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裂痕 第二卷:《星火燎原》-《情感猎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7:24 2

摘要:录像中,林溯蹲下身,递出纸青蛙时,脸上那种试图传达善意的、略带紧张和期待的表情;小男孩最初空洞的眼神,接过纸青蛙后那短暂的、几乎无法被仪器捕捉的凝视,以及最后将纸青蛙珍藏进口袋的动作……

系统维护局,陈默的个人分析室。

光屏上同时显示着多组数据流:林溯在标准社区公寓内的生理参数、他在花园与小男孩互动的全程录像(包括多维度的微表情和生理反应分析)、以及小男孩接收纸青蛙前后的情感监测数据对比。

陈默的目光,大部分时间落在林溯与小男孩互动的那段录像上。她已经反复观看了十七遍。

录像中,林溯蹲下身,递出纸青蛙时,脸上那种试图传达善意的、略带紧张和期待的表情;小男孩最初空洞的眼神,接过纸青蛙后那短暂的、几乎无法被仪器捕捉的凝视,以及最后将纸青蛙珍藏进口袋的动作……

这些行为,在系统的标准行为模型库中,匹配度很低。尤其是林溯的表情,包含了太多细微的、难以量化的肌肉运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温暖”的意象?而小男孩的反应,更是超出了“接收无用物品”的标准应对模式,那珍视的动作,更像是一种基于……“感受”而非“逻辑”的抉择?

她调出自己对这次事件的初步分析报告草稿。按照标准流程,她应该这样描述:

【观察对象林溯,进行了一次非标准社交尝试,向社区内编号C7-4B3儿童传递了一件无实用价值的自制纸质物品。儿童接收后出现短暂行为偏差,表现为非理性保存行为。该事件显示林溯具备主动传播‘低效’行为模式的倾向,需关注其对社区内脆弱个体(如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

但她的手指在确认提交的按钮上悬停了很久。

她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再次回放起林溯在虚拟现实中唱起那首古老民谣的样子,那混合着悲伤、眷恋与不屈的眼神;回响起“星图”那恢弘的声音中断手术时的决绝;回放着刚才录像里,林溯看着小男孩珍藏纸青蛙时,眼中一闪而过的、那种仿佛看到星火般的光芒……

这些影像和数据,像一根根细小的冰锥,反复撞击着她自幼被灌输的、坚不可摧的理性壁垒。

她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在工作间隙,调出林溯讲述过去故事的录音片段来听。不是分析,只是听。听他描述母亲包的粽子是什么形状,描述失恋时单曲循环的那首歌的旋律片段,描述冬日里烤红薯那烫手又暖心的香气……

这些描述,无法被量化,无法被录入数据库,却像某种拥有渗透性的液体,悄无声息地滴入她干涸的情感模块。

她感到一种陌生的、程序运行出错时才会有的滞涩感。一种……“矛盾”。

理性告诉她,林溯是异常,是风险,他的行为模式不符合最优社会模型。但某种她无法命名的“感觉”,却又隐隐觉得,他所展现的那些“无用”的东西,那些“低效”的情感,似乎……并不完全是坏的。它们仿佛蕴含着一种……生命力?一种她所在的这个“完美”世界所缺失的……东西?

她关闭了那份标准格式的分析报告草稿,新建了一份加密文档。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停留片刻,她敲下了一行字:

【私人观察笔记 - 编号LM(林溯)】:

【对象LM与非标准个体(儿童C7-4B3)的互动,引发了接收方非逻辑的‘珍视’行为。此种以‘无实用性’物品为媒介的情感传递模式,现有模型无法完美解释。其效果……疑似能触发深层心理反应?需进一步观察。】

【附:对象LM在讲述‘过去’时,其语音频率与情感波动模式,与引发‘高维信息泄露’的歌声存在某种相似性……】

写到这里,她停了下来。

她知道,这份笔记里的用词,如“珍视”、“情感传递”、“深层心理反应”,已经带有了明显的主观倾向和非逻辑色彩。如果被系统检测到,会视为研究员受到“情感污染”的标志。

但她还是将它保存了下来,设置了最高级别的个人加密。

她抬起头,看向分析室外冰冷的数据流墙壁。那道由绝对理性构筑的壁垒,在她内心深处,已然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意识到的……

裂痕。

来源:唐荒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