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王毅华春莹点赞的外国记者:11岁被中国姐夫带到宁夏安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16:52 1

摘要:方浩明2000年出生在伊拉克巴格达,那时候中东局势就跟一锅沸腾的粥似的,随时可能炸锅。三岁那年,伊拉克战争直接打响,家门口到处是爆炸声,墙上弹痕到现在还清晰可见。想想看,一个小孩子,本该在街头追着球玩,结果只能躲在家里,玩具都没几个,顶多和小伙伴拿扫帚假装打仗

方浩明2000年出生在伊拉克巴格达,那时候中东局势就跟一锅沸腾的粥似的,随时可能炸锅。三岁那年,伊拉克战争直接打响,家门口到处是爆炸声,墙上弹痕到现在还清晰可见。想想看,一个小孩子,本该在街头追着球玩,结果只能躲在家里,玩具都没几个,顶多和小伙伴拿扫帚假装打仗。梦想?就那么简单点,盼着能有几天太平日子过过。这战火不光毁了家园,还追着他们一家跑。2005年,为了躲避越来越乱的局面,全家五口收拾包袱,挤上巴士去了叙利亚。本以为能喘口气,谁知六年后,叙利亚内战又来了。

关键时刻,救星出现了。方浩明的姐姐希琳早在2008年,就在叙利亚遇上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俩人谈着谈着就结了婚,姐姐跟着姐夫去了中国宁夏银川安家。这段姻缘,本来就是他们家的意外惊喜,结果成了翻盘的底牌。2011年,叙利亚彻底乱套,姐夫从银川那边赶紧行动,帮着申请家庭团聚签证。中国对中东家庭的移民政策,主要就靠亲属团聚这条路,得准备婚姻证明、亲属公证啥的,好在他们家条件全齐。一个月不到,签证就批了。机场还没完全关门,他们抓紧时间,带上点行李就上了飞北京的飞机。那时候方浩明才11岁,对中国啥都不了解,就知道成龙和功夫,行李箱里还塞了一箱泡面,怕吃不惯。

落地北京,转车到银川,全家就这么落脚了。姐夫是宁夏人,当地政府挺帮忙的,给安排了临时住房,还帮着办居留手续。银川这地方,回汉混居,饮食上牛羊肉、面食都对他们胃口,多元氛围也让适应快了不少。说实话,刚来那会儿语言是最大关卡,全靠手势比划和猜谜过日子。但当地人热情,同学老师总用简单词儿问好,你好、朋友啥的,这暖意一下子就把陌生感冲淡了。方浩明后来回忆,那年11岁,就爱上了银川,觉得这儿人真友善。

适应了生活,方浩明就把精力全扔到学习上。进了银川回民中学,从零起步学中文。教室黑板上那些方块字,刚开始看着像天书,握笔描都费劲。但宁夏的教育环境包容,老师同学不嫌弃,他咬牙坚持。三年下来,不止普通话过关,还混进银川口音,聊天时卷舌音带劲儿,逗得大家乐。

这份感情越来越深,他后来给自己起了中文名“方浩明”,姓“方”就是因为母校北方民族大学,觉得自个儿是北方民族大学的人。这选择听着简单,其实挺有归属感的。2017年,高考一过,他就考进了北方民族大学,主攻中文和中华文化。大学日子,他不满足于日常对话,早早钻研古汉语,笔记本上诗词注释密密麻麻。闲下来,还试着用中文写观察笔记,记录中国社会的点滴。

大学四年,跨文化背景成了他的优势。其他留学生还停在基本交流,他已经能聊古文韵味,分析中阿差异。毕业前,他明确了方向:用阿拉伯视角讲中国故事。这想法听着高大上,其实挺务实的,就是桥接两边误解。2022年,大学一毕业,他就投身中阿卫视招聘,200多个竞争者里杀出重围。面试时,他直球陈述理念,强调跨文化沟通,考官一看,这小子不光中文溜,背景还独特,当场拍板。入职后,他直奔北京,扛起话筒,奔波两会、博鳌啥的。

当上中阿卫视驻华记者,方浩明就开始忙活了。他的栏目直奔对外传播,入选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优秀节目名单,覆盖22个国家,尤其阿拉伯区反响热烈。为什么受欢迎?因为他不光报道事实,还带阿拉伯视角,接地气地聊中国新能源怎么帮中东转型啥的。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他专访沙特投资大臣,问中国技术助力绿色发展,这问题被央视直接引用。听着专业,其实是他跨文化背景使然,能抓痛点。

2024年,这小子火了。先是外交部新春招待会,他跟其他记者一块儿跳科目三,扭腰摆臀,视频刷屏网络。为什么跳?他说就是想融入当地生活,了解人民怎么过日子,再去宣传中国故事。这心态,挺实在的,不搞花里胡哨,就从日常切入。接着,3月两会记者会,他提问外交部长王毅,王部长一眼认出“跳科目三的小伙子”,会后他激动得发视频,说这辈子值了。中秋招待会,副部长华春莹跟他互动,合影留念,他的中文和笑容让人印象深。

202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他现场报道,鸽子气球飞天时,情绪上头,泪水止不住。结束后,还红着眼向旁人道贺。这份真情,不是装的,而是童年战火对比出来的感慨:出生战乱国,多希望中东人也过上中国式生活。9月19日,他组织50个国际人士看《731》电影,强调这段历史得让全世界知道,不能抹去。他的报道,卫星直传22国阿拉伯家庭,影响力不小。

工作忙归忙,方浩明私下生活也丰富。社交媒体上,他分享银川美食、方言段子、中国地铁便利啥的,还挑战臭豆腐豆汁,皱眉咽下却笑对镜头。粉丝爱看,被封“最懂中国的伊拉克人”。他有个小目标,走遍中国。

感情上,他遇上新疆姑娘,两人校园相识,从朋友变恋人,水到渠成。一起看演唱会、滑雪,镜头前搞怪,网友喊跨国情侣典范。2024年3月,他发订婚视频,两人敬茶,背景伊拉克工艺品配中国灯笼,文化融合得自然。说实话,这段感情,逻辑就是理解为基础。记者奔波,她总支持,熬夜写稿递热汤,文化差异时耐心聊。这些小事儿,让他觉得,这就是家。2025年上合峰会天津站,两人试草本咖啡,他苦得咧嘴,她递红枣中西合璧。视频火了,甜得发腻。

方浩明多次说,想尽快在中国安家。她也全力挺他。他们的故事,不复杂,因为相爱,更想秀文化包容。从战火男孩到这儿扎根,他最懂和平珍贵,爱情就把个人幸福连上文明对话。站在天安门下,看“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份向往,让感情跨千里,暖烘烘的。

来源:赵贺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