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盐津铺子交出了一份半年报成绩单: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16.70%,坐稳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值第一的头把交椅。
2025年8月,盐津铺子交出了一份半年报成绩单: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16.70%,坐稳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值第一的头把交椅。
逆势增长背后,是盐津铺子从传统蜜饯小作坊到现代零食巨头的蜕变。和许多企业选择“代工”的轻资产模式不同,盐津铺子走的是“自主制造”的重资产模式。用创始人张学武的话说,“零食行业要全产业链掌控,要做薯片就去种土豆,要做鹌鹑蛋零食就去养鹌鹑。”这句朴素的商业哲学,贯穿企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也使其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一、从小作坊到零食帝国的多品类战略
盐津铺子的故事,始于湖南浏阳一家蜜饯小作坊。“盐津”是浏阳传统蜜饯制作工艺的简称,蜜饯少糖多盐,回甘生津,是以称之“盐津”。
2005年,创始人张学武在外资企业历练后,创立盐津铺子食品公司。他清醒地认识到,传统小作坊模式虽能打磨精品,却难以突破营收瓶颈。他的愿景更加宏大——要做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国民零食品牌。彼时横亘在企业面前的是品牌、产品与渠道三大核心难题。
破局的关键,始于对渠道的前瞻性布局。张学武率先提出“商超主导、经销跟随”的策略,于2006年成功签约沃尔玛,将产品直接铺入大型商超。此举不仅绕过经销商环节,实现了渠道扁平化,更让企业得以直面消费者,精准洞察市场需求变化。这也为后续的品类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在稳固渠道的同时,盐津铺子展现出卓越的品类拓展能力。它并未满足于蜜饯这个单一品类,自2006年起,便逐步将产品线延伸至豆制品、肉制品、坚果炒货及休闲素食等领域。
为精准把控市场脉搏,企业独创了“实验工厂”模式,通过小批量试产快速测试市场反应,再依据消费者的反馈数据决定是否规模化推广。这一敏捷的产品开发机制,极大地降低了试错成本,并大大提升了新品成功率。
经过多年的渠道深耕与品类积累,盐津铺子于2023年正式升维品牌战略,提出“1+7”多品类多品牌架构。该战略的核心是,在强化主品牌的基础上,聚焦资源孵化细分品类当中的明星产品,如魔芋制品“大魔王”和蛋制品“蛋皇”子品牌,通过打造爆款带动品牌成长,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各细分品类的领先地位。
盐津铺子正是凭借从渠道突破到品类拓展,再到品牌孵化的清晰演进路径,完成了多品类零食巨头的跨越。
二、大单品成功基因
2017年,盐津铺子提出要做“中国传统特色休闲食品”,2023年,企业将此战略聚焦为“新中式零食”,并确立了“大单品+大爆品”的驱动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诞生了魔芋素毛肚——“大魔王”现象级爆款单品。
这款产品上市仅16个月便实现月销售额破亿元的成绩,创下行业纪录。“大魔王”的成功,绝非偶然的运气,而是盐津铺子“垂直整合”供应链模式在产品端的集中爆发。
2021年,面对魔芋原料市场的价格波动,盐津铺子逆向收购一家优质的魔芋种植加工厂。这种掌控源头的战略卡位,将外部采购的不确定性和成本,转化为内部可控的核心优势,为“大魔王”在后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始终保持稳定的品质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产品研发上,“大魔王”完成了两大关键创新。首先,它成功将火锅这一国民餐饮场景中的经典菜品“毛肚”,巧妙地转化为随时随地可享用的即食零食,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实现“毛肚自由”。其次,在口味上,它没有陷入泛化的“香辣”之争,而是选择与中华百年老字号六必居联名,聚焦“麻酱”这一具有广泛群众认知基础的独特风味,在消费者心中构建了独特的味觉记忆点。
同一战略在“蛋皇”鹌鹑蛋上得到了完美复刻。 在江西修水,盐津铺子建设了行业规模最大、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现代化无抗蛋鹌鹑养殖基地,实现了从产蛋到进厂加工仅需45分钟的极致效率。
这套贯穿养殖、生产、加工的全链路闭环,确保了产品“可生食级别”的新鲜与安全品质。产品一经问世,便成功进驻以严格选品著称的山姆会员商店,并迅速成为热销单品。
无论是“大魔王”还是“蛋皇”,都从某些侧面折射出企业打造爆款单品的重要能力:
供应链能力——用重资产对冲原料波动
智能制造能力——用数字化把控生产流程
总成本领先能力——用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
2025 年,盐津铺子已落成 5 大品类自有基地:魔芋—云南曲靖、鹌鹑—江西修水、马铃薯—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豆—安徽阜阳、竹笋—广西柳州,基本能覆盖企业70% 的核心原料供给。重资产不仅没有拖慢效率,反而成为新品从研发到销售过亿的“加速器”。
三、从依赖商超到全渠道布局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盐津铺子的渠道演变是中国零食行业渠道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2006年至今,盐津铺子的渠道布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转变:
1、2006-2016年: 商超主导的1.0时代
2006年,企业签约沃尔玛,开启“直营商超主导、经销跟随”的渠道战略。通过进入大型连锁商超,直接触达消费者,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一阶段,盐津铺子依托商超流量红利,完成了全国化渠道的初步布局。
2、2017-2020年:店中岛与双渠道扩张
2017年上市后,盐津铺子推出 “金铺子”“蓝宝石”店中岛模式。在商超内设立独立陈列区,强化品牌展示与散装销售。截至2020年,店中岛数量达1.6万个,推动营收三年翻倍至19.6亿元。
此阶段,企业同步拓展电商渠道,但从实际营收数据来看(2020年电商收入占比仅5.58%),增长主要还是依赖线下商超与店中岛的协同效应。
3、2021年至今:拥抱新零售、全渠道转型
2021年,是盐津铺子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传统商超客流下滑,间接导致企业利润走低。在股价连贯出现4个跌停板以后,企业迅速调整战略,向 “全渠道、多品类” 转型。
其一,积极拥抱量贩渠道,与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零食量贩渠道深度合作。2022年,该渠道系统销售额达2.11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3年,盐津铺子更以3.5亿元投资零食很忙,持股3.32%,实现渠道深度绑定。
其二,聚焦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发力社交电商。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种草引流,提升电商渠道收入。2023年,企业电商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6.08%提升至20.13%。2024年上半年,电商渠道营收占比已达23.59%,实现业绩三连跳。
其三,拓展高势能渠道:进驻山姆、胖东来等品牌口碑较高的零售渠道。推动“蛋皇”等高端单品爆发式增长同时,不断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定位。
2025年上半年,盐津铺子量贩与电商渠道收入占比合计达78.32%,成功实现企业从“线下商超”到“全渠道布局”的转变。
小结:据说,在盐津铺子内部有一张“味觉地图”——它将全国 280 多个城市、 1.2 万条消费者评论做成语义库,从中提取出30多个高频中式口味关键词,比如:毛肚、麻酱、泡椒、红油、五香等,再与自媒体社交平台上的几亿条搜索词交叉验证。一旦某个关键词连续几周搜索环比上升,达到一定数值比例,便会触发“立项阈值”。
从这一点来看,以“用户为中心”,叠加消费趋势研判和供应链体系打造,使得爆品单品打造更添确切性。或许,这才是盐津铺子在激烈的休闲食品行业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的关键。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盐津铺子品牌官网。
来源:美食小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