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变 “夺命药”?AAV基因疗法接连致死,遭FDA停售,药企跑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7:31 2

摘要:Sarepta的AAV疗法Elevidys刚卖没多久,就因为患者死在肝衰竭上被FDA喊停;Capsida针对儿童的AAV试验,又出人命直接中止。

最近基因治疗圈的瓜,比电视剧还刺激。

Sarepta的AAV疗法Elevidys刚卖没多久,就因为患者死在肝衰竭上被FDA喊停;Capsida针对儿童的AAV试验,又出人命直接中止。

紧接着辉瑞、福泰、渤健这些“医药巨头”跟约好了似的:辉瑞关了最后一个AAV项目,福泰说“再也不用来AAV递送”,渤健更狠,直接清空所有AAV管线。

曾经的“基因治疗救星”,怎么突然就成了“碰不得的烫手山芋”?那些砸了几百亿研发的药,为啥说扔就扔?

今天咱们扒开热闹,看看AAV背后的“致命坑”。

AAV当年有多火?2018年前后,大药企疯抢基因治疗资产,就因为它“天生丽质”,结构简单、能长期表达基因,还不怎么引发免疫反应。

那时候谁要是拿到AAV管线,简直是捧着金饭碗。可这两年,金饭碗裂了。

先出事的,是安全。Rocket的达农病药物RP-A501,2期临床死了个患者;Neurogene的雷特综合征疗法,也有孩子因为AAV“过量”引发高炎症综合征走了;今年7月Capsida的CAP-002试验,又死了一个。

最吓人的是上市药:Elevidys本来是治杜氏肌营养不良的,结果上市没多久,三个患者因为急性肝衰竭没了,FDA直接叫停销售。

诺华的Zolgensma、安斯泰来的AT132之前也因为肝毒性暂停过,现在想想,AAV的“肝损伤”简直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再说说“能力不行”。AAV能装的基因太小了,就4.7kb,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全长致病基因根本塞不下!

研发人员只能把基因切碎了装,再在体内拼起来。

结果Elevidys用的“迷你版DMD蛋白”,效果连正常的一半都不到;强生的XLRP疗法bota-vec,因为截断的蛋白功能不足,3期临床直接失败。

最要命的是“用不起”。AAV生产太复杂,要洗好多遍才符合监管要求,成本高得离谱。现在上市的AAV药,没一个低于百万美元的。

Hemgenix、Upstaza、Elevidys,个个超300万!就算药好用,普通家庭哪掏得出这么多钱?

辉瑞的Beqvez上市后,连个使用的患者都没有;罗氏的Luxturna销售额暴跌,连子公司Spark的价值都覆盖不了。

难道AAV就这么“废”了?也不是。有的企业还在想办法“抢救”:比如uniQure的亨廷顿病疗法AMT-130,不用静脉注射,直接往脑子里扎(脑立体定位),把药精准送到病灶,结果36个月让患者病情进展慢了75%!股价第二天直接涨了248%。

它的秘诀是换了更安全的AAV5衣壳,减少身体产生中和抗体,还能局部给药,不让病毒乱跑。

还有Kriya Therapeutics,行业低谷期融了3.2亿美元继续搞研发,累计已经拿了9亿;国内更有50多款AAV疗法报了IND,没一个怕的。

另外,大家也在找“替代方案”,比如LNP脂质纳米粒,新冠mRNA疫苗已经证明能重复给药,还能装更大的基因;聚合物纳米颗粒、VLP病毒样颗粒,也在慢慢顶上来。之前撤退的福泰、武田,现在都开始加码非病毒载体了。

其实AAV不是不好,它是“临床验证最多的载体”,在肝脏、大脑这些地方,还是比别的载体靠谱。

只是得把“短板”补上:要么缩小体积装下大基因,要么降低免疫反应,要么把价格打下来。

AAV的寒冬,不是基因治疗的末日,是挤掉“泡沫”的时候。

曾经大家以为它是“万能钥匙”,现在发现它也有锁不上的门。

有的药企跑了,有的在磨钥匙,磨得更锋利,更安全,更便宜。

基因治疗的路还长,不管用不用AAV,大家的目标都一样:把“天价救命药”变成普通人能用得起的希望。希望那些还在坚守的企业,能早点把“不可能”变成“我能行”。

毕竟,治病救人的事,从来都急不得,但也等不起。

来源:南破青丝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