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高架限速80。风在耳边是呼啸的,心跳在胸腔里是擂鼓的。而在那个4月的夜晚,广末凉子的人生,就以这个速度撞向了失控的边缘。
165公里每小时,是什么概念?
城市高架限速80。风在耳边是呼啸的,心跳在胸腔里是擂鼓的。而在那个4月的夜晚,广末凉子的人生,就以这个速度撞向了失控的边缘。
可谁能想到,几个月后,这场可能带走生命、至今仍在调查中的悲剧,竟成了日本TBS电视台综艺节目里,一道需要嘉宾抢答的“趣味选择题”。现场,笑声一片。
好家伙,我是真没想到,电视台的“创意”已经卷到了这个地步。把人家的车祸现场,直接搬进了演播厅当笑料?
事情就发生在前不久TBS播出的《ALL STAR后夜祭》里。
节目组设置了一道题:“以下哪位没有开过时速165公里?”
选项里,有棒球巨星大谷翔平、佐佐木朗希、伊良部秀辉……还有,刚刚经历了165公里时速车祸的广末凉子。
这已经不是暗示,是明晃晃地把别人的伤痛当成了谜面。
更绝的是主持人的“补充说明”,他拿着话筒,用一种近乎戏谑的语气点破:“根据报道,广末小姐当时驾驶吉普车以时速165公里行驶时发生车祸。”
镜头扫过,现场嘉宾和观众,笑了。
我隔着屏幕都感觉一阵窒息。这感觉就像看见有人在别人的伤口上撒了把跳跳糖,还问你“你看,它蹦得多欢快”。
节目一播出,别说广末凉子的经纪公司坐不住,日本和国内的网友先炸了锅。
这位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把一场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事故,尤其还涉及艺人涉嫌施暴、药物检查这种敏感事件,做成轻松愉快的猜谜游戏,TBS,你们的道德底线是被狗吃了吗?”
底下有人愤怒附和:“一点也不好笑!这是对事故受害者,以及所有经历过车祸创伤的人的二度伤害!”
但也有人小声嘀咕:“综艺效果而已,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玻璃心?说这话的人,怕是没经历过真正的切肤之痛。当一场严肃的、甚至可能涉及法律和生命的调查事件,被解构成一个轻飘飘的“梗”,这消解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悲剧最基本的共情能力。
在广末凉子经纪公司的抗议声明中,措辞那叫一个严厉——“极为不当”、“未经确认的事件被拿来当笑料”、“严重损害名誉”。
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压力之下,TBS电视台于10月9日在官网光速道歉,承认“极为不合适”,并“深表歉意”。
这道歉,你给打几分?
说实话,这波“滑跪”在我意料之中。广末凉子事件本身热度未散,警方调查仍在进行,这时候任何不恰当的舆论引导都可能引火烧身。TBS这波操作,简直是往枪口上撞。道歉,是危机公关,更是自保。
但道个歉就完了吗?节目策划、编剧、主持人、现场导演……这一整套流程下来,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妥?这背后的娱乐至死精神,才更让人脊背发凉。
吃了这么多年瓜,我越来越觉得,咱们有些媒体的“幽默感”,正走在一条危险的钢丝上。
今天能拿车祸时速开玩笑,明天是不是就能拿地震灾难编段子?后天呢?
我们追求的“网感”和“节目效果”,绝不能建立在他人实实在在的痛苦之上。 这不是上纲上线,这是做人、做内容最起码的底线。
广末凉子涉嫌向护士施暴,自有法律评判;她超速驾驶,也理应接受调查和惩罚。但这些,都不是她的悲剧可以被娱乐化、被消费的理由。
繁华的娱乐圈,需要热闹,更需要一点悲悯的温度。
你们觉得呢?TBS的道歉能平息众怒吗?在你们心中,娱乐的边界又在哪里?
快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来源:娱乐女计