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云南省医保局向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百利药业”)发出公开问询函,要求该企业就其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挂网价格高达558元,与同通用名片剂产品价格相差近70倍的问题作出说明。此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已发布公告,直接对百利药业此款药品采取暂停
旗下子公司药品收监管部门问询函,百利天恒依旧受到资本追捧,于近期完成定增
《中国科技投资》何梓嫣
近期,云南省医保局向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百利药业”)发出公开问询函,要求该企业就其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挂网价格高达558元,与同通用名片剂产品价格相差近70倍的问题作出说明。此前,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已发布公告,直接对百利药业此款药品采取暂停挂网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百利药业是百利天恒(688506.SH)的全资子公司,主营化药仿制药和中成药。2025年上半年,百利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为母公司贡献了66%的营业收入;但净利润亏损达到2374.9万元。
与子公司被问询的境况相比,2025上半年业绩下滑的百利天恒却深受资本追捧。二级市场上,截至10月10日收盘,百利天恒股价报收359.3元/股,较24.7元的发行价上涨已超过13倍;总市值为1483.46亿元,较年初市值增长接近一倍。。而近期,百利天恒还完成了定增,其中吸引了18家知名机构认购,可谓风头无两。
因近70倍价差收问询函
9月24日,云南医保局称接到问题线索反映,百利药业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150ml,0.15g)在云南省药品采购平台558元的挂网价格,明显高于同通用名不同剂型产品(片剂0.15g,单价8元左右)。结合初步约谈后,百利药业未对挂网价格进行调整。这意味着两款相同通用名、不同剂型的药品之间有近70倍的价格差。
对此,云南医保局以公开问询方式要求百利药业说明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的出厂价、终端价,及研发、生产、期间费用等价格构成;该产品近五年各年度销量、销售额,及公司实际利润;产品出厂价与终端价出现价差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终端销售费用的具体去向,以及正面回应销售中是否存在通过代理商抬价、不正当营销,进而增加患者与医保基金负担等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15日,百利药业、中健康桥各自生产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因未按要求调整药品价格,双双被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暂停采购资格。作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检索发现,百利药业这款药的售价均在700元以上,而中健康桥生产的药品,目前暂未在电商平台中查询到相关价格信息。
对于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溶液价格相对较高的情况,一位制药业内人士向作者表示,该款口服溶液与片剂型的药品主药含量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剂型、辅料与工艺上,价格适当高于同剂量片剂属合理范围。但目前接近70倍的价差显然是不合理的,即使该产品适配低龄儿童,亦不至于如此之高的定价。在他看来,该事件中监管问询的焦点,或许是企业的成本价与最终定价之间的合理性,当中是否存在抬价、不正当营销等行为。
近年来,国家重点并持续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着力解决非集采药品价格混乱的问题。 2023年1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提出针对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相同的“四同药品”进行比对和规范,重点整治常规挂网药品价格高于监测价、中选药品在非供应省份价格偏高或未合理协同等异常情形。
2025年,国家医保局亦推出并建设“全国药品挂网价格一览表”,旨在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推动各地持续纠治不合理的挂网高价。7月,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印发《医药价格风险线索通报(第一批)》,将日均治疗费用价差大于10倍及以上,且挂网价高于100元的疑似高价中成药线索分别发给各省,要求各省结合省内挂网规则进行核实,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规范价格行为,调整至合理价格水平或依本地区挂网规则采取相应措施。
而上述药品因价格问题接连被暂停采购资格和公开问询,可见监管对“挂网药品价格不合理”现象持零容忍的态度。
业绩下滑仍备受资本青睐
尽管产品挂网价格偏高,百利药业在今年上半年仍业绩亏损。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百利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占百利天恒营业收入的66%;净利润亏损达到2374.9万元。相比之下,百利天恒上半年的总体业绩更不尽如人意。2025年上半年,百利天恒营收仅1.71亿元,同比下跌96.92%;归母净利润更是下降123.96%,录得亏损11.1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不过,百利天恒中期业绩不佳的核心原因在于2024年公司确认了一笔新药授权合作收入。该笔交易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约53亿人民币),而今年同期无此类一次性收入支撑。
高额的研发投入,亦是百利天恒盈利承压的原因之一。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高达10.39亿元,同比激增90.7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06.69%。此外,公司资金层面亦备受考验。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百利天恒的账面有货币资金为31.5亿元,但总负债高达43.8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1.05%。与此同时,据百利天恒预计,未来三年资金缺口将达48.19亿元。
与承压的业绩和资金状况相比,百利天恒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截然相反。截至10月10日收盘,百利天恒股价报收359.3元/股,较24.7元的发行价上涨已超过13倍;总市值为1483.46亿元,较年初市值增长接近一倍。
而近期,百利天恒还通过定向增发募集37.64亿元,推进创新ADC药物研发平台(HIRE-ADC平台)和创新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GNC平台)相关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募集到的资金将进一步缓解其资金压力。
9月27日,百利天恒披露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结果暨股本变动的公告显示,此次定增吸引了众多公募基金以及券商、保险等机构参与。其中,中欧基金以6.79亿元认购214.14万股位居首位。易方达基金、广发证券(000776.SZ)、工银瑞信基金获配股数也均超过100万股,分别获配151万股、126.18万股、101.92万股,获配金额分别为4.79亿元、4亿元、3.23亿元。此外,富国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亦在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定增中亦出现了多位业内知名基金经理的身影。如中欧基金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中欧医疗创新两只产品,分别斥资5.88亿元、0.91亿元参与此次定增,而这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均为葛兰。此外,工银瑞信基金的基金经理赵蓓管理的工银瑞信医疗保险行业、工银瑞信养老产业股票、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和工银瑞信医药健康以及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等产品,都参与了此次定增。
百利天恒备受资本追捧的背后,是市场看好其未来创新药的预期。2023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百利天恒公布了BL-B01D1的临床I期数据,引发行业关注。这一突破性成果,直接推动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一项总额84亿美元(约600亿人民币)的授权合作,创下全球ADC领域纪录,更让百利天恒次年业绩暴涨。资本看到了创新药的市场潜力,百利天恒的市值也随之攀升,迅速跻身成为创新药领域“新贵”行列。
2025年半年报显示,百利天恒共有15款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及2款创新药处于IND(向FDA或国家药监局提交的试验性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受理阶段,其中3款已进入III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公司正在开展近90项临床试验。
9月26日,百利天恒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New concept)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iza-bren(EGFR×HER3双抗ADC)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该药品适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9月29日,百利天恒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击“A+H”,以推进和加速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来源:中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