来的记者采访中,李先生表示家里的天花板是几个月前刚刚装上去的,完全不会想过不到半年时间,里面就突然多了一条大蟒蛇。
反应过来后,夫妻俩立刻拨打电话向亲朋好友求助,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专业捕蛇人士来到家中处理这位“不速之客”。
等到捕蛇人员赶到李先生家中时,家里已经来了不少来围观蟒蛇的客人。蟒蛇在天花板上,看样子块头还不小,直接用捕蛇夹恐怕很难将蟒蛇“请”出来。
在捕蛇人的指示下,几人搬来了梯子,捕蛇人三两下爬上梯子,准备徒手和蟒蛇搏斗。
捕蛇人艺高人胆大,面对不时朝着他吐蛇信子的蟒蛇,丝毫没有慌张,一出手就控制住了蟒蛇。
奈何蟒蛇身子实在太庞大,挣扎时爆发出的力量不是盖的,捕蛇人一边要避免被蟒蛇咬伤,还要和蟒蛇进行“拔河比赛”将其从天花板中捞出来,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避免蟒蛇挣扎的过程中伤害到人,必须要先给蟒蛇下一个“禁言术”。捕蛇人掏出兜里的胶带,三两下就将蛇嘴巴缠得严严实实,不给一点挣脱咬人的可能性。
处理完最危险的蟒蛇头,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捕蛇人捞住蟒蛇身子,将后半截蛇尾巴从天花板中捞了出来。
此时蟒蛇还不愿意束手就擒,奋力扭动身体想要钻回天花板中,捕蛇人见势不妙,光凭自己的力气很难和一条滑溜溜的大蟒蛇抗衡,出声向周围“吃瓜群众”求助。
蟒蛇头已经被胶带缠住,不用害怕被蟒蛇咬伤,几个帮忙扶梯子的大汉立刻上前抓住了蟒蛇的尾巴,将蟒蛇一点一点从天花板中抽了出来。
最终,蟒蛇不敌对方人多力量大,最后在勾着天花板上的架子负隅顽抗一下后,被捕蛇人安全从架子上推了下来。
捕蛇人的蛇类知识储备丰富,他一眼看出了这条蟒蛇“来历不凡”,是国家保护动物,于是让李先生联系本地森林公安前来处理。
李先生也不敢耽搁,马上打电话给惠州市森林公安局,本地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一消息,专门派遣记者前来采访。
记者来到李先生家中时,看见了被捕蛇人装在袋子里的蟒蛇。捕蛇人技术精湛,没有伤害到大蟒蛇,此时大蟒蛇还保持着活跃,待在袋子里朝着大伙吐蛇信子。
中午11点左右,森林公安收到李先生的报警求助,随即派遣负责人来到李先生家中处理大蟒蛇。
记者采访到进行本次任务的森林公安,对方表示,最近蛇出没情况频繁,当天他们就处理了两条蟒蛇。
报道最后,森林公安人员通过媒体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秋季蛇类为了储备食物过冬,活动频率明显增加,要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蛇出没”现象。
出门前最好检查家中门窗是否关闭,避免有蛇类进入住宅。
事件当事人李先生因为“蛇出没”现象备受困扰,大蟒蛇为何看中了自家天花板呢? 蛇类为何进入住宅?如何进入住宅?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蛇类进入自家住宅呢?
蛇进屋
人类和蛇类之间的恩怨,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先不说人类有多么不待见蛇,蛇也非常害怕遇到人类。
自然界中,很少有生物不害怕人类,蛇也不例外。绝大多数蛇类遇到人类的第一反应,就是夹着尾巴溜之大吉,并不愿意与人类正面硬碰硬。
奇怪的是,蛇类这么害怕人类,却依然热衷于往“人窝”里钻。每年夏秋两个季节,经常能在各种头版头条中看见与蛇有关的新闻,“蛇出没”“蛇进屋”一类的消息层出不穷,为什么?
要想知道蛇类为什么喜欢住在人类的屋檐下,还要从它们自身特点说起。
相信每一位朋友都知道“农夫与蛇”的故事,好心的农夫救下一条冻僵的蛇之后,蛇反而张口咬伤农夫。
成语中也有“蛇蝎心肠”一类专门用来形容狠毒的词汇,蛇的冷血人尽皆知,然而自然界中说蛇是冷血生物,并非想要表达这种生物冷漠无情,而是现实意义上的“冷血”。
蛇类不像人类,天生自带体温调节系统,它们维持自己体温保持恒定的方式,主要依靠外界环境提供的能量。
蛇类很喜欢趴在石头上晒太阳,这是因为晒太阳能快速提高它们的身体温度,激活身体内酶,从而提高生命活力。
相应的,如果环境温度高于或者低于适合蛇类生存的温度,蛇的活性会大打折扣。蛇选择冬眠这一机制,主要也是躲避寒冬,要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13摄氏度时,已经不适合大部分蛇类活动了。
蛇类在秋季努力捕猎进食储存能量,确保身体在冬眠时能维持最低能耗状态运转。即便如此,也有三分之一的蛇无法顺利度过冬眠,对于蛇来说,每一次冬眠就相当于一次“渡劫”。
为了确保自己能顺利度过冬眠,蛇类会仔细斟酌挑选自己的冬眠住所。可以说,一个好的冬眠场所,和冬眠之前的能量储备一样重要。
除了对冬眠住所要求苛刻之外,夏季蛇类避暑也会选择适宜的环境定居。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夏季温度逐渐升高,我们人类可以躲在空调房中,而蛇类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作为对环境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的物种之一,蛇类也敏锐察觉到夏季温度正在升高。
特别是一些生活在植被覆盖率不那么高的山坡草地的蛇,环境温度越来越高,再不寻找一个合适的避暑地,很有可能被高温闷成蛇干。
既要确保冬眠温度温暖适宜,又要求夏季保持凉爽,挑来挑去,蛇类发现人类建造的住宅最符合它们的要求。
更意外的是,人类建造的住宅不仅能提供宜居的环境,甚至还不用为食物和水源发愁。
农村建造的住宅中,有不少人会在住宅周围挖通一条水渠,专门用于排放生活中产生的污水。
城市中的房屋基本上都安装有各种水管、排水管道,这些地方构成了蛇类生活用水来源。
结语
住宅中还容易出现最令人头疼的生物,那就是老鼠。
住宅中的老鼠很难完全消灭干净,即使是城区中的高楼大厦,也可能会出现老鼠。大多数蛇类的食谱上,都有老鼠这一选项,如此一来食物问题也解决了。
于是蛇类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天堂距离自己这么近,就是人类的住宅。
可以说,人类住宅完全符合蛇类挑选居住地的要求,也难怪蛇类冒着被人类处理的风险,也要和人同住一个屋檐下。
参考:
央视网---广东:居民家天花板破碎 掉下20斤重蟒蛇
来源:香菜不吃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